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票经济”阳光化

2013-05-31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3年5期
关键词:周庄门票古城

“凤凰古城门票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业界有研究者将这种主要依赖门票涨价赚钱的发展模式,称之为“门票经济”。如何理性的看待门票经济?政府应该如何更好的运营古城古镇景区资源?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凤凰古城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被人们称为“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都市文脉守护者”的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

《新理财》:这么多年来,您一直从事历史文化古城保护方面的工作,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阮仪三:在80年代初期我用规划管理的手段抢救了平遥,但当时和平遥相仿的历史古城如太古、介休、忻县等就未能保住。在江南水乡地区我也及时用规划管理的手段抢救了周庄、同里、直、南浔、西塘等江南古镇,而周边地区的几十座同样具有秀美风光的水乡古镇却未能保住。我在做这些城镇的保护和发展规划时,强烈地感受到生活在古城镇里的居民及管理城镇的人大多不认识这些古镇的价值,当然更无心去保护它,并且很多地方想设法去改变它,认为破旧立新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从那时起,我就觉得我们这些有这方面专业知识和认识的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去尽力地发现保护它们,能保住一个是一个。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和村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些快速盖起的新建筑在风貌上都雷同,出现了万屋一面、千城一貌的情况,原来那种丰富多彩的城镇特色正在消失。加上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所拥有的价值认识的不足,缺乏保护意识和措施,很多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就在不经意中不见了。

原则上讲,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格局应尽量保留其古朴风貌,而不是仅仅保留几处古迹景点。可就拿12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很多地方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已经几乎没有了其历史原貌,而且这种现象在省会城市更加明显。甚至还有一些城市,拆古建新的山寨仿古,理由竟然是建新房子可以算GDP,而修老房子却没有GDP。

《新理财》:在当今现代社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当地居民、政府还有整个社会有哪些积极价值在里面?

阮仪三:这里我讲一个四川广元的昭化古城的案例。2005年我主持了昭化古城的保护与整治规划,提出修缮一定要坚持原真性的维修,几经周折,市里组织了精干的领导班子和有经验的师傅。因为很多住户尤其是商户不愿意拆除那些随意搭建的简陋的现代方盒子房子,我们只能先拣能做的做了。2008年四川5.12大地震,广元地区也是十二大灾区之一,5月14号广元和昭华古城的领导就给我打电话说最近修过的木结构房子基本都保存完好,许多没修的方盒子房子全塌了。后来老百姓都说上海人很神,你们修的木结构房子全好的,而他们自己盖的全塌了。这下子,所有居民区都要求赶快按规划改建。很快老城的主要街道就全部按原样修复了,年底整个古城重现了原本的历史风貌,当年春节游客就来了4万人。昭化古城见证了中国传统精妙的木结构能抵御地震的功能,因为木材有柔软的弹性,并且卯榫结构允许有小的扭动来化解外来冲击。其实这也是中国古城镇中呈现出来的重要遗产价值之一。

在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方面,我前面提到的保护传统木结构技艺和居民理念,希望大家能产生共鸣,这是关系到和谐人居和生态低碳的思想。我相信在党中央提出发展文化事业,振兴民族文化的号召指引下,历史文化城镇和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必然会走向兴旺之路。

《新理财》:您怎么看待古城古镇发展旅游收费问题?

阮仪三:从保护资金角度考虑,古城发展旅游创收也不是完全不可取的,关键是掌握好度,把收入用在刀刃上,资金管理要尽量阳光化,这样百姓心里才踏实。譬如周庄这些地方做得就不错,当地政府成立了保护基金委员会,每年拿出门票收入的百分之十用于维护,后来还靠旅游收入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对下水和进水口都进行处理,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乌镇、同里古镇也都加入了污水处理。

要辩证的看待门票的价格,如果景区里面的内容值这个钱,那无可厚非。另外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能起到缓解人流负担的作用,但不能一味地只为了收钱,说到底还是要做好管理。在减轻人流负担方面有很多方法,国外很多国家都做得很好,譬如日本的桂离宫每天是限人流数量的,300人每天要预约排队,并不是靠高昂的门票去达到这个效果。

谈到收费问题,还要提到如何运营上来。像周庄当初刚开始没有什么旅游,我1986年给它做规划,我提出的方针是:保护古镇,开发新区,发展旅游,振兴经济。周庄的成功是完全靠自己逐步去完善不断积累起来的,1997年旅游才真正搞起来,在上海开世博那年高峰期全年收入达到了十个亿,其中门票3个亿、当地百姓收入7个亿,现在每年平均光门票收入也都上亿元。像周庄、乌镇这些地方,现在创造的经济价值基本都能占到当地收入的七八成左右,这充分证明了保护好运营好古镇,是有很大的经济效益的。关键点在于:首先看到历史所留存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然后合理的去保护开发让价值重现,要花真功夫,要慧眼识真经,地方政府引入开发商的话要多方面权衡,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短期利益,否则很容易竭泽而渔。

《新理财》:您在古城的保护之路上,有没有遇到什么瓶颈?

阮仪三:从90年初,江南水乡古镇被保护并得到了发展,很多古镇开拓了旅游事业,逐步地显示出古镇从保护入手而给地方政府和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旅游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旅游经济的膨胀又出现了环境被破坏和商业泛滥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出现,正提醒了我们要思考历史城镇保护发展的前景。古镇古街保护下来就只是为了供人欣赏?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切实地保护住这些珍贵的遗产?这些历史城镇今后到底如何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各地政府和我们继续摸索。

《新理财》:国外有哪些先进的理念和比较好的经验可以借鉴?

阮仪三:譬如,许多欧洲的古城、古镇的保护工作做得很踏实,原因是政府和居民一起来保护,共同投资修缮,常修常新,并有立法监督,有完善的保护组织机构,政府也专门制定有关保护与维修的优惠政策。欧洲人崇尚田园风光,在大城市周围许多历史小镇都完好地保护着,老房子得到精心的修护。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城里人都跑到郊野农村度假,它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后花园。每一个古城堡、宅院都是一座传播文化的“博物馆”。欧洲各国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兴起了古城保护和复兴运动,人们普遍知晓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作用,为能保存住这些这些历史遗存和民族传统而自豪。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欧洲国家的现代化城市也都重视民族和地方特色,形成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城市风貌。

从欧洲的这些经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保护历史城镇最终是未来留存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并为今后创建合理的生活环境留有基础;要合理发展旅游,适度控制,将一般观光旅游引向深度休闲旅游和体验旅游上去。

对于中国古城古镇古村的未来,我还是持乐观态度的。就像环保之于环境的关系,现在人们对于文化古城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多转变,至少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都认为保护是好的,这就是最大的希望。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已有众多的古城古镇古村和历史街区扬名于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间,也使这些原本平静的地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游客和开发商。或许我们的呼喊可以使这些美丽的地方免于遭受推土机的毁灭,但如何使这样美丽的地方仍然留存古朴而和谐的生活,是我们继续奋斗的方向。

猜你喜欢

周庄门票古城
周庄端午到
提前预登记,免费参观
买门票
乡村旅游不再是“门票+凉皮”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梦里周庄
周庄古镇
门票中的学问
安居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