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说书人
2013-06-07
自从湍急的河道上架起了一座座桥梁,世界仿佛不再那么广阔无垠。桥似百汇,成为许多次历史的转折点,亦成就了许多人的姻缘与功名。更多时候,它也成为一座城市的灯塔,辐射繁华,指引归巢……桥梁在人类文明中扮演太多角色,若要寻根,大概,便且称其为岁月的说书人吧。
戏说桥梁
你如果认真思量,不难发现让桥梁显得伟大的并不全是化天险为通途的巧夺天工。一座桥梁连接的不仅仅是两块陆地,有时它成全了隔岸遥望的期待,有时它铸就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有时它是爱情故事酝酿的舞台,有时它又是一场战争的转折地。
人类文明的发展伴随着造桥技术的兴起,桥梁也随着人类文明的推衍而日益完善。虽然汉语里给“桥”字的定义是“跨越河流、山谷、障碍物或其他交通线而修建的架空通道。”《说文》亦曾注:“桥,水梁也。从木,乔声。骈木为之者。独木者曰杠。”确切的说,它是用来将交通路线或者其他设施跨越如河道、峡谷、道路等天然或人工障碍的构造物。从客观上讲,桥的作用是允许人、车辆、火车或船舶穿过本难以跨越的交通障碍。但从情感层面去理解,桥梁却存在着超越“通道”功用的更深层次的含义。这是文明赋予它的不凡,亦是意识形态以及文学标榜出的精神丰碑。在绘画或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桥梁形象,便很少再以它的客观属性加以解析。如莫奈的《日本侨》、《阿尔让特依大桥》以及《滑铁卢桥》等绘画,便是因其美学价值而成为画中意象,流传百年。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桥梁拥有打动人心的魅力,它牵引着某些情景下人们的思绪与行动。事实上,当桥梁被附加进这些情感与美学功能后,语言中对“桥”一词的运用也随之扩张开来,由此便形成了“鹊桥”等浪漫而实际不存在的神话或者传言。而那些现实中存在的桥梁是这些虚构出的桥梁的精神基地,它们承载着文明与时光给与的气质,一边充当便捷工具,一边兼任情感港湾。如若为桥梁灌注言语的能力,或许,它便能诉说出千万个曾在此上演的真实故事。这些或感人至深,或发人深省,或皆大欢喜,或兀自唏嘘的故事便是由桥梁谱写的真实历史。
纵观古今,无论是费雯丽半个世纪前打动全人类的《魂断蓝桥》;抑或是大卫·里恩的巅峰之作《桂河大桥》;无论是豪片巨作《清明上河图》中所绘贯木工廊桥;抑或是徐志摩描绘自己站在康桥上挥别悠悠康河的名诗《再别康桥》……现实中的桥梁总成为诗人、导演、画家们孜孜不倦的永恒题材,为文明抹上一笔浓烈的桥梁倩影。而我们,且踏上一段短暂的寻桥之旅,如沙海拾贝,聆听世界名桥细细诉说它们曾目睹的历史长河中白驹过隙般的光阴故事,分享并珍重这沧海桑田的如烟往事。
金门大桥是世界著名大桥之一,被誉为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也被认为是旧金山的象征。大桥的北端连接北加利福尼亚,南端连接旧金山半岛,于1933年动工,1937年5月竣工,用了4年时间和10万多吨钢材,耗资达3550万美元。整个大桥造型宏伟壮观、朴素无华。桥身呈朱红色,横卧于碧海白浪之上,华灯初放,如巨龙凌空,使旧金山市的夜空景色更加壮丽。
而关于这座奇迹之桥,一直流传着一段动人故事。彼时,在旧金山两山间建造一座大桥,已经成为各界有识之士议论和探讨多年的议题。时任届市长德高望重,他到华盛顿国会游说,争取各州及本地财团和金融机构的支持,终于筹措到资金并获得市议会的通过。当年旧金山有位很有才华的建筑师约瑟夫,正与一位倾城倾国的佳人热恋,他们已经谈婚论嫁,准备周游世界各地,旅行结婚。偏巧,他数年前呕心沥血设计的方案被政府选中。但约瑟夫并不象市长原来想象的那样高兴,他虽然神情激动,却面有难色。原来,他要在爱情与事业之间作出决择:要投入金门大桥的工程中去,大约需要四年时间,那么婚期就要推迟;如果按予定时间结婚,就要在事业上丢掉千载难逢的机会而抱恨终生。
