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杞叶唐棣引种栽培试验
2013-06-08张绍良周玉迁潘杰张庆国
张绍良,周玉迁,潘杰,张庆国
(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杞叶唐棣(Amelanchier alnifolia Nutt.)属蔷薇科唐棣属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3m,宽和高差不多,开放型树冠。叶卵形至圆形,长约2.5 cm,质地粗糙,叶上端1/4~3/4部分边缘有齿。花白色,小,有香气,5~15朵小花组成总状花序,5月中旬开放。果为1.5cm直径的球形浆果,紫色或黑色,可食,味甜,6月中旬—7月上旬成熟。喜阳光,耐湿和盐碱,但不适于阴森的环境。其萌蘖能力强,侧根发达,在水土易流失的地带,它是固土的好材料;不仅花繁茂,而且秋色叶从黄色、橘黄色到红色。此外,果实供观赏和食用,既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也是重要的经济林树种。
杞叶唐棣原产加拿大。我国最早的引种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现有少量杞叶唐棣引进种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植物园内。大量引种杞叶唐棣是在20世纪90年代,1997—2000年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先后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引进Smoky-1等7个杞叶唐棣品种在辽宁建平试种,现已开花结实,并在一些省开展区域性试验。2001年北华大学林学院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Saskatchewan)引进Smoky等6个杞叶唐棣品种在蛟河市、抚松、吉林市等地进行区域引种试验,现已开花结实。目前,青海、陕西、新疆、甘肃、内蒙古、北京等地也有引种栽培研究。为了丰富黑龙江省果树资源和水土保持树种种类,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于2006年从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引进Smoky-3、Smoky-1、Smoky-2、Thiessen、Honeywood、Martin和Pembina等7个品种,经过7年的引种试验,现已开花结实。
1 原产地、引入地与引种地自然概况
1.1 原产地自然概况
杞叶唐棣原产区为亚寒带和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分布范围为35—65°N之间,年平均降水量250~1 000mm,年均温度-3.2~9.4℃,无霜期80~120d,海拔高度500~1 000m,土壤类型为褐土、栗钙土、黑钙土等,pH值7.0以上。
1.2 引入地自然概况
引入地区位于40°—42°51′N,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均降水量450~650mm,年均温度7~10℃,年≥10℃积温3 250~3 350℃,无霜期156~168d,海拔高度20~1 000m,土壤类型为褐土、栗钙土、棕壤等。pH值在7.0以上。
1.3 引种地自然概况
引种地区位于45°43′N,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炎热,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年均降水量560mm,年均气温3.6℃,年≥10℃积温2 757.8℃,无霜期平均为135d,海拔高度136~155m,土壤类型为团状和团粒状近中性偏酸性黑钙土。pH值在6~7.68之间。
2 试验材料
2.1 试验用苗
2006年4月26—28日从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引进Smoky-3、Smoky-1、Smoky-2、Thiessen、Honeywood、Martin和Pembina等7个品种萌蘖苗。于2006年4月29日定植于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植物引种驯化圃,每个品种25株,行株距为1m×1m、1m×1.5m。定植后每年浇水、松土除草3~5次,施有机肥2次。
2.2 物候、生长节律观察及生长量测定
在试验地每个品种随机选取10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观测样株,在枝条顶端挂牌加以指示。每周进行一次高生长测量,直到高生长停止,即2~3次测量高生长量为零,每年10月下旬测定年高生长量或在高生长停止后进行。
物候期观测,在展叶前每天13:00—14:00观测1次,待展叶后每周观察记录1次,到秋季树木落叶后观测结束。用钢尺测量,然后统计计算平均值,绘制高生长节律折线图。
2.3 抗寒性测定
10月下旬在试验地每个品种随机选取15株,在根部覆土、植株包草片,10株不覆土不包草片,进行抗寒性试验。翌年5月按受寒害症状及等级,计算其耐寒力指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木引种国家标准,鉴定该树种的耐寒力等级。
式中:1、2、3、4、5—不同受害等级
2.4 繁殖方法
2.4.1 种子繁殖 分别2009年9月15日、2010年8月15日、2011年7月15日采用秋季直播育苗;2010年4月20日、2011年4月20日采用经过冬藏处理的种子育苗,播入提前整好地的高床中,覆土厚度为1~1.5cm。播种后先覆盖一层松针,再覆盖一层遮阴网,有利保湿。然后适时浇水保湿。
