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瓦萨里艺术史观与古罗马的艺术史观的关系

2013-06-08刘劲蓬

关键词:古罗马

刘劲蓬

【摘 要】作为“西方艺术史之父”的瓦萨里,其艺术史观看似粘连着文艺复兴时期时代的新衣,实则在大到艺术史观小到批评策略和品评语汇上,更多的是古希腊古罗马的遗产和对这些可贵遗产的重新发掘。

【关键词】瓦萨里 《名人传》 古罗马 艺术史观

首版于1550年的《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传》(以下简称《名人传》),是严格意义上西方第一部艺术史之作,它的作者乔尔乔·瓦萨里(1510-1574)为意大利画家、建筑师和作家,可谓文艺复兴时的通才。而他的《名人传》则为他赢得了“西方艺术史之父”的美名。尽管如此,当我们细读这部著作之后还是会发现,其艺术史观与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史传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通过对瓦萨里艺术史观的解读及对古代艺术史文献的梳理,尝试论述瓦萨里艺术史观与古代艺术史文献中一些观念的关系。这里应当说明的是,此“艺术史观”包括艺术批评观,因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在历史长河中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相互依存的。

一 瓦萨里的艺术史观

瓦萨里既是杰出的建筑师,又是令人欢迎的画家。但是,他个人的艺术创作高峰期恰逢文艺复兴盛期的结束。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对瓦萨里是福大于祸。昨日的伟大成就亟待载入史册,以作未来艺术复兴之启示,正如他本人所说的那样,他写《名人传》旨在“赞颂赋予艺术以生命者”并防止其“遭受第二次死亡”。而追忆往事需要有一定的历史距离感,瓦萨里适逢其时,他的成熟之年即16世纪中期正是回顾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最佳时刻:杰作四处可见,而不少大师依然健在。瓦萨里真是生而逢时,在他着手写作《名人传》时,万事已俱备,各种关于艺术史和艺术再生的观念都可资利用,他所应做的就是汇编、综合和发展前人的思想与学说。结果,瓦萨里构筑出了一部历史结构宏伟、批评抱负远大的文艺复兴艺术史:他论述了近三个世纪的艺术历史,而在这个漫长的时段里,他破天荒地第一次将建筑、绘画、雕刻这三门艺术当作一个整体,而非像其前辈那样总是将其孤立开来进行处理,同时,瓦萨里依据风格类型提出了一套批评体系以区分艺术作品的高下优劣。这些特点使他的《名人传》与之前的一切著作拉开了距离,成为西方艺术史学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瓦萨里的著作与前人著作的不同之处总体上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的艺术史观是自己独创的。瓦萨里认为艺术符合有机生长论和再生的观念。因此,他将艺术家的传记按时间安排起以组成一个有机生长论序列,即艺术和自然中的有机生物生长一样有产生、兴盛和衰落的一个过程。在瓦萨里看来,艺术的发展也像人一样有生命的周期,黑暗的中世纪艺术衰败到谷地,而新艺术的萌芽和再生则产生于古典废墟中。整个文艺复兴的艺术也犹如艺术的整个生命一样有三个阶段。因此,“再生”不仅是瓦萨里这部巨著的主题,也构成了其历史观念和艺术判断的基石。其次,瓦萨里第一次将建筑、绘画、雕刻这三门艺术当作一个整体来讨论。瓦萨里认为,建筑、绘画和雕刻这三门艺术有一个共同的“父亲”,她们是“同一个父亲的女儿”,“父亲”就是“Design”。Design指“赋予一切艺术创造过程以艺术化的原理”。再次,在艺术作品的描述方式上对Ekphrasis 即“艺格敷词”的使用。最后,瓦萨里还开创了艺术家传记的传统,而此前有资格进入传记的人物绝不会包括低下身份的艺术家,因为艺术家当时的地位与匠人无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直到瓦萨里的时代随着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的出现,这种状况才得以改观,瓦萨里顺应了这种社会趋势而开始为艺术家立传,这是一个伟大传统的开创,它不仅在当时有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在以后的三百年中,艺术史的写作都没有摆脱他的影响。

二 《名人传》与《希腊罗马名人传》

作家对一种写作体例的选择其实已经暗含了他的史观念倾向。传记写作方式由来已久,其纪实性的特点为写作带上了“真实”的光环,其记录非同寻常人物的传统功能而为新的写作对象增加了去平常性,也增强了其伟大性。古罗马时期的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一本传纪名著《希腊罗马名人传》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受欢迎,它对瓦萨里的艺术史写作有直接的启发,瓦萨里沿袭并参照了这本书的写作体例和史观—为英雄人物立传的艺术史观及倡导伟大天才创造历史的观念。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前者写政治家、军事家,后者的传主是建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师,相同之处是二者在历史价值观念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即为世人和统治者提供可以借鉴的楷模,不让伟人的声明被无情的岁月和死神吞没,让后人从中受益。

