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螺距螺纹加工的参数化编程
2013-05-31杨丰
杨 丰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当前,变螺距螺纹的应用日益广泛。如绞肉机采用变螺距送料杆,前端是大螺距加快送料速度,从前端到后端螺距逐渐变小,后端是小螺距增大螺杆推力。塑料挤压机采用变螺距螺杆,解决了熔体质量和挤出量是相矛盾的问题,使挤出机应用时送料的空间比较大,挤出口内部的空间比较小,这样挤出的材料气泡少,质量好。
目前变螺距螺纹的加工,主要是在数控机床上完成,文章主要研究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变螺距螺纹。
1 螺纹车削加工的常用进刀方式
数控车削螺纹的进刀方式主要径向进刀、斜向进刀两大类,其中斜向进刀又分单侧斜向进刀、改良的单侧斜向进刀、双侧交互式进刀三种情况。具体应用时应根据螺纹的螺距、加工精度、工件材料、刀片型式、刀具材料等来选择。
1.1 径向进刀方式
径向进刀方式(如图1所示)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多次进刀的方向一致,切削时刀具的两条切削刃都参与切削。该种进刀方式,可以获得比较正确的齿形,但由于刀片两侧刃同时切削,切削力较大,容易产生扎刀现象,且排屑困难,因此主要适用于加工螺距较小的螺纹。
1.2 斜向进刀方式
斜向进刀方式主要是单面切削,不容易产生扎刀现象,一般适用于加工螺距3mm以上的螺纹。
(1)单侧斜向进刀方式
刀具以和径向成30°的方向进刀切削(如图2所示),由于是单刃切削,切削力较小,易于排屑,且散热较好。但加工时,刀片可能有拖曳或摩擦的现象而使刃口崩刃,另外切屑的单向排出,会破坏另一侧牙面的表面质量。
(2)改良的单侧斜向进刀方式
刀具以和径向成27°~30°的方向进刀切削(如图3所示)。刀刃两面切削,形成卷状屑,排屑流畅,散热好,螺纹表面粗糙度值较低。一般来说,这是车削不锈钢、合金钢和碳素钢的较好方法,大多数螺纹加工采用这种方法。
(3)双侧交互式进刀方式
左右交替进刀方式(如图4所示),由于刀片两侧刃平均使用,提高了刀片寿命。该种进刀主要用于加工螺距较大的螺纹。
2 变螺距螺纹才车削编程指令G34
指令格式:G34 X(U)_Z(W)_F_K_
式中:X、Z—绝对坐标,螺纹终点坐标值;
U、W—相对坐标,即螺纹切削终点相对起点的坐标分量;
F—长轴方向在起点处的导程;
K—主轴每转导程的增加量或减少量。
加工图5所示螺纹的程序如下(设槽深为1mm):
……
G00 X46.2 Z2 螺纹第1刀定位
G34 Z-80 F2 K1 加工变螺距螺纹第1刀,起点螺距为2mm,每个螺距递增1mm
G00 X50 X向退刀
G00 Z2 Z向退刀
G00 X45.6 螺纹第2刀定位
G34 Z-80 F2 K1 加工变螺距螺纹第2刀,起点螺距为2mm,每个螺距递增1mm
G00 X50 X向退刀
G00 Z2 Z向退刀
G00 X45.2 螺纹第3刀定位
G34 Z-80 F2 K1 加工变螺距螺纹第3刀,起点螺距为2mm,每个螺距递增1mm
G00 X50 X向退刀
G00 Z2 Z向退刀
G00 X45 螺纹第4刀定位
G34 Z-80 F2 K1 加工变螺距螺纹第4刀,起点螺距为2mm,每个螺距递增1mm
G00 X50 X向退刀
G00 Z2 Z向退刀
……
图5 加工案例
说明:零件的第一个螺距为4,其基本螺距3;考虑到螺纹升降速影响,选择螺纹切削起点距离坐标零点端面为2mm位置,则起点基本螺距为2mm。
3 变螺距螺纹加工的参数化编程
使用G34可以加工一些槽深较小的变螺距螺纹。但在加工槽深较大的变螺距螺纹时,刀尖容易出现崩刃现象。加工槽深较大的变螺距螺纹时,需要采用斜向进刀方式,但数控车床没有提供这样的指令,需要采用数控机床自带高级编程语言—宏指令来编写。
图6 螺纹切削进刀
3 .1 螺纹车削进刀量计算(如图6所示)
(1)X向进刀量计算
式中:d—X向第一次进刀量
n—走刀次数
(2)Z向进刀量计算
ΔZ= ΔX*tgα
