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主体成长需要 力增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五大体系”构建解读
2013-06-06武汉市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
■ 武汉市“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
基于学生主体成长需要 力增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五大体系”构建解读
■ 武汉市“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
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五大体系”的研制基于学生主体成长需要,遵循青少年成长及道德品质内化规律,立足于武汉市中小学教育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试点区、校为研制主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五大体系”研制的背景、构建的特点具体如下。
一、“五大体系”研制的背景
1.武汉市一直非常重视中小学德育工作,“九五”“十五”期间先后开展了中小学德育“六有实体”“六有六创新”工作,旨在对德育意识、工作队伍、德育内容、活动阵地、管理规范及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构建,以推动武汉市中小学德育的基础建设与创新。
图1 武汉市“九五”“十五”六有实体建设与创新(1997~2007年)
2.“十一五”期间,武汉市实施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旨在培育典型、推广经验,形成工作规范和长效机制,使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育人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培养一支合理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队伍。为此,我们实施了“五大行动”,采取了“五大措施”,切实有效地促进了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与发展。
图2 武汉市“十一五”中小学(2007~2011年)
3.“十二五”期间,为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武汉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单纯说教轻体验感悟等现象,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市教育局自2011年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启动并实施了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是“十一五”班主任队伍建设工程的深化、延伸和拓展,是提升中小学德育效率、增强德育效益、追求德育实效的创新举措。
通过“德育课程化、任务项目化、项目课题化”,将德育研究与行政推进相结合,试点探索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以“五大体系”——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路径体系、推进体系、评价体系构建为目标,以“六大项目”——行为规范育人项目、班级建设育人项目、课程融合育人项目、实践体验育人项目、全员合力育人项目、“三位一体”项目为切入点进行过程推进,以“五大推进策略”——行政、科研、激励、协作、调度推进策略为保障,全面实施推进有效德育建设工程。
图3 武汉市“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2011~2015年)
4.五大体系分别由硚口区、东西湖区、新洲区、武昌区、江岸区作为牵头区与协同区承担研制工作,另有44所中小学校为“六大项目”的实验学校。
5.五大体系构建定位。目标体系的解构注重定位性,即确立中小学不同学段、年级的关键德育要素;内容体系的解构注重针对性,即因学段不同,因年级有别;途径体系的解构以学校具体工作开展为载体,具有示范性与可操作性;推进、评价体系重在对工作的落实与推进,以便形成长效保障机制。
二、德育目标体系的构建
1.国家政策依据。在五大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中,专家组及研制团队认真地全面回顾、梳理了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的系列文件,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的精神及要求(见表1),作为五大体系研制构建的政策依据。
表1 国家关于中小学德育的系列文件(1990年~2012年)
2.国际视域中的中小学德育发展参照。结合当今全球化、信息化以及中国社会急剧转型,价值多元的大背景,专家组及研制团队对小学德育进行了国际视域参照。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指出,21世纪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这四种学习即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当前国际中小学德育目标呈现出了五大特点:第一,公民责任与民主精神;第二,国家忠诚与国际理解;第三,个人品德与健全人格;第四,道德认知与实践能力;第五,学会生活与社会现实。
3.基于武汉市德育现状。为使构建的五大体系具有地域针对性与实效性,研制团队先后进行了三次调研:方案起草、研制初期,在2010年11月,市教育局组织研制团队对武汉市8个城区的管理者、一线教师进行了近200人次的座谈与访谈,形成调研报告,聚焦武汉市中小学德育问题;研制过程中,各体系牵头区先后对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及社区等相关人员进行了普适性的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发放问卷5000多份,访谈人次达1000人次;研制初稿出来后,又组织专家进行了多轮研讨,并征询了各区管理者、教师的意见。