三 《名人传》与《博物志》

发表于公元77年的《博物志》也对瓦萨里的艺术史写作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博物志》的内容主要涉及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医学等方面,关于艺术的内容很少,可以说只是在谈论一些材料的时候附带地提到,但它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基本哲学观点和褒远贬近的观念却为瓦萨里所信奉。

如果说普林尼的《博物志》对瓦萨里来说更多地是一个传话筒的角色的话,那么撇开这个角色,瓦萨里的另一些观念也受到了普林尼的较大影响。比如,普氏著作中对时间不远的罗马画家基本都忽视了,但却以极大的热情和怀旧的姿态看待往昔艺术的历史。在论绘画的章节,他惋惜道“绘画中曾经的栩栩如生如今已不再”。瓦萨里回应了他的感叹,在《名人传》中记载道:已经有好几百年的时间人们不再绘制这类人物肖像了。对于瓦萨里而言,艺术在本质上仅属于希腊那“遥远的往昔”。而对衰败的中世纪艺术则嗤之以鼻,仅有的提及是作为艺术破坏者的哥特人的艺术。在瓦萨里的观念中,“哥特人不但摧毁了一切美好的艺术还摧毁了意大利”。从其著作中经常出现的“古希腊”、“罗马人”、“雅典”等与古时辉煌艺术相联系的词句中都能感受到其对古典时代的艺术怀念有加,而需要复兴的正是人们怀念的古典时代的艺术。

总之,这类“艺术作为连续不断进化的过程”与“艺术作为过去时代的产物”的对比的观念,在西方回响了数个世纪。具体来说,分别持两种不同观点的人是这样的:那些从事艺术实践的批评家总是对现、当代艺术抱有更大的同情心,而从事历史研究的人往往持有后瞻性观点。另外,普林尼艺术批评的“缪斯格拉菲理论”对瓦萨里也产生了影响,可以说,从《名人传》对每一幅绝妙之作的描述中,我们几乎都可以看到有关神性、灵感等语词的描述。

四 艺术指南与艺格敷辞

另两种与艺术史相关的重要写作体例在罗马晚期得到了繁荣,它们是艺术指南与艺格敷辞。这两种体例在瓦萨里的著作中也都有非常明确的回应。艺术指南写作传统的里程碑是《希腊描述》,它的作者是公元2世纪的旅行家和地志学家保萨尼阿斯。在这部游记中,保氏对在希腊之地所见之物作了详尽的描述,尤其是对所见到的古代艺术作品,如建筑、雕刻和绘画,以及其他古物,以极大的热情进行了描述。而这种游览并记录的方式其实是瓦萨里的写作之本。不同于普林尼的书堆翻检式写作,瓦萨里的《名人传》本身便是其约从1544年始的其后20年中遍游意大利各地(包括罗马、那不勒斯、帕尔马、曼图亚、维罗纳和威尼斯等地)和因各种原因而被迫前往的如比萨、博洛尼亚等地的艺术见闻和研究的结晶。这一成果也反过来可以成为热爱艺术观光者的指南。

“艺格敷辞”本是西方古典修辞学的技术术语。如果追溯这一传统,它的鼻祖应是荷马,后由大菲洛斯特拉托斯、卢奇安等人接续。可以说,这个传统直至中世纪都没有中断过。1395年,拜占庭古典学者赫里索罗拉斯到访意大利,才又把这一古典修辞术语传统带给了早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由于艺格敷辞能把所描述的对象栩栩如生地置于听众的面前,因此它在描述一些场合,如对人物、建筑物、地点以及艺术作品的描绘时,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赫氏及其学生瓜里诺·达韦罗纳,以及瓜里诺的学生蒂托·韦斯帕夏诺·斯特罗奇等人的作用下,艺格敷词的传统在文艺复兴时期传播开来。而瓦萨里在其著作中借用过来,将其成为一种对艺术作品进行生动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模式。换句话说,瓦萨里并不是在对艺术作品进行客观的解释,而是以艺格敷辞对画中故事的语词性进行再创造和文学性的赞美。比如,从《名人传》中瓦萨里对处于自己构架的艺术进步的三个不同阶段的艺术家的三幅作品(乔托的镶嵌画《船》、马萨乔的《纳税钱》和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描述中,就能清楚地看到瓦萨里对“艺格敷辞”的使用。虽然这三件作品分别处在艺术进步的三个不同阶段,但在瓦萨里的描述中却丝毫没有反映出绘画从“童年”到“青年”再到“壮年”的那种进步。正如阿尔珀斯所指出的那样:在瓦萨里的著作里“这三个时期的作品所受到的赞扬几乎是相同的,他对于每件作品的赞扬和描述的文字,都采用了相同的术语”。

猜你喜欢

古罗马
打开历史,探索奥秘
古罗马人为何喜欢泡澡
第九回 古罗马人钟爱写实的浪漫
古罗马艺术从何而来?
竞技场的数学之谜
古中国与古罗马家庭伦理比较
古罗马时期与西汉时期的审美艺术之比较
“触觉”与“视觉”
古罗马G8
现代角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