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3-05-30李长利王永权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7期
关键词:稻曲病菌核侵染

李长利 王永权

【摘 要】稻曲病是水稻抽穗扬花期极易感染的病害,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通常发病的田块减产10%-15%,严重的田块可达50%。另一方面,稻曲病病菌会严重污染粮食,人、畜食用后影响健康。掌握稻曲病的发病规律,弄清其发病原因,因地制宜采取防治措施,是减少水稻产量损失,提高水稻品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稻曲病;发生与防治

1.危害症状

水稻稻曲病是在水稻生长后期在穗部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多常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被农民误认为是丰年征兆而称为“丰收果”,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稻曲病主要在抽穗扬花期感病,病菌为害穗上部分谷粒,在一个穗上通常有一粒至几粒,严重时多达十几粒。病菌在颖壳内生长,初见颖谷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物,即孢子座,逐渐膨大后包裹全颖壳,形成“稻曲”,形状比健谷大3-4倍,为墨绿色,近球形,表面平滑,后开裂,呈龟裂状,散出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稻曲病不仅毁掉病粒,而且还能消耗整个病穗的营养,致使其他子粒不饱满,随着病粒的增多,空秕粒明显上升,千粒重下降,造成稻米品质严重下降,稻曲病产生的毒素污染稻米,人畜食用后,可造成中毒现象,严重危害人畜健康。

2.发病特点

稻曲病病原菌属担子菌亚门,类绿核菌,以菌核和厚垣孢子越冬,翌年春季插秧灌水时,菌核浮于水面,进而形成子座并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水稻抽穗开花时菌核萌发形成孢子座,孢子座上产生多个子囊壳,其内产生大量子囊孢子随风飞散,侵入水稻花器及幼颖。 病菌侵染始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之后和花粉母细胞充实期,而花粉母细胞充实期前后这段时间是侵染的重要时期,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在幼嫩籽粒形成病粒(即菌核),灌溉时谷粒也可受到侵害。从抽穗后至成熟期均能发病,其中孕穗期最易感病。

发病因素:

(1)品种.

一般晚熟、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着粒密度大的品种发病重;反之发病就轻。

(2)温度。

温度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最为适宜,低于12℃或高于36℃以上不能生长。

(3)湿度与光照。

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因此降雨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主要气候因素。在水稻破口露穗和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雨日,雨量偏多,连续数日日照时数少于6h,露重且上午露水干得迟都有利于病菌的侵染与繁殖,发病较重。

(4)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化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过迟,叶片生长宽大而披垂,田间荫蔽,通风透光性差,稻株氮碳比失调,抗性下降,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容易发病且程度加重。

3.防治方法

3.1园田消毒

水稻秋季收获后或春耕翻地时,每667㎡撒施生石灰30—50kg,对池埂也应撒施。未发生稻曲病的地块用下限,已发生稻曲病的地块用上限。

3.2种子选择

避免病田留种,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相对抗病品种。

3.3种子处理

3.3.1播种前结合盐水选种,淘汰病粒,用55-60℃温水进行温汤浸种10min后,洗干净催芽播种。

3.3.2用2%-3%的石灰水或0.5%的硫酸铜液浸种12h,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

3.3.3 用2%福尔马林(甲醛)浸种3-5h,然后闷种12h,用清水冲洗催芽。

3.3.4播种前每100kg种子用15%粉锈宁WP 300-400g拌种。或15%三唑醇(羟锈宁、百担)DP 1~1.5克拌种1000g,24~48h后播种,防治效果较好。

3.3.5用 50%多菌灵WP或50%福美双 WP 500倍液,浸种48h,浸后捞出催芽、播种。

3.3.6用50%甲基托布津WP 500倍液,浸种24h,浸后捞出催芽、播种。

3.4清除病残体

早期发现病粒应及时摘除,并将含有病粒的稻穗、茎秆移除稻区。病田块收获后进行深翻,以便菌核和曲球在土中腐烂。插秧前,翻耕整地时,捞除浮渣,消灭越冬菌核,清理田间杂物,以减少菌源。

3.5合理施肥

改进施肥技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大田施肥有条件的应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不要过多过迟施用氮肥。适当增施硅肥和锌肥,正确使用叶面肥,规范使用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证水稻生长平稳。

3.6科学管水

大田管水按水稻生长需水特性进行科学管水,即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凉田,寸水促穗,湿润壮籽。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

3.7药剂防治

稻曲病以预防为主,药剂最佳防治时机是出穗前7-10d和始穗期。

3.7.1每667㎡用40%菌核净WP 100g或20%井岗霉素SP 100g兑水60kg均匀喷雾。

3.7.2每667㎡用18%多菌酮DP150-200g,或14%络氨铜AS250g,或稻丰灵AS 200g,或50%DT WP100-150g,或12.5%纹霉清AS400~500ml;或12.5%克纹霉AS300~450ml,或拿敌稳10g,或l2%三唑酮EC100ml,或12.5%氟环唑SC 40-50g,对水60-75kg,均匀喷雾。

3.7.3每667㎡用20%唑菌酯SC20-30g,或25%吡唑醚菌酯EC 30-50ml,对水40-50kg,均匀喷雾,可兼治水稻纹枯病。

3.7.4每667㎡用40%禾枯灵WP 60-75g,对水60kg均匀喷雾,还可兼治水稻叶尖枯病、云形病、纹枯病等。

喷药时可掺入600倍“天达2116” 或3000倍有机硅液,提高稻秧抗逆性能,增强药液展着、渗透、传导性能,提高防治效果。

3.7.5每667㎡用爱娇(15%苯醚甲环唑+15%丙环唑)EC15~20ml,兑水30~45kg,均匀喷雾,具有双效传导性能和杀菌预防双重作用。该药剂有极强的渗透力和附着力,适宜在多雨条件下施药。使用爱娇能促进水稻生长,能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使水稻叶色变绿,调节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势,延缓衰老,特别能调节穗粒灌浆,增加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并能改善稻米品质,保持功能叶青绿,调节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势,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改善品质,增加产量。一般比常规用药增产10%左右。 [科]

猜你喜欢

稻曲病菌核侵染
棚栽芹菜菌核病咋防治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适合于全长cDNA文库构建的猪苓菌核及菌丝体总RNA提取方法比较
AM真菌对甘草侵染及生长的影响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幼苗侵染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棘孢木霉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生物防治的研究
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