经过两天两夜的内心煎熬,约瑟夫终于鼓起勇气同未婚妻诉说了自己的难处,并选择推迟婚期,以完成大桥的建造。在建桥的四年中,约瑟夫为将用自己的心血和灵感绘制的杰作变成现实而发奋工作。而金门大桥亦在规定时间内竣工。可在大桥通车庆典那天,约瑟夫却心情抑郁,他的情绪与当天在场欢庆的人群形成极大反差。原来,本来按四年前的约定,金门大桥建成庆典之日,就是他与未婚妻喜结良缘之时。可叹的是,一年前他的未婚妻耐不住寂寞已经另嫁他人。因而,人们在欢庆时刻,谁也没有留意他的情绪变化,当欢庆的人群走到桥中间时,他突然转身冲向桥边,接着飞快地爬过栏杆投向大海……
悉尼大桥号称世界第一单孔拱桥,与悉尼歌剧院齐名为悉尼的代表建筑。这座大桥从1857年设计到1932年竣工,建造耗时近一个世纪,它不仅是连接港口南北两岸的重要桥梁,更是悉尼这座澳大利亚最大国际都市的精神象征。在此处上演的故事,虽然并不是每一个都轰轰烈烈,却不乏真实与质朴。而当地政府似乎也希望借大桥的声明在外与地标作用为当地人带来更多乐趣与精神探索,开发出一系列别出心裁的利民工程,如灯饰建设,将海港大桥与悉尼歌剧院装扮成霓虹仙境,为悉尼港打造出一副胜似人间乐园的景致;又如快艇以及游轮服务,于碧蓝海水上俯瞰大桥,别有风韵。如此,将悉尼港的多姿风情向全世界的游客展露出来,不仅为城市形象加分,更让城中人为他们所居住的城市感到骄傲。
在这些物尽其用的有趣增值副业中,攀爬大桥应算是最为刺激有趣的一举。从1998年开始,悉尼大桥开放给公众攀爬,普通人都有机会一尝当冒险家的滋味了。并且,整个攀桥过程非常安全。“攀桥观悉尼”提供导游陪伴攀登者到大桥拱顶,疯狂的高空体验让多数人屏住呼吸。当到达悉尼大桥的顶端时,那种成就感言语无法形容。
在登桥之前,攀登者必须通过肺活量测验、酒精测验以及通过金属探测器,还必须在健康状况证明和合约表上签名才可以获准攀爬。成功攀上悉尼大桥顶端的游客都会收到一份纪念照片以及成功攀登大桥的证书,以向朋友炫耀。登顶海港大桥于普通人而言宛如登上珠峰,自是一番难忘体验,而这一项目也成为悉尼海港大桥的一个特色,经久不衰。
素有“伦敦正门”之称的伦敦塔桥以其古朴的外表给人以“古董”之感,桥基上建有两座高耸的方形主塔,两座主塔上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顶和五个小尖塔,远看仿佛两顶王冠。行人从桥上通过,可以饱览泰晤士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下层可供车辆通行。当泰晤士河上有万吨船只通过时,主塔内机器启动,桥身慢慢分开,向上折起,船只过后,桥身慢慢落下,恢复车辆通行,极为壮丽。伦敦塔桥自1894年建成便成为旷世奇迹,闻名海外。因而,1968年,当英国童谣《London Bridge Falling Down》中的主角——逐年下沉的伦敦桥以 246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企业家罗伯特·P·麦卡洛时,麦卡洛实则误以为自己买的是伦敦塔桥。聪明的英国人为这个美国商人上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的计谋,使得本就奄奄一息的伦敦桥借助伦敦塔桥的名气作出了最后的经济贡献。
此后,被麦卡洛买下的伦敦桥被拆解,并运回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哈瓦苏湖市,并于1971年10月10日最终重新复原完成,对外开放。如今,位于亚利桑那沙漠中的伦敦桥成为一个人造英国主题公园的核心部分,成了继大峡谷之后,美国第二大旅游景点。也正是因为当年这样一出乌龙事件,让伦敦桥在它的新家得到了重生,而这,大概都要归功于伦敦塔桥的声名在外,虽然看似是一次不光彩的事件,但最终还是得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在曼谷西北122公里的北碧府(Kan-chanaburi),有着一座横跨桂河的大桥———桂河大桥。今人对它的印象多来自大卫·里恩的电影《桂河大桥》。而正如电影所述,这座大桥折射了二战期间的一段历史:当年日军占领泰境期间,强迫盟军战俘建造铁路以连接缅甸及暹罗。桂河大桥就是其中的一段,被称为这段铁路的咽喉。大桥原为木桥,几经飞机轰炸,早已毁坏,只有在河水很浅时才能看到残迹,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后来修建的铁桥,它今天还在通车。重建后的桂河大桥,在原来桥的两侧圆弧铁架多出了两段不协调的方形铁架,没有原先圆弧铁架的优美,很多看过的人觉得不伦不类、不搭调,却恰似战争留下的不灭伤痕。
