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翻译学视域看《哈利·波特》中译本的多维转换
2013-06-08孙忠楠
孙忠楠
【摘要】通过对比分析《哈利·波特》的各种译本,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用的不同的多维转换分析方法。译者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需从语言,文化、交际等维度对原文进行转换,以达到最高整合适应选择度,从而获得最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最佳译本。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翻译生态环境 三堆适应性选择转换
1 引言
随着《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在中国上映,中国读者开始了解并熟悉J·K罗琳以及其畅销小说(《哈利·波特》以下简称《哈》)。这部英语系列小说在中国发行就出现了抢购的现象,除了小说本身的吸引力和出版商的广告的作用外,不得不称赞将小说从英语转换为汉语的译者功劳。本文通过研究译者的多维转换翻译过程,从而为中国的文学作品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
2 生态翻译学
胡庚申教授开辟了研究翻译理论的新视角,即从生态学角度解释翻译实质,研究翻译过程解释翻译过程,确定翻译的原则和标准。继“语言学”、“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实现了“生态”转向。
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生态翻译学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这一定义将“译者”视为翻译活动的中心,译者通过多维转换不断适应翻译环境,最终获得最佳译本。翻译生态环境为译者提供了适应和选择的场所和条件,同时译者必须在翻译环境的制约下进行最佳适应和最优选择。
3 《哈》汉译本多维转换分析
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原则上在翻译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上力求多维度地适应,至少应达到三维转换适应。《哈》汉译本版本众多,但是在中国大陆最为流行的纸质版本来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社马爱新马爱农姐妹。J.L.罗琳语言运用自如,通俗易懂,故事推进自然,场景刻画细腻,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马爱新和马爱农在自身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做出了最大程度的多维转化及适应,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自然选择”中,经过“汰弱留强”,最终存活下来,实现了“译有所为”。
通过对《哈》原文和几个中文版本的译文的对比分析,可见生态翻译学可以比较全面的解释、分析、再现译者的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有助于翻译学习者学习提高,同时对汉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提供可借鉴性案例。
3.1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哈》这部文学以魔幻色彩为主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让读者心驰神往的咒语。在原著中这些咒语大多数以拉丁语的形式出现,译者翻译时应实现基本语义的对应。繁体本将Mobiliarbus、Sonorus、Quietus等咒语译为:呼呼移、哄哄响、嘘嘘静;简体本则译为幻影移形、声音洪亮、悄声细语。在翻译《哈》这部作品时,两个版本的作者都没有采取直接直译的方法,而是用了适当的归化翻译,繁体本的叠字让儿童读者喜闻乐见,而简体本的幻影移行等四字格的译法则使读者仿佛置身魔幻的王国。这两种译法都极好地适应了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不但信息得以传递,而且译文也实现了语言形式的适应性转换。
3.2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的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源语语言转换的同时,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
Voldernort是《哈》一书中与哈利·波特对抗的最强大的黑暗势力。volde一词来源于古英语,曾用来表达“意志”,而mort一词是法语词,意味着“死亡”。作者将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表明其对Voldemort这一人物形象的基本设想,那就是Voldemort代表着死亡,任何违背其意愿的人都要以死亡来偿还。对于Voldemort汉译有三种: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为“伏地魔”;台湾译为“佛地魔”,网络译为“富尔德魔特爵士或老福”。“伏地魔”与“佛地魔”只有一字之差。“佛”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普渡众生的救世的形象,而且佛教作为中国群众的三大信仰之一,如果将这样一个“魔头”形象与慈悲为怀的“佛”联系在一起,可能会引起中国读者的误解。而网络的“富尔德魔特爵士”,“富尔德魔特”应该是完全是异化的音译。“老福”也多有网友的调侃之意。相较于“佛地魔”,“伏地魔”在原文与译文之间搭建了文化的桥梁,对原文的文化意象做出了最好的诠释。网络译语同样得到网友的认可,其原因在于适应了网络翻译生态环境,因此不失为一次好的选择性适应。
3.3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出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译者如何翻译才能达到即传递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同时又能照顾到交际层面,是交际顺利进行下去,是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哈》的作者将小说的情节分成若干章节,并为其精心命名。章节标题的翻译应能够体现出该章内容的主题要旨,读者通过阅读章目标题即可获得有涉及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即照顾到译文读者与原文的交际层面。《哈》第七部第12章名为“magic is might”。人文出版社译为“魔法即强权”,而网络译本则译为“魔法即力量”。各种译文对于“might”的理解是不同的。“强权”是一种强制的力量,一般是受压制的一方对实施压制一方的控诉。而“力量”一次没有明显的褒贬之意。但是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魔法部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控制和哈利等主角对魔法部的法抗。因此人文出版社译者将其引申为“强权”有助于读者对小说章节内容的理解。
4 结论
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译本在所处的翻译环境中成功的进行了三维适应转换。中国文学若想突破文字障碍,使其精神及文化内涵得以传播,译者课借鉴生态翻译学理论获得最佳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