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013-06-09朱一多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交通智能

朱一多(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朱一多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文章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简称“智能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的过程为案例,讨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建设的几个重点问题。通过行业调研,初步确定就业岗位和能力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项目课程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不断改革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智能交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职教育能否顺利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能否树立起自己应有的社会形象,能否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关键是看培养出来的人才,看培养的人才综合能力的强弱。综合能力通常包括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两部分,关键能力是当前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1]。在论及高职综合能力培养时,大多数论者都是从宏观上分析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对策,应该说这些论见对我们思考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很大启发;但这些论述主要从大的理论问题上泛泛而谈,并没有提出具体可供操作的方案,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智能交通专业自2009年成为湖北省高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以来,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构建智能交通专业的课程体系并进行了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竞争力。改革已有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的联系和整合,改革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行业调研确定需求

近年来,教研室教师走访了武汉市、长三角、珠三角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广泛收集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新要求,并结合本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如现有专业基本情况(含开办时间、专业门类、现有在校生人数、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对口率),现有专业(专业方向)毕业生就业面向的岗位分布情况,现有专业所采取的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状,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方面所做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双证融合及落实的现状,顶岗实习实施情况,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开发教材现状,交通行业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度与广度等,明确了下一步的建设思路是:把握行业发展脉搏、分析人才需求变化、明确岗位能力要求、重构全新课程体系。

(一)动手能力要求

归纳调研反馈的意见,用人单位对高职生有一个普遍的要求,即较强的动手能力,也就是做具体工作的能力。企业普遍认为,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宽口径、厚基础”[2],教学多以讲解一般性原理和工作流程为主,而高职教育则强调动手能力。许多企业领导强调高职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时说:“我们不是搞研究的单位,我们要的就是能马上上手工作的学生、能做具体事情的学生。”高职院校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是对的,但最关键的是要拿出一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直接接触实际工作,加强锻炼,增加岗位经验。

教研室对120名往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表1所示。

表1 高职毕业生最应加强的能力

(二)专业素质要求

被调研企业普遍认为,智能交通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最基本的素质:一是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二是必备的专业知识,三是知识面宽。企业对学生不同岗位具备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要求(见表2)。

表2 高职毕业生不同岗位能力需求表

(三)就业心态、吃苦精神要求

过去的大学生精英心态较重,个人期望值高。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深入,大学生走向社会后也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作为高职学生更应调整心态。不同的工作只是一个社会分工的问题,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行都可能创造出成就。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要对所在单位有一种认同感。

二、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

为了使专业发展与时俱进,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校企合作析研究确定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方法与手段,邀请企业专家参加论证会和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共同制订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聘请楚天技能名师,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到校举行讲座和进行指导。三是专业教师下到智能交通企业锻炼,跟踪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进步,调整教学内容,适应企业的需要。

针对交通行业技术更新迅速的特点,我们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适时调整优化课程模块内容,使教学内容满足实际需求。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主要面向湖北省、武汉城市圈、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服务于交通、电子信息等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销售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城市智能交通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交通信息网络建设与维护能力、能进行城市智能交通设备、交通安防产品、交通网络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销售,并可从事生产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要根据这些岗位任务,构建相应课程体系(见图1)。

图1 智能交通课程体系

三、“能力优先”进行课程改革

(一)调整优化专业培养方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本形成了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课程而学习,而是提高学习能力,能够触类旁通。

(二)以核心课程建设为抓手,带动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课程建设是贯彻高职教育理念和落实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是其两个重要抓手[3]。我们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以带动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结合:

1.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结合。加强对岗位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按照岗位能力中的技能点设置课程,并根据企业要求进行课程内容改造。目前,已有“单片机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等多门课程完成项目式改造,课程内容体现了实用性和前瞻性。

2.产品及产品生产过程与教学项目及教学过程结合。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企业等合作单位的有效资源,积极引入企业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与教学项目、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将相关企业大量生产实例及最新成果引入教材,增强实用性。

3.“课”“证”结合。将职业技能鉴定及资格认证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为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支撑平台。“CAD制图基础”考证已日趋成熟,实验内容均来自考证的题库,每年考证通过率均在90%以上。

4.教学创新与创业教育结合。以教学创新推进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各种实现形式,在课程改革上不仅引入创业教育课程,更将创业内容融入所有课程模块和教学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如“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把课程内容与“湖北省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学生的项目成果获得了校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职业观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结合。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只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价值观念、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缺乏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4]。因此在人才培养中要始终把职业观教育贯穿常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在实训、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在第一线从事技能职业的意义和价值,树立职业平等的职业观。

(三)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积极普及项目驱动、行为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与行业、企业合作将实际工作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鼓励教师放下粉笔、拿起零件,走出教室、走进实训室、走进车间,将教室、实训室和车间合为一体,重点推进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改进,提倡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重视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重视教学模式的改进,融“教、学、做”为一体,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推行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在考核内容上,强调考核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考核的方式上,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专业课程以能力考核为主,考核中采用笔试、口试、上机实际操作等方式;重视对学生德育和技能的考核,扩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测[5];有些科目可以提交项目报告、规划方案、设计成果等,结合过程考核及企业考核评定出考核成绩。对于专业操作性强的课程,实行学生临场操作和面试,老师现场打分的方法,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考核则以工作成绩和平时表现共同评定,对测评不合格的学生则继续实习,严格要求,严格考核,确保实习实训质量。根据专业的特点,可以用实际作品、方案设计、实践课题、生产性实训和调查报告等形式作为毕业综合实践考核载体,激励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

(二)实行“以证代考”“以赛代考”制度[6]

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今后的就业准备条件;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各级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竞争力,近两年有6名本专业同学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奖。

四年多的改革探索和实践证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已经初步构建了一种适应行业发展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育相关专业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今后,智能交通人才培养仍需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1]庄丽丽,刘楚佳.通识教育与职业关键能力培养[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9-13.

[2]唐菀.基于关键能力的高职人文教育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9):32-33.

[3]曹成涛.高职智能交通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交通职业教育,2010,(4):21-23.

[4]陈志澜,泮红,吴维彪.高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9,(29):44-45.

[5]余瑞钊,高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5):41-44.

[6]罗荣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关键能力培养及策略的启迪[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56-157.

U495;G712

B

1672-9846(2013)02-0050-03

2013-03-16

朱一多(1982-),男,湖北随州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数字电路、嵌入式系统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交通智能
繁忙的交通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小小交通劝导员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