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校筑根基 兴趣校园花绽放
——武汉市洪山区鲁巷实验小学“兴趣教育”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3-06-05武汉市洪山区鲁巷实验小学张红娟
■ 武汉市洪山区鲁巷实验小学 张红娟
文化立校筑根基 兴趣校园花绽放
——武汉市洪山区鲁巷实验小学“兴趣教育”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武汉市洪山区鲁巷实验小学 张红娟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在葱郁的瑜珈山脚下,秀丽的东湖之滨,美丽的武汉光谷广场旁,鲁巷实验小学(以下简称鲁小)在全校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遵循“基于兴趣,发展兴趣,为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丰厚而鲜明的“兴趣教育”文化特色。学校围绕“兴趣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四要素三拓展”的“激趣乐学”高效课堂文化、“以趣怡情”兴趣德育特色文化、“引趣生情”寓教于乐的兴趣活动文化、“以趣为导”的兴趣管理文化以及“妙趣纷呈”的校园环境文化。
“兴趣教育”理念,为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最后形成共识的价值体系,是学校精神和氛围的集中体现。办学理念的形成也是学校文化孕育积淀的过程,鲁小就是在对兴趣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发展壮大的。学校对兴趣教育的研究历经了“八·五”到“十一·五”四个阶段20年的探索历程。在对兴趣教学、兴趣教育、兴趣发展、兴趣文化的递进式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基于兴趣,发展兴趣,为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并逐步成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兴趣课堂,因激趣乐学而活力四射
“兴趣是最好的教育”是全体鲁小人共同的育人意识和精神向导。这个意识不仅是外显的物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外显物化浸润到内隐的层面,内隐于师生的生活学习之中,渗透于师生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中。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鲁小人对课堂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认为,课堂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要阵地,就必须要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因此,学校不断地领悟新课改的精髓,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炼,构建具有鲁小兴趣特色的“四要素三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兴趣课堂依据“自主发展”的教学观,坚持“激发兴趣,发展主体”的理念,它要求教学方式是灵活的,教学过程是灵动的,教学效果是立体的。在教学过程中以趣导学,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培养学生的“能”,发展学生的“智”,形成了融知识——兴趣——发展为一体的“四要素三拓展”的教学模式。
“四要素三拓展”模式的核心要素如上图所示,其中生趣是支撑点,导学是基本点,悟法是关键点,巧评是生长点。兴趣是教学模式的主线,是核心。
“三拓展”即每节课的设计依据学科内容的“纵横拓展”(本学科深入和与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依据学生学情的“立体拓展”(分层要求、分层练习、分层达标,人人收获)、依据学生个性的“家校拓展”(兴趣爱好和个性作业的无限延伸),以此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会求知。
张红娟,武汉市洪山区鲁巷实验小学校长,曾获武汉市“十佳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武汉市“名校长”,武汉市“优秀女教职工标兵”等荣誉称号;亲身经历并参与鲁巷实验小学二十余年的“兴趣教育”系列课题研究,其中武汉市十五重点规划课题《小学生兴趣的发展》研究成果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兴趣,力求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汲取知识的学园,开启智慧的殿堂,成长发展的乐园。
兴趣德育,因以趣怡情而有效践行
学校创立了“四育三体验”兴趣德育文化。“四育三体验”利用四种育人方式(生活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评价育人),关注学生三种体验(实践体验、自主体验、情感体验),从而让德育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兴趣、养成、发展的交流和互动。
