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植物词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

2013-06-08孔祥楠

考试·教研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课堂教学

孔祥楠

【摘要】植物词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也是由其自身所处的深厚的中国文化环境所决定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动物词和颜色词等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对汉语植物词的教授尚且处在简单的对比,更没有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植物词、课堂教学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1972)里说:“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一没有语法,很多东西无法表达;没有词汇,什么东西也无法表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论述也有很多。植物词作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如何使学习者掌握地道的汉语普通话,并能准确得体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那么,植物词也必将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语言中的词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因此要讨论词的形成,就应该先了解一下词的形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证明,任何词的形成都要有两个条件为前提:一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与此有关的思维活动,一个是以本民族的语言符号系统为内容的语言要素。”汉语植物名作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其命名形成和所有词的形成一样,也应该以这两方面一一人们的认识、思维活动和作为组词。

任学良先生曾说:“运用修辞手法(即所谓的辞格)来创造新词的,就叫做修辞学造词法。比如,蘑菇里面最珍贵的叫做“猴头”,所谓山珍,就指的它。为什么叫“猴头”?根据什么命名的?这种蘑菇是圆的,没有根,泥黄色,表面呈头发丝状,很像猴子的脑袋,所以人们管它叫“猴头”。那么,这是根据什么命名的呢?就是说,“猴头”这个词是用什么方法造出来的呢?很显然,是根据这种蘑菇的形象特征命名的。一般有“白蘑”、“黄蘑”、“蓁蘑”都没有离开“蘑”来命名,唯独对“猴头”特殊,只取它的形象特征来称呼它,不了解这种事物的实际内容的人,还会以为真是猴子脑袋哩!殊不知它并不是真正的猴头,而是一种比喻。“猴头”这个词就是用比喻的方法造出来的。”词的文化义应具有如下特点:

(1)背景性。词的文化义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中产生的。它的内容也多涉及历史事实,故文化义皆有背景性,离开历史背景就没有文化义。

词在不同背景中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有的词就不止一个文化义。“民族文化决定词义的引申方向,汉语的词义是沿着我们民族的心理特点、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社会制度的教育制度等诸民族文化因素引申出一系列意义。”曾良《联系中国民族文化来研究训诂》。

(2)隐含性。从上面分析看来,凡文化义皆具有隐含性:其一,文化义仅是民族文化在词语的内容或形式上的投射,它本身并没有实体可言,其二,文化义所反映或概括的多是一般性事理。这两方面与文化所具有的特点是相应的。如杨柳,谢枯得说“长安陌上,树木尽多,负别离者,惟有垂杨耳。”这可以说是人们赋予它的文化义。然而,以杨柳寄托离别之情并不是个别人的发挥或偶然之事,而是由来已久,已成风俗。《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句。所以谢枯得也说古时“人之饯别非骚事则酒肆,多种杨柳,古人或折柳以赠,或攀柳而悲。《刘禹锡<杨柳枝>笺评》。

教学方法

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属于中心环节,教材是教学的工具,但并不是唯一用具。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臂景下的留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学生掌握情况的不同,也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动,以适应各种可能突发的教学变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让学生完全明白汉语中具有典型国俗语义色彩的词汇,通过在字典中找到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就要依靠教师采取适当的方法和讲解来达到了。

1 文化导入法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同时又是文化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统一性,是对外汉语教学最根本的特性。”汉语中的大量词汇蕴涵着文化义,对外汉语教师释词过程中导入文化义能有效地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思维方式。文化知识的掌握,能够加快留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探讨释词过程中的文化导入问题,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大的意义。

2 实物展示

进行植物词教学时,往往把植物词从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中抽离出来,远离了真实的语言环境,给学生的只是一个平面的、静态的解释,致使学生无法对植物词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的认识。通过实物展示可以把词语直接和实物建立起联系,能够直接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这是最直观的导入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汉语思维,在初级阶段的植物词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直观手段。例如:教师可以买来苹果、葡萄、黄瓜、土豆、核桃等便于携带的东西带入课堂,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 学生参与的场景教学

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学习语言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即使留学生身处中国的课堂之中,也难免保证语言环境的真实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对词语中蕴含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文化现象进行解析,并让学生模拟交际场景进行演练,并解决演练中出现的问题。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课堂教学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