桂河大桥大约10分钟就可以走完,过了桥就是这段著名的铁路,一直前行可以通到缅甸。站在桂河大桥的桥头,看着夕阳下静静流淌的美丽桂河,使人难以想象这里发生过的硝烟往事,如今的桂河大桥早已被花园与景色拥吻,如同祭奠英烈的肃穆肖像,在这世外桃源坚守着当年战士们的信仰。
印象中,滑铁卢桥总是同凄美与浪漫密不可分。这座桥很容易让人想起银幕经典《魂断蓝桥》。而多数人认为,得益于影片本就凄美的故事,剧中女主角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地点——滑铁卢桥亦被赋予了浓墨重彩的悲情色彩。然而,滑铁卢桥的故事却不仅仅如此,恰恰相反,正因为滑铁卢桥的浪漫色彩,反而为电影增添出众。自大画家莫奈与安德烈·德朗为其作画伊始,滑铁卢桥便成为彼时名流流连忘返之地。
另外一个让滑铁卢桥凭添凄美的故事发生于二战期间。彼时,滑铁卢桥在饱受战火后进行重建。由于当时二战战事正酣,男丁稀缺,粗重的建筑工作因此也就不得不交给英国妇女去完成,所以它有时被称为女士桥。在德国法西斯的狂轰滥炸中,新桥终于在1942年建成,不过正式通车一直拖到了1945年。新的大桥是二战期间唯一被德国轰炸机损坏的泰晤士河桥梁。应说,滑铁卢桥是一座重建在伦敦女性臂膀上的桥梁。
最初提议建造纽约布鲁克林大桥是德国移民约翰·罗布林。他曾经是黑格尔的学生,后来成为建筑师。约翰·罗布林为建造大桥呼吁了15年,按照他的设计,布鲁克林大桥全长1600米,将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桥梁,也是全世界第一座斜拉式钢索吊桥。计划建造周期14年。但布鲁克林大桥动工前不久,约翰·罗布林患破伤风,他顽固地拒绝医生治疗,离开了人世。建桥工作落到他32岁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身上,华盛顿·罗布林从造桥一开始便坚持亲临现场,但是,桥桩的水下施工使得华盛顿换上严重的“潜水员病”。两个桥桩都建完的时候,他的病情已相当严重,全身瘫痪,无法亲自到达工地现场,妻子爱蜜莉为此不得不自学高等数学等各种工程技术。时光过去了12年,大桥终于建成通车,当天有15万人次从桥面上走过,举行庆祝仪式,但他的建造者华盛顿·罗布林却从来没有踏上这座两代人生命建造的大桥。百年匆匆,如今的布鲁克林大桥已是纽约这座世界第一都市的命脉,而罗布林父子的事迹亦被广泛的传颂开来。
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是世界上最高、最长、造价最昂贵的悬索桥。它共设有6条高速车道,将日本本土的繁忙都市——神户与日本南部的淡路岛紧密连接了起来。大桥创造了本世纪世界建桥史的新纪录:可以承受里氏8.5级强烈地震和抗150年一遇的80m/s的暴风。
1995年1月17日,日本坂神发生里氏7.2级大地震,大桥附近的神户市内5000人丧生,10万幢房屋夷为平地。但该桥经受住了大自然的无情考验,只是南岸的岸墩和锚锭装置发生了轻微位移,使桥的长度增加了0.8m。大灾难后,日本举国于悲痛之中。但稍后,人们便从明石海峡大桥的完好中看到了希望,从中获取到面对明天的勇气。大桥赋予当时的日本一种难以言表的精神强心剂,让国民很快走出了阴霾,重新振作起来。应当说,明石海峡大桥是大地震中的民族英雄,不仅因为它的屹立不倒,也因为他带给人们希望不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