其中,生活育人是在“兴趣德育”理念引领下,以“天天德育”为原则,开展“彩色旅程”系列:周一“红色驿站”(升旗仪式)、周二“蓝色快车”(夕会)、周三“金色港湾”(班队会)、周四“橙色频道”(红领巾广播站)、周五“绿色家园”(卫生检查)、寒暑假“彩色假日”等;活动育人即以“爱、德、美、乐”为核心,结合月份节气等特点和学校实际,以“我与社会共进步、我与他人共成长、我与自然协调发展、我的进步看得到”为主题,以生活化、社会化为基本形式,以养成教育为保证,开展爱国主义、法制安全、感恩诚信、校园艺术节、兴趣王国、鲁小吉尼斯等系列活动;评价育人即从博爱、礼仪、乐学、健康、诚信、勤劳、环保七个维度建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花,在学生中进行评价活动;环境育人指特色文化的构建。
如今兴趣德育已基本形成三大序列:家长学校活动序列——让家长关心、了解、懂得、学会教育;学习型班主任活动序列——用理论武装思想,用策略检查过程,用活动考核结果;学生主体活动序列——总结出了兴趣德育“二百步”、兴趣德育“三段六年成人基本习惯养成序列”,真正做到了德育有效、实效。
兴趣活动,因引趣生情而寓教于乐
兴趣活动是校本课程研发的源头,是开发教师教育智慧、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坚持“课程开发,自主选择,走班管理”的原则,沿着学科拓展和主题实践两个层面开发以学激趣、以行引趣的校本活动课程,形成了“三个三”的兴趣活动模式:一是构建学校总体部署,年级定时定班,特长教师主持的三级管理网络;二是统筹兴趣王国、快乐托管吧、兴趣加油站三个层面系列课程的实施以及时间的安排;三是结合重大节日和社会形势,以学校的“二节一会”(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兴趣王国、社团活动这三条主线,来检验活动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活动的形式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各种兴趣活动的开展,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兴趣管理,因以趣为导而精彩和谐
管理就是引领校园里每一个成员寻找自我发展的支撑点和专业发展的空间。鲁小在兴趣教育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坚持“以趣为导,以人为本,助人发展”的管理思路,形成了“以趣聚魂”的精神与行为并举的兴趣管理文化,开辟了现场管理与规范管理、教师的团队管理与学生的班本管理并行的双轨式新途径,建立了以改革为重心的学术顾问、行政管理、教学一线教师三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
在现场管理中,学校让教师自主申报本职教学岗位之外的兴趣、特长、奉献岗,以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进而展示教师自身的特长和发展的愿望。
在规范管理中,学校实行执行校长负责制,按照《兴趣教育工作指南》中的管理章程和具体的过程指导工作,以达到管理目标的精确、管理过程的精细和管理结果的精美。
在团队管理中,学校实施“金字塔”发展模式,教改新星——学科骨干——首席、名师——学带、专家,着重引领教师规划自我,提升专业品质,享用团队资源,享受职业幸福。
在班本管理中,学校实行“班主任首席、学科联动”特色班级创建制,即结合师情、班情创建适合班级的管理方式,鲜明的班风班纪,独具的班级特色,充分发掘师生的智慧潜能,为师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在抓兴趣教育研究促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我们构建了“理论+意识+行为”的模式,即:行政管理者用改革创新的意识来融合理论与行为的两端,形成一个“在理论指导中探索——在探索实践中反思——在反思验证中提升”的教师专业成长发展链。
兴趣校园,因妙趣纷呈而朝气蓬勃
为更好地用具有兴趣特色的校园外显文化润泽空间,引领师生的校园生活,鲁小以“乐学、善思、尚美、求异”校训为核心,设计了一个标志文化“趣魔方”(寓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于一体,表达了“趣”和“育”的融合之美)、两个主题长廊(我学习我快乐长廊、我运动我健康长廊)、三个主题园(智趣楼、情趣楼、童趣楼)、四个魅力天地(蓝色畅想天地、绿色农场开心天地、金色收获天地、橙色个性展示天地)、五个兴趣乐园(书香乐园、诗歌乐园、数学乐园、探索乐园、艺术乐园),这些特色文化的构建,让学校师生每一天都学习、生活在“激趣·乐学”的文化氛围中,举手投足都耳濡目染着兴趣教育的“精·气·神”。
鲁小尊重学生的兴趣,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童年生活有趣、有志、有梦,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创造欲;鲁小也尊重教师的兴趣,让教学充满智慧的挑战。兴趣教育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就这样,“兴趣教育”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就这样,我们的的孩子乐学会学,在学中享受,我们的老师乐教善教,在教中享受;就这样,老师平凡的工作也变得激情四溢;就这样,孩子幸福人生从这里精彩启航!
责任编辑廖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