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优化系统性能与提高数据质量
2013-06-08窦俊强
窦俊强
【摘 要】ERP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实现了信息的“一次采集,高度共享,多层应用”,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速度,为经营决策赢得了时间。但随着系统长期运行, ERP系统性能及系统数据质量往往会呈下降态势,其原因主要为两个:其一是系统原因,其二是人为操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使用习惯。所以就该问题产生原因,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1. 消除硬件瓶颈,优化系统参数配置,提高系统性能;2.完善制度,加强培训、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操作习惯并加大监控力度降低错误发生概率。
【关键词】E R P系统;优化;操作;规范
【中图分类号】X9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092-02
一.ERP系统简介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应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从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发展到制造资源计划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再进一步发展到企业资源计划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 20世纪60年代,美国IBM公司的约瑟夫.奥列基博士运用计算机技术提出来把企业产品中的各种所需物料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的概念,并按时间确定不同时期的物料需求,产生了解决库存物料订货的新方法,即物料需求计划(MRP)法。
2、 20世纪70年代,物料需求计划MRP经过发展和扩充逐步形成了制造资源计划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的生产管理方式。MRPⅡ主要涉及:企业经营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物料管理(库存管理与采购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MRP Ⅱ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集成,它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企业计划和控制系统。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经过进一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它管理的企业资源更多,管理覆盖面更宽。 MRP是ERP的核心,而MRPⅡ是ERP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目前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之一,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实现最合理的配置资源、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它是企业规模化、市场化、竞争化、网络化的必然产物。
ERP系统在企业的应用,实现了信息的“一次采集,高度共享,多层应用”,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速度,为经营决策赢得了时间。
二.系统性能及数据质量下降原因分析
但随着系统长期运行, ERP系统性能及系统数据质量往往会呈下降态势。系统反应慢或者存在无用数据将导致停机和挫折感,如果情况更进一步恶化,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将不再拥有运行业务流程所必须的吞吐量。结果是业务运行超时、延时、错误判断以及经济损失。
产生这一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重点在于以下两点:
1.系统原因,其中包括硬件瓶颈、数据库调优、系统调整、客户端配置以及网络状况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将对系统性能造成影响。
2.人为操作不规范,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使用习惯。例如操作失误产生大量的无用信息、流水式作业同时产生多条订单和执行收货事务后不关闭界面造成对物料主数据的锁定等,这样不但给系统效率带来影响,同时一个人的操作还可能影响到其他人的正常操作。
三.解决方案
就以上两点主要原因,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消除硬件瓶颈,优化系统参数配置,提高系统性能
1.1 消除硬件瓶颈,规避运行风险
ERP系统长时间地运行,设备的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设备不间断地工作,硬件老化情况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同时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以及业务种类的不断增加,硬件资源不足导致瓶颈出现,造成系统性能降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硬件设备运行状况,了解系统负载的极限值,并针对需求添加硬件配件,例如增加硬盘、内存等,并及时对超期服役的设备进行更换,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降低硬件瓶颈,同时还可以规避设备老化带来的故障隐患。
1.2 加强数据库监控,定期进行优化
随着系统的运行,数据库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往往常用表里的数据量都已经突破了百万条,如果不能有效地对数据库进行优化,严重的将导致业务运行超时从而给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如下调整:首先是对数据库缓存区和其他数据库参数进行优化设置;其次是对数据库硬盘的规划设计进行优化,使得在硬盘上尽可能的平均分配工作负载,以避免当从硬盘中写入和读取的时候产生等待的情况;最后是对耗时的SQL语句,也就是长时间运行的SQL语句的优化,并创建有效率的索引。另外还应该加强对数据库的监控,特别是锁和队列的情况,及时扩充表空间大小,并在月结前调整好数据库,例如参数优化、重建低质量索引等。
1.3 根据需求调整系统配置,优化ABAP程序
系统调整即ERP系统本身BASIS部分及程序部分的调整。首先,根据业务运行要求分配进程数量。例如在白天由于线上操作较多,可将对话进程数量加大;而在晚间后台作业增多,可以减少对话进程数量增加后台作业数量。此举可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系统的要求。其次,实例参数的调整。例如,系统缓存区(buffer)。对于应用服务器,程序、表和字段定义以及关于客户化表的数据在缓存区中被保持。如果进行优化配置,这些缓存区将确保从数据库服务器中只需直接读取最少量的数据,从SAP缓存区读取数据的速度大约比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读取数据速度快10-100倍。第三,通过系统工具分析ABAP程序,对消耗资源庞大的程序进行优化,同时优化接口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系统开支。
1.4 关注网络运行状况,减少数据传输量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中不同层之间的网络传输速度和数据吞吐量非常重要,他们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表现。如果网络存在瓶颈,将导致客户操作缓慢。另外由于SAP架构要求绝大多数的数据交换都在应用层和数据库层进行。通过优化明显耗时占资源的SQL语句可以减少这种交换;但是在实际中,应用层和数据库层将通过局域网连接。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连接可以通过局域网或者广域网实现,这就要求在表示层和应用层之前的数据传输要尽可能的少。
