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玩虫的趣味童年

2013-06-04李成忠

龙门阵 2013年6期
关键词:马蜂石头同学

李成忠

60多年前,在我孩提时代,没有一件玩具,大自然中的各种虫子便成了我们最好的把玩对象,至今回忆起来仍然趣味无穷。

一、抓水巴虫

1950年,我在距离家乡洪雅城西10公里的止戈镇念高小,镇后的河坝边产水巴虫,我曾去捕捉过两次。水巴虫外形酷似蜈蚣,也像海里产的琵琵虾和小龙虾,体长约十二三厘米,宽约一两厘米,头前有一对大螯,体下是一对对的脚,外体覆盖一层灰白色的厚皮,春雷响后便能在河滩上寻找到它们的踪迹。水巴虫有“打洞堆沙”的习惯,凡发现河石旁有沙堆之处,石头下必是水巴虫洞穴,石旁的沙堆便是它打洞挖出的河沙。找到沙堆,搬开石头,捉到水巴虫就是十拿九稳的事了。捉水巴虫的要领是先用一个手指摁住它的头,再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它的颈部,迅速夹起来丢进笆篓,就大功告成了。如果抓错位置,被它的大螯夹住,就会皮破血流。第一次涨水后,水巴虫就长出翅膀飞走了。念高小时,我每次能抓二三十条水巴虫,带回家下锅煮熟,就是一顿美餐。烹调水巴虫并不复杂,先在开水中把它烫死,然后剥皮、去头尾。其肉质晶莹雪白,在阳光下呈半透明状,有点像对虾肉,既可油炸,又可煎烧,加上佐料,味道鲜美,丝毫不逊于海里的皮皮虾和小龙虾。

1957年秋天,我离开洪雅后,再也没尝过水巴虫的味道了。直到2001年退休后回家乡小住,问起水巴虫,年轻人已不知水巴虫为何物了,老年人也说很多年不见它们的踪影了,或许是近些年,每到秋冬枯水季节,人们常在青衣江河畔挖沙取石以供基建所需,严重破坏了水巴虫的生存环境的缘故吧。

二、搬屁蛋虫

青衣江边还产另一种季节性的美味虫子——九香虫。九香虫又叫酒香虫,民间俗称“屁蛋虫”,外表呈椭圆形,成虫后也只有成人的小指甲盖大小,翅膀收折在背上,头前有两根短触须,腹部有3对足,其外形好似半翅目蝽科昆虫。当它受到侵犯时,就会“放屁”自卫,喷射出一种恶臭难闻、带腐蚀性的气味,以阻吓敌人。屁蛋虫有两种,一种常见于菜地或灌木丛中,通体绿色,人手若被它排出的气味喷中,即使用香皂清洗多次也难去臭味,人们对它只能避而远之。另一种则常在秋冬季节的河边鹅卵石下栖息,体形与前一种相似,但颜色和习性则有天壤之别。这种屁蛋虫背部、触须和脚呈黑褐色,腹部褚红,受到侵犯时也会“放屁”自卫,但其臭味和毒性不及绿屁蛋虫,其臭味用热水就可洗掉。这种黑屁蛋虫烹制成的食品就是九香虫。

20世纪60年代前,青衣江涨完最后一河秋水,河水退落到最低水位,大片河滩露出水面,每当天气晴朗,青衣江河畔到处可见捕捉屁蛋虫的人。屁蛋虫多藏在河边乱石坝的石头下面,搬开石头就能见到三五成群的屁蛋虫,所以捉屁蛋虫又叫“搬屁蛋虫”。搬屁蛋虫时,两人结伴,分工合作效率最高,一人负责搬石头,另一人左手拿装虫的竹筒,右手捉虫。石头一搬开,石下的屁蛋虫乍见阳光,还来不及作出反应,捉虫者眼疾手快,赶紧将其一个个抓住,放入竹筒里;如果稍有迟疑,它就展翅飞翔、逃之夭夭了。搬石头是体力活,捉虫是眼力活,两人相互轮换,才不会太累。儿时我常同邻居家的孩子结伴去“搬屁蛋虫”,幸运时半天便可捉到满满一竹筒,足有一两百只。