2.4.2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采用硬枝和嫩枝。硬枝扦插在4月中、下旬。嫩枝扦插在6月上、中旬,从优良母株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插穗长度为10~12cm,基部径0.3cm左右,穗条基部2/3叶片摘掉,上部保留的2~3个叶片再分别剪去1/3,采用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及不同处理时间的生长激素处理。
2.4.3 根蘖繁殖 根蘖繁殖在春季发芽前或晚秋休眠后进行。在优良母株树冠外围或在行间挖取根蘖苗,经修剪处理成单株将其集中栽植苗床上或圃地定植。栽后浇1次透水,待地面出现裂缝前覆一层薄土,再浇2~3次水后正常管理。越冬需培土防寒。
3 结果与分析
3.1 杞叶唐棣在哈尔滨地区的生长节律
2010—2012年对试验地定植的杞叶唐棣枝条延长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杞叶唐棣枝条高生长期都在5月份,其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5%~92%,全年高生长期60d左右。当年枝条生长21~36cm。
3.2 物候
2010—2012年的观测表明,杞叶唐棣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5月初开始生长,6月末停止生长。花芽膨大在4月14—16日,顶芽膨大4月18—21日,展叶抽条5月4—6日,花蕾出现4月24—28日,初花5月10—12日,开花盛期为6月末—7月下旬,叶秋季变色期8月末—9月末,落叶在10月中下旬。
3.3 抗寒性
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分别对试验地定植的根蘖苗和播种的实生苗抗寒受害症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杞叶唐棣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不管防寒与不防寒均无冻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木引种国家标准》鉴定该树种的耐寒力属Ⅰ级。
3.4 繁殖
3.4.1 种子繁殖 春播和秋播均可,但以秋播为佳。种子育苗需经2~3年培育方可出圃,1年生苗平均高生长13.35~20.7cm,地径0.413~0.556 cm;2年生苗平均高生长27.15~45.77cm,地径0.58~0.79cm;3年生苗平均高生长50.27~79.04cm,地径0.72~1.17cm。1年生苗越冬需覆盖一层松针防寒。
3.4.2 扦插繁殖 硬枝和嫩枝扦插均不佳。硬枝为早春4月初,剪取1年生木质化枝条;嫩枝在6月中下旬,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插穗长10~12 cm,基部直径0.3cm以上,分别在质量分数为100×10-6、500×10-6、1 000×10-6和2 000×10-6的GGR萘乙酸、丁酸溶液中浸泡30min、60min和速蘸,然后扦插在插床上。生根率:硬枝8%,嫩枝5%。
3.4.3 根蘖繁殖 最佳时期在早春芽萌动前,挖取优质健壮母株根蘖苗,经分离成单株,挑选统一规格进行栽植,按常规育苗方法管理,成活率达95%,一般培育2年即可出圃定植。
4 小结与讨论
杞叶唐棣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4月中下旬—5月上旬萌动,5月上旬展叶抽条,高生长期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6月下旬结束,约60d,速生期为5月;一般5月上中旬开花,中下旬结束,开花期10 d左右;6月末—7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期30d左右。7月下旬—8月上旬形成顶芽,落叶期9月下旬。
从育苗方法来看,以种子育苗和分蘖育苗为主,二者均可获得优质苗木。
杞叶唐棣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表现较强适应性,生长良好。根蘖苗建园栽植3a后开始结果。Smoky-3、Smoky-1、Honeywood、Thiessen 4个品种单株产量、单果质量及单果果径与引入地无显著差异,可以确定为适宜推广优良品种,可以在哈尔滨地区大量引种栽培建园发展。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北部大、小兴安岭地区和东部山区虽然杞叶唐棣还没有见引种栽培,但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原产地加拿大接近,故应在这些地区少量引种试验。
[1]陈国山,郭浩,步兆东,等.杞叶唐棣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4(4):13-14
[2]郭浩,张俊佩,步兆东,等.半干旱地区杞叶唐棣7个品种引种试验[J].中国果树,2005(2):27-28
[3]步兆东,郭浩,陈国山,等.杞叶唐棣营养钵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2(3):32
[4]高文韬,孟庆繁,杨春波,等.杞叶唐棣引种试验[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1):16—21
[5]GB/T 14175-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林木引种》[S].1993-02-16
[6]钱文宇,薛隽.世界著名观赏树木100种[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