中考作文创新之我见
2013-06-14刘刚毅
刘刚毅
摘 要:我们都知道,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五彩缤纷的生活为我们的初中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有了五彩缤纷的写作素材我们学生的作文也就花样百出、丰富多彩。虽然他们的写作比以往前进了一大步,但同等优秀水平的作文如何在中考考场上脱颖而出,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从而获得高分呢?创新,唯有创新才能脱离普通,摆脱俗套,给人印象,动人心弦。印度诗人泰戈尔在《飞鸟集》里说:“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黑暗——是伟大的。而知识的幻影,不过如晨间之雾。”
关键词:中考;作文;创新
下面谈谈我在中考作文创新方面的几点见解。
首先,可以立意创新。俗话说:“千古文章意为高。”意,是文章的灵魂,是衡量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因此,考生在考场上应该精心设计,阐发富有个性、匠心独运的见解,从根本上亮化全文,增加文章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也就是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认识。做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所言之”。立意具体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从小事件中挖掘,探寻人或人性的最本质的或最闪光的精神世界,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耐人寻味的感动。如以“责任”为话题,一考生以《观水》为题,文中“水的责任即是人的责任”观点独特,化大为小,立意新颖。立意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立意。如,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一文,单从批评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而骗人这个角度去立意,很难得高分,但如果能从另外几个方面去立意,借古说今,就不一样了。写作就是创作的过程,我们要鼓励学生勇敢地向高难度探讨,不断创出新招。这样会使作文出现新机制,创出新境界。
其次,可以文体创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学生写作文时文体不再受限制,考生完全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擅长的文体。除了常用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一些新意文体,如实验报告、小小说、会议记录、记者采访录、名人对话录、考卷、祭文、书信、新闻、剧本等纷纷出炉,将作文文体自由选择的优势发展得淋漓尽致。有时选择什么文体要看话题宜用什么文体,有的话题适合抒情,有的话题适合议论,有的话题适合记叙,根据文体的适合度来选择可走捷径。当然,写作时也要看自己擅长写什么文体,有的学生擅长于形象思维,就选记叙、抒情的文体,有的学生擅长于理性思考,就要选用议论的文体。考场上如果自己擅长的文体所拥有的材料不充足,即使自己擅长那种文体,也就只能放弃了。
再次,可以构思创新。一篇作文如能做到“千折万转”,抑扬有致,曲径通幽,就能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产生诱人的艺术魅力。独特、新颖的构思,往往是作文成功的一半。真正的创新应该是以“深刻的体验来打动人,以真实的情感来震撼人”。我们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这样会让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们还可以采用首尾新巧,如引用名言名句、巧用书信格式、借用章回小说笔法等作为“新巧”的开头方式。结尾也可做到“新巧”,如借用诗歌、歌词、广告词作结,照应开头作结,提出来问题作结,以意蕴深长的省略号作结等。首尾求奇,效果独到,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后,可以选材创新。我们的学生面对众多的材料,他们应该如何去选择材料,写出佳作来呢?作为老师平时应该指引学生像蜜蜂那样勤于博采,占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并善于取舍,提取精华,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在选材上,要求学生会吐故纳新,旧题新作。要学会抛弃那些人云亦云的东西,敢于选择新颖典型的材料,从旧的题材中创作出佳作。如有一学生在《你为我情思的高飞铺设了助跑线》文章中,选择潘金莲给西门庆写信直抒胸臆的方式,从潘金莲大胆追求爱情的角度,来歌颂她的所作所为,构思奇巧,选材引人入胜。构思要创新,也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角度,逆向切入。变换角度,从反面切入,以别人未想到的或不敢涉及的领域切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一学生以“拒绝”为话题的作文《第一次对母亲说“不”》,选择“我”拒绝母亲让我继续撒谎骗取老师的信任为材料,表达了要拒绝父母的溺爱,做一个大写的人的良好愿望。又有一个好例子,一学生以“交流”为话题,他转换角度,选取了历史上的“文成和亲”来论证主旨,选材角度新颖。
古人云:“文章最忌随人后”,写文章应“见前人之未见,发前人之未发”。“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一个民族需要创新,有创新才有活力、才有进步,我们的中考作文也需要创新。以上就是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中,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点见解,我也深深地明白,要学生做到创新,获得高分,这段路程还很遥远,希望能在未来的教学中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朱华东,杜炳文.中考完全解读(语文).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单位 福建省安溪陈利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