2 完善制度,加强培训、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操作习惯并加大监控力度降低错误发生概率
2.1 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有效防范系统风险
众所周知,无论一套系统功能如何强大,设置如何完善,但是总会存在人为操作带来的风险。这就给企业的正常业务开展带来了极大地隐患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完善系统,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另一方面 ,为规范公司ERP上线后的应用与运行管理,加强对ERP运行的组织和领导,健全ERP运行管理和支持体系,加强对ERP运行绩效的检查和考核,确保系统长期安全、稳定、优质、高效运行,全面支撑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持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系统管理规范制度。
企业在准备应用ERP系统之前,需要理智地进行立项分析:企业是不是要投资ERP系统?为什么投?何时投?ERP系统是否能够解决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在财力上企业能不能支持ERP的实施?基础管理工作有没有理顺或准备在上ERP之前让咨询公司帮助理顺?必须将分析的结果写成需求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正式书面报告,从而做出是否上ERP项目的正确决策。避免盲目性投资。
企业必须大胆改革原有的管理体制,“一把手”要具有企业家精神。企业“一把手”的大胆改革和创新、实施的决心与积极参与度是项目成功实施的根本保证。而大胆改革和创新就要转变观念,真正意义上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以大局为重,以企业的发展为目标,少些私心杂念,只有把企业当作自己家的企业,企业发展才是根本。
企业一旦决定上ERP项目,领导首先要高度给予重视,落实资金是首要任务;其次,企业实施ERP项目要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以及目前的状况,制定一个完整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实施范围;第三、培训是成功实施ERP系统的重要因素,包括思想上的培训和知识技能上的培训。另外,加强沟通与合作,出现问题要及时沟通。
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构建与ERP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取其精华,剔其糟泊”,弘扬和培育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的文化,并将国内外优秀的文化有机地融合。我们在引入ERP美国式的企业文化时还要注意吸取中华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把ERP的管理思想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进行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2.2 加强对系统最终用户培训,同时深化ERP思想
ERP系统管理精细,面面涉及,但往往给人操作繁琐的感觉。对于常用事务或许操作得心应手,但部分不常用事务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同时每年新入职的新员工因为从未接触过ERP系统,对操作更是一窍不通,如果盲目上手,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另外,ERP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作为最终用户也应该去深入理解,如果只把它看成是一个操作软件或者一个累赘,那就失去了使用它的意义。这就要求各相关部门定期对最终用户操作合格性进行检查,并制定奖惩制度,同时不定期的及时向ERP支持中心提交培训需求和培训人员名单,加强对最终用户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要使每个最终用户在系统中的操作规范,同时还要让他们明晰业务流程,了解ERP的内涵,提高最终用户的内功,为系统的数据质量和安全提供的有力保障。
2.3 加强对最终用户操作的监控力度,最大限度降低误操作带来的影响
加强对最终用户的培训可以规范其操作,但误操作的情况还是可能会出现。这些误操作造成的垃圾数据往往只有在对账的时候,由于已经过去一段时间,误操作的原因和人员已经无法追查。但在企业SAP运作中,SAP生产系统是整个企业的根本,任何数据的更改、后台设置的更改、系统参数的更改,都会对整个企业的数据流、业务流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生产系统在上线以后数据出口一定要有严格的策略进行管控。
在现有系统情况下启用审计功能就显得很必要了。SAP审计功能主要包括:
1)用户登陆及进程监控
2)文件类型已经文件变更纪录
3)开发纪录
4)系统日志文件审计
这样以来,在每日进行数据检查的同时检查近三天人员操作情况,可以有效的锁定误操作的人员,这样对查明原因、纠正其错误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还要强化管理,分工协作,建立了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笔者经过对信息应用系统进行分析,按信息人员的业务侧重点进行分工,对SAP系统要至少确定1 名信息人员进行维护,确定了第一责任人,加大对系统的监控力度。同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将日常运行维护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作为对信息人员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针对信息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制定了首问负责制度,杜绝了在排除系统、设备故障时的推诿扯皮现象。
2.4 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操作,建立良好的操作习惯
在每日的系统检查过程中,发现很多最终用户往往会打开多个界面操作执行同一个程序,例如一个用户同时打开5个界面并一起执行。也许一两个人操作对系统效率影响不大,但在月结时对系统的压力就显现出来了,服务器整体效率下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更改系统参数,限制账户登录窗口打开个数为2个:一个执行业务操作,另外用于查询数据使用;同时限制一个账户只可以同时一人进行登录,另外配合审计日志也可以查到账户登录终端名,最大限度杜绝多人使用同一账户情况出现。这样可以给最终用户建立一种良好的操作规范和操作习惯,有利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风险规避。另外,针对在业务繁忙时做大量查询的情况,可以在月结前后摘除部分人员的部分报表查询权限,从而降低服务器的负荷量。同时有效运用系统组登录功能,均衡系统负载,使系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3.结束语:
ERP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要创建崭新的、比较适应的、中西方相结合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较为完善并与之相适应是关键,要把中西方文化与自己企业特有的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企业还必须制定较为明确的实施目标以及远景规划,从管理的角度来组织,而不是简单的软件采购行为。企业领导要具备企业家精神,要有现代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企业运行的管理机制要健全,项目实施需要的资金要有保证,基础设施完备,人员培训较为充分,人员的素质要适合实施的需要,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困难要相对小一些,时间会短一些,成功的把握也会更大些。
参考文献
[1] 希格里德·哈格曼,蓝·威尔 著,黄兆森 译 《SAP R/3系统管理》
[2] 黄佳编 著 《SAP业务数据传输指南——图灵SAP技术丛书》
[3] 黄骁俭等 著 《中小企业信息化与SAP系统实现/SAP管理实践丛书》
[4] 托马斯·施奈德 著,勾侃 译 《SAP 性能优化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