4.中小学德育目标构架逻辑。以儿童为中心生活半径不断放大的同心圆为“成长场域”,以指向、价值、成长场域三维立体构架武汉市中小学德育的目标。(图4)
图4 中小学德育目标构架逻辑图
5.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特点。德育总目标:将中小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的情感、雅的言行、新的意识、善的品质、美的志趣的合格公民。该目标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与政策的一致性,符合国家对中小学生的成长要求;其二,满足学生的道德成长需要,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其三,遵循知、情、意、行道德内化的规律;其四,汲取武汉地域精神文化,观照武汉市区域德育特色与亮点。
各学段德育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呈现从小学到高中各学段相衔接、各年级逐步递进、各有侧重的特点。小学重点是习惯养成、诚实礼仪教育等;初中重点是意志品质、身心健康教育等;高中重点是理想信念、公民素养教育等。同时,三个学段的关键要素各有侧重(见表2)。
表2 小学、初中、高中三学段德育侧重及各学段关键德育目标要素解构
三、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特点
其一,五大衔接,彼此一致。注重内容建构的逻辑关系:与国家政策衔接;与武汉市实际、学校实际衔接;三个学段之间相衔接;三大体系之间相匹配;每部分内容构建环环相扣,彼此衔接。
其二,分层建构,螺旋上升。注意渐进性与序列化:三个学段各有侧重,重点有别、程度有异、渐进深入,既分学段层递,又各成体系。
其三,突出重点与特色。突出各学段德育重点,兼顾学校已有特色和武汉各区域传统特色。
四、德育实施途径体系的构建特点
第一,以具有可操作性的,便于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促进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举措来架构德育实施途径体系。德育实施途径体系不是完全与分层、内容相匹配,而是以学校德育工作“七大路径”为实施的载体,便于学校工作的可操作与落实到位。“七大路径”即学科教学,德育课程,班级建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合力育人等。
第二,结合武汉地域、各区校实际,把中小学德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落实到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延伸到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各个领域。
图5 学校德育工作实施载体——“七大路径”
第三,依据学生道德内化的特点,遵循“知、情、意、行”的过程,有针对性地选择实施路径,对中小学生开展“爱的情感、雅的言行、新的意识、善的品质、美的志趣”等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并逐渐外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
第四,文本部分与表格补充的呈现略有不同。文本重在总体概述表达,避免文字冗长,表格补充以表格形式作为补充呈现,一是使途径、目标与内容具有针对性,二是例举系列做法便于学校借鉴。
五、德育建设推进体系的构建特点
第一,德育建设推进体系从五个维度:行政与研究结合、专业与人才、考核与激励、保障与技术、联动与合力构建推进策略体系。具体如下:
实施行政主导与专业指导推进策略
实施科研引领与人才培养推进策略
实施考核评价与榜样激励推进策略
实施保障支撑与技术支持推进策略
实施多方联动与合力育人推进策略
第二,德育建设推进体系在五个维度的构建下,从机构、制度、德育科研、保障与技术四个方面支持形成了15项具体的推进举措,其中学校层面重在全员育德制度、多方联系工作制度、有效德育科学研究、经费投入、专业技术支撑平台五个方面;市区级层面重在机构建立(行政管理机构、专业指导机构)及系列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如督导检查工作制度、德育绩效考核制度、德育表彰奖励制度、市区联系制度、有效德育工作规程、德育工作者成长渠道、德育工作者专业培训、校片区协作推进制度等(见表3)。
六、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特点
第一,德育工作为评价侧重,学生评价为评价佐证。德育评价体系侧重评价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关于有效德育工作的推进情况,学生评价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考核验证依据。
第二,德育评价重在发挥导向、激励、诊断功能。德育评价体系以“以评促管,以评促教,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促进发展”为宗旨。
第三,德育评价突出六个特性。即:评价的目的体现改进性,评价的对象体现多元性,评价的领域体现全面性,评价的方式体现多样性,评价的时空体现情境性,评价的结果体现实效性。
表3 市区校三级有效德育建设推进策略构建一览表
第四,德育评价体系具有开放的特点。一是定期考核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二是各区、校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区、校中小学有效德育评价的实施意见,三是学生抽样评价的要素没有限定,具有一定灵活性。
综上所述,“五大体系”的研制体现了研究与行政推进相结合,试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市、区、校多层多方联动,研究者、管理者与一线教师协同互补等特点。它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经验层面上,不断提升;在依据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彰显武汉地域特色;在全面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跟进、完善与调整,使其更具科学性、规范化与实效性。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