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上如何巧妙发问

2013-06-08王晴

关键词:课文思维设计

王晴

【摘 要】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让学生思维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一 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提问在语文课堂上至关重要,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要想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还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即使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着“思维的惰性”,所以教师的提问就显得尤其必要。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克服学生广泛存在的“思维缺席”和“思维惰性”现象的出现;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克服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现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 语文课堂提问的关键点

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提什么问题,怎样提出,在什么时候提出,以及如何组织提问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是需要教师认真探究的。提问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目前语文课堂提问常常存在提问肤浅,提问模糊,提问方法不当,提问时机不准,提问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提问弊多利少,不如不问。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过:“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下面结合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针对课堂提问提出几点看法。

1.提问要科学

科学性的前提是胸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好的课堂提问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同时要求教师提问语言要规范,要简明扼要、针对性强,这样的提问才能做到科学得当,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科学的课堂提问要准确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兴趣上得到发展,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在思维上受到启迪,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2.提问应有的放矢

提问应紧扣教学目标,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问题要具体明了,表达要清晰准确,涉及的范围要有限制,要避免由于指向不明、限制不严而造成学生理解的偏差。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研究,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目的及学生的实际,整体设计提问。设计提问时,要对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予以充分估计并准备相应的对策,提出一些预备性、过渡性的问题,逐层深入,引导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思考,从而避免学生可能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3.提问范围要广

课堂不能是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对话。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可能会几次站起来发言,这样课堂就成了个别学生的舞台,长时间下来学生就会形成思维惰性:总有学生发言。这样大部分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地展现自己。

4.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量”

我们反对“满堂灌”,但也不赞成“满堂问”,因此课堂提问要避免走入一问到底的误区,要问得适时、问得巧、问得趣、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一节好的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而提得过多过繁也不行,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5.提问应把握好时机

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新课文之前,一般的做法是先提出一些有关课文理解方面的问题,诸如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某些重要段落的理解等。

这种做法往往导致学生只倾向于学习与预先提问有关的内容,由于缺乏对全篇文章的深入理解,学生对预先提问的问题的理解也很难全面、透彻。另一种做法是先让学生随意阅读,教师先不提什么问题。这样学生反而可能学得全面一些,记得多一些,思考得周密一些,他们没有被教师的问题所约束,更注意对全篇文章宏观上的把握,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所以,对文章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最好放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后,并在了解了学生对文章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这样效果更佳。

6.提问要逐层深入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不能一开始就难住学生,否则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后就很难再有思考的热情。只有先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才能更好地展开讨论,有效学习。对于提问的设计,要遵循学生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组成由浅入深、由简到难、先简后繁的阶梯式层层推进和扩展的顺序。

有的课文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结构严密有序的组合体。因此可以按课文本身的顺序来构思提问。比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教师可以从标题入手,提问移什么山,谁移山,为什么要移山,对移山有几种不同的态度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提问,使前一个问题成为后一个问题的铺垫,环环相扣,不至于思维跳跃太大使学生一下子接受不了。如果教师按段一字一句地提问,学生按字句一字一句地解答,得到的必然是零散的点滴知识,知识如果没有顺序串在一起,必然让学生印象不深且学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底下。

有的课文并不是由浅入深的构思,而且开头难以理解,后面却峰回路转,所以教师设计提问时就要打破现有的序列,重新组成容易理解的序列,一般这种课文可以从结尾入手。比如《拿来主义》一课,开头一部分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抛来”,学生难以理解。可根据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抓住学生容易理解的中心论点,从中间入手,扣紧“所以我们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设计提问“怎样来拿”并借助“所以”来推断“为什么拿”,学生有了容易理解的“怎样拿”作为自己的知识铺垫,“为什么拿”的部分也就容易理解了。

有的文章难以看出由浅入深的序列,段落之间大致是一种并列关系,有不少的共同点,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确立一个核心,以此来设计一个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层层推进的提问和教学序列。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全文共描述了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画面都是抓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词语非常优美,历来是大家学习的典范。教师可以围绕品味语言这一重点,按下面的思路设计提问:抓住最容易理解的春花图这一段反复对比品位;接着利用品味到的春花图的语言知识去描绘相似的景物,最后留下空白的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课后体会。

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既要考虑问题的深浅程度,又要考虑学生的自身水平,设计好课堂提问的顺序,使一个个问题由浅入深依次逐个解决,犹如长江大河一浪推一浪,解决前一个问题为解决后一个问题打下基础,而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是前一个问题解决的必然结果。搞好提问设计的顺序为课堂教学成功达到良好的效果作一个有效的准备。教师提问设计的大体方向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的,到了具体课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能够随机应变。

总之,语文课的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它驾驭着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展示。精心设计一堂语文课的提问,孩子们的生命潜能将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将会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推进新课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郭根福.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文延.语文教育学教程[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4]肖爱芝.当代教育心理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5]钱梦龙.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课文思维设计
BUBA台灯设计
端午节的来历
有种设计叫而专
背课文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