屁蛋虫的烹制也很简单,先在开水中将其烫死,然后将其腹内的毒液挤干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如果没将毒液挤干净,制成的食品就泛苦味。将挤干净毒液的虫子用清水漂洗一下,捞起来滴干水后放入热锅里,用文火烘干炒熟,不加任何佐料就可食用。其味清香爽口,细细品尝又好似酸甜苦辣麻咸六味俱全,还有六味之外说不出的清香野味,故名“九香虫”。因它还是下酒佳肴,饕客们又叫它“酒香虫”。解放前秋冬两季,在家乡的酒店里,常有小贩提篮叫卖九香虫,一个铜板买十几只,花两三个铜板买来九香虫作下酒菜,就足够美滋滋地喝一顿水酒了。

据说九香虫有滋阴补肾和祛风湿的疗效,可治尿急、尿频、小孩尿床和风湿,所以不喝酒的人也喜欢拿它当药疗小吃,民间还有“有钱人进补人参、鹿茸,没钱人吃屁蛋虫”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县土产公司就曾挂牌收购九香虫当药材。我曾请教过我们县中医院的名医赵文生,他说屁蛋虫确实有滋补作用。赵文生年轻时在青衣江上当纤夫,冬天拉船上滩,又冷又累,就边俯身拉纤,边用手翻岸边的石头,抓到屁蛋虫就朝嘴里送,吃起来味感清苦。吃了屁蛋虫,再冷的天气都不觉寒冷,并且特别有劲。

三、捅马蜂窝

马蜂又称为“胡蜂”或“黄蜂”,是一种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蜂窝遇到危险时,便群起攻击。人被蜇伤轻则伤口红肿、疼痛难当,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民间形象地将“招惹大麻烦”比喻为“捅马蜂窝”,言下之意就是“马蜂窝捅不得”。但天底下偏有不信邪的人,敢捅马蜂窝,我就亲眼见过“捅马蜂窝”者的窘态。

四川方言“哈儿”与“傻瓜”同义,但又不完全相同。“装猪吃象,心里明亮”,聪明过度却笑话百出,就称“哈”。我初中一年级同学中,有位姓贾的同学,常干“哈”事,落得“贾哈儿”绰号,“捅马蜂窝”就是他老兄干的头等“哈”事。

那时我们教室墙外文昌湖畔的杨槐树上有个大马蜂窝。平日里,大家都同马蜂和平共处,然而,自从生物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蜂蛹含蛋白质高、美味可口,大大激起了同学们掏蜂蛹“打牙祭”的兴趣,但众人都望“蜂”兴叹,唯独“贾哈儿”跃跃欲试。他父亲是位摆地摊卖大力丸的江湖医生,他常吹嘘老汉儿(编者注:四川方言,指父亲)医术高明,配制的药水能抗百毒,只要抹了它,毒蛇、蜈蚣、马蜂都不敢近身。为证明他老汉儿药水的奇效,大家公推他去捅马蜂窝,他也当仁不让,欣然应允。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贾哈儿”将身体裸露部位涂满了药水,壮着胆子去捅马蜂窝,一大群兴奋又好奇的同学则站在远处观阵。哪知马蜂窝没捅掉,反而引来了炸窝蜂群的围攻。在集中的“火力”之下,“贾哈儿”的脸和屁股多处挨蜇,疼痛难忍,他一路连滚带爬地跳进湖水中,一直潜伏了将近一刻钟,才总算躲过这些“杀人军团”的追击。待炸窝马蜂归巢后,鼻青脸肿的“贾哈儿”才喘着粗气挣扎着爬上岸,脸肿得像大熊猫一般。气息奄奄的“贾哈儿”被高年级的大同学背回家,由他老汉儿紧急抢救才脱离了危险。醒来后,他自觉无颜再见同学,加上屁股又红肿了一大片,也没法坐下听课,只得请假在家,休养了整整一周。事后有同学奚落他:“你老汉儿卖的是假药,连马蜂都顶不住,能抗啥子(编者注:四川方言,什么)百毒哟!以后别冲壳子(编者注:四川方言,意为聊天吹牛)丢人现眼,天冲穿了没人补!”他却一本正经地答道:“别污蔑我老汉儿!‘蛇怕孵蛋,蜂怕炸窝,孵蛋的蛇、炸窝的蜂毒性倍增,神仙的药都抗不住。”对其高论大家置之一笑,也不再与他较真。

“贾哈儿”捅马蜂窝的事,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安全课,也使大家认定了一条道理:“捅马蜂窝”是非常危险的事,蜂蛹再好吃,也绝对不要去干“捅马蜂窝”的傻事。

(责编:孙瑞娟)

猜你喜欢

马蜂石头同学
追踪
新年快乐
别小瞧了石头
石头里的鱼
逛超市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一只马蜂引起的风波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