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2013-06-08杨莉
杨莉
【摘要】针对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 政治 教学方法
政治作为一个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许多学生总是把它跟枯燥、难记等词联系在一起,认为课后多背多记便能取得好成绩。然而,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注重分析和综合运用的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应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仅仅让学生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学生常出现不理解题意;对知识缺乏一个整体的把握;回答问题不全面等情况。根据多年的经验,探索总结出了高中政治课程的几个教学方法。
1 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
学生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打开书本看书,什么内容都熟悉,但关上书本后,却记忆不起来。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就是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出现了“开书了然,关书又盲然”的现象。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梳理每个章节的知识体系结构,避免出现知识点的混乱,导致出现做题时条理不清的现象。例如:讲述《生活与哲学》的时候,可以按平时做单一类型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行处理,按照内在逻辑来进行知识体系的组织,如图1所示。
2 对知识板块要善于归纳
教学中应注重各章节板块知识要点的归纳,理清重点难点。比如哲学考试常常明确的告诉学生:用唯物论知识点做题时。如果依靠学生自己去归纳的话,常常回答不全面。因此,教师通过大量翻阅资料、备课时,应注重把各个板块相关知识做出了归纲,让学生做题时能尽可能的把知识点写全。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政治学科的考试越来越灵活,对现解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强,所以应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不能找准题干的“中心”,回答问题时常导致知识点会应用错误。2011年山东省“文综”第28题:“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山东省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很多学生一看是民主党派和群众,便从民主党派去做,因此政治常识做题先要看“主体”是谁,题干是省委,因此先考虑中共中央,中央考虑后再看民主党派,那便涉及我国的政党制度,然后还有群众,再考虑其地位。又比如哲学复合类型更典型:如“提供某村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材料,然后问该村中变化体现了哪些哲理”,学生通常是把哲理写了很多,但符合的不多,关键是没有抓住“中心”是“找变化”,由变化来答题,便能找到适合的答案。又如经济常识中经常考表格、图表题,其题干“中心”基本是标题,可以围绕标题时间上找变化,空间上抓差距,把图表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过来,再透过现象看问题本质,回答也就全面了。在不同的章节,教师应不断强化应用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训练,教会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4 注重知识记忆技巧训练
政治知识点不能死记硬背,应注重技巧。其一,语文忌望文生义,而政治却可以“望文生义”。例如宏观调控,“调”是调节,“控”是控制,谁调节控制呢?国家,国家怎样调节,控制?通过学习各种手段,连在一起便是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控制。其二,可以按内在逻辑联系来记忆,比如民族区域自治的作用,从设立的根本目的可以看出是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这就能保证各民族真正实现平等、团结、互助关系,这就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从而各民族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按这样的顺序就很好记了;其三,划出一些关键词,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就行,这样就减轻学生记忆方面的负担,更能牢固掌握知识。
5 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除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还应对学生还应进行情感的教育,平等的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现在的学生个性很强,许多学生都存在这种观念:“我喜欢某科老师,便学什么科”。因此,课堂上,应给合课程的知识点适时插入一些幽默话语、有哲理的故事、结合时政分析等来活跃气氛,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课后多跟学生交流,探讨当前的热点现象并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多加强与他们沟通,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学生便会喜欢主动去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要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果,就应加强学生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记忆知识技巧的训练,对知识板块善于归纳,强化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掌握,不断注重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