式中:α—进刀角度。(α=0°:径向进刀;α=30°:单侧斜向进刀;α =27°~30°:改良的单侧斜向进刀)
3 .2 参考程序
加工图5所示零件(设槽深为2mm),采用改良的单侧斜向进刀方式,参考程序如下:
O0001
……
G65 P0002 A4 B1.2 C0.15 I0.1 J27 K47 D1.2 E1 F2 H4 Q50 R2 S-80 T1 调子程序
……
M30
O0002 子程序
#14=0
#22=[#18+[#17-#6+#1-#4]/2* TAN[#5]]螺纹加工第一刀循环起点Z坐标
G00 X[#17]Z[#22]快进至螺纹加工循环起点
WHILE[#11 GT#4]DO1 当X向加工余量小于等于精加工余量时,跳出循环执行N30程序段
G00 X[#6-2*#7]X 向进刀
G34 Z[#19]F#9 K#20 走刀一次
GOO X[#17]X 向退刀
G00 Z[#22-#14]Z向退刀
#8=#8+1 循环次数叠加一次
#7=#2*SQRT[#8](n+1)次X向进刀量累加
#10=#2*SQRT[#8-1]n次X向进刀量累加
#12=#7-#10 (n+1)次X向进刀量ΔX
IF[#12 GE#3]GOTO 10 若 ΔX大于、等于△dmin则执行N10
#12=#3 否则令ΔX=△dmin
#7=#10+#12 计算下一次走刀后累计进刀量
N10 IF[#5 EQ 0]GOTO 20 若径向进刀角度为0,执行N20程序段
#14=#12*TAN[#5]计算(n+1)次 Z向进刀量ΔZ
G00 W-[#14]Z向进刀
N20#11=#1-#7 计算X向加工余量
END1
N30 G00 X[#6-2*#1+2*#4]X 向进刀
G34 Z[#19]F#9 K#20 走刀一次,X向单边留余量h
GOO X[#17]X 向退刀
G00 Z[#18]Z 向退刀
G00 X[#6-2*#1]X 向进刀
G34 Z[#19]F#9 K#20 精车一次
GOO X[#17]X 向退刀
G00 Z[#18]Z 向退刀
M99
该程序将螺纹加工公共参数作为变量,放在主程序中;将加工轨迹作为子程序,通过宏指令G65调用。G65程序段中相关参数解释如下:
A4—#1=4(螺纹牙高,直径量)
B1.2 —#2=1.2(X 向第一次进刀量 d,直径量)
C0.15—#3=0.15(X 向最小进刀量△dmin,直径量)
I0.1—#4=0.1(X向精加工余量h,直径量)
J27—#5=27(径向进刀角度)
K47—#6=47(螺纹大径,直径量)
D1.2—#7=1.2(X向累计进刀量,初值=X向第一次进刀量d)
E1—#8=1(累计走刀次数,初值=1)
F2—#9=2(长轴方向在起点处的导程)
H4—#11=4(X向加工余量,初值=螺纹牙高)
Q50—#17=50(螺纹加工循环起点X坐标)
R2—#18=2(螺纹加工最后一刀循环起点Z坐标)
S-80—#19=-80(螺纹车削循环终点Z坐标)
T1—#20=1(主轴每转导程的增加量)
4 结束语
在综述螺纹车削加工进刀方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数控高级编程语言—宏指令编写变螺距螺纹加工的参数化编程。实际应用时,通过实参描述赋值,就可以加工不同参数的可变螺距螺纹,提高了编程效率,同时解决了G34指令径向进刀的弊端。
[1]彭效润.数控车工(高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9).
[2]孙德茂.数控机床车削加工直接编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
[3]杨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2).
[4]刘锦武.宏程序在异形螺纹车削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2,(22).
[5]陈建军.在数控车床上用宏程序加工梯形螺纹[J].金属加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