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分析

2013-05-30董德泽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7期
关键词: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变电站

董德泽

【摘 要】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成功的配电自动化是设备的可靠性和智能监控技术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管理;控制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变化,电力公司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一项措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控制与操作是可靠的,它的成熟和进步还需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得到完善。

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1.1集中式系统结构

集中式一般采用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并扩展其I/O接口,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和数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自动控制等功能。由前置机完成数据输入输出、保护、控制及监测等功能,后台机完成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及远方通讯等功能。此类结构对监控主机的性能要求较高,且系统处理能力有限,开发手段少,系统在开放性、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较差,抗干扰能力不强,该结构在早期自动化系统中应用较多。

1.2分布式系统结构

按变电站被监控对象或系统功能分布的多台计算机单功能设备,将它们连接到能共享资源的网络上实现分布式处理。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主、从CPU协同工作方式,各功能模块如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ElectronicDevice,IED)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

1.3分散(层)分布式结构

分散(层)分布式结构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所谓面向对象,就是面向电气一次回路设备或电气间隔设备,间隔层中数据、采伪、控制单元(I/O单元)和保护单元就地分散安装在开关柜上或其他一次设备附近,相互间通过通信网络相连与监控主机通信。目前,此种系统结构在自动化系统中较为流行,主要原因是:①现在的IED设备大多是按面向对象设计的,如专门的线路保护单元、主变保护单元、小电流接地选线单元等,虽然有将所有保护功能综合为一体的趋势,但具体在保护安装接线中仍是面向对象的:②利用了现场总线的技术优势,省去了大量二次接线,控制设备之间仅通过双绞线或光纤连接,设计规范,设备布置整齐,调整扩建也很简单,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③系统装置及网络冗余性强,不依赖于通信网和主机,主机或1台IED设备损坏并不影响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运行可靠性有保证。系统结构的特点是功能分散,管理集中。

2.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

2.1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等级划分及结构

根据配电网规模、地理分布及电网结构,分为特大型、大中型和中小型系统。主要由主站系统、子站系统、远方终端、通信系统组成。

2.2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1)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主站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主站是整个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监控、管理中心。其主要功能有实时功能和管理功能:实时功能: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控制功能、事件报告、人机联系、系统维护、故障处理等。

管理功能:指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运行管理、设备管理(FM)、辅助设计(AM)、辅助工程管理、应用软件等。

(2)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中心站在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中可设中心站,是下属主站经加工处理后的信息汇集、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全局重要信恳的监视与管理。

(3)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子站(或称配电自动化系统压监控单元)。

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子站是为分布主站功能、优化信息传输、清晰系统结构层次、方便通信系统组网而设置的中间层,实现所辖范围内的信息汇集、处理以及故障处理、通信监视等功能。具体功能有:数据采集、控制功能、数据传输、维护功能、故障处理、避信监视等。

(4)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远方终端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远方终端是用于中低压电网的各种远方监测、控制单元的总称,它包括配电柱上开关监控终端FTU(FeederTerminalUnit)、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TTU(TransformerTerminalUnit)、开闭所、公用及用户配电所的监控终端DTU(Distribu—tionTerminalUnit)等。具体功能有:数据采集、控制功能、数据传输、维护功能、当地功能等。

3.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

(1)规划和建设好配电网架规划和建设好配电网架,是实现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基本条件。常用的配网接线有树状、放射状、网状、环网状等形式,其中环网接线是配网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将配电网环网化,并将l0kV馈线进行适当合理的分段:保证在事故情况下,1l0kV变电容量、l0kV主干线和10kV馈线有足够的转移负荷的能力。

(2)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式的飞跃,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部门诸多,为此,必须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以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

(3)解决好实时系统与管理系统的一体化问题由于配电自动化(DA)涉及的一次设备成本较大,目前一般仅限于重要区域的配网使用,而AM/FM/GIS则可在全部配网使用。若使用一体化可通过AM/FM/GIS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DA在这方面的不足,故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实时SCADA和AM/FM/GIS的一体化颇为重要。所谓一体化,就是指GIS作为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和数据(包括图形数据)的一致性得以保证,使得SCADA和AM/FM/GIS通过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集成在一起,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4)配置合理的通信通道通信系统信道的选用,应根据通信规划、现有通信条件和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需求,按分层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予以确定。信道种类有光纤、微波、无线、载波、有线。主干线推荐使用高中速信道,试点项目建议使用光纤。

(5)选择可靠的一次设备对一次开关设备除满足相应标准外,还应满足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要求。

4.自动化控制技术分祈

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从软硬件上分层分级考虑了变电站的控制与防误操作,提高了变电站的可控性及控制与操作的可靠性。综合自动化站可采用远方、当地、就地3级控制,而常规站只能通过控制屏KK把手控制;常规站电气联锁设计联系复杂,在实际使用中,设备提供的接点有限且各电压等级间的联系很不方便,使得闭锁回路的设计出现多余闭锁及闭锁不到的情况。综合自动化站可方便地实现多级操作闭锁,可靠性高。

常规站,人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人的感官对信息的接受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其结果就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处理。人接受信息的速度有一定限制,对于变化快的信息,有时来不及反应,可能导致不正确的处理。而且个人的文化水平、工作经验、责任心等因素都会影响信息的处理,可以说常规站人处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不高的。

5.结束语

常规变电站控制一般采用强电一对一的控制方式,信息及控制命令都是通过控制电缆传输。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命令的传输由模拟式变成数字指令,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各保护小间与主控室之间采用光缆传输,提高了信息传输回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分散式布置,控制电缆长度大为缩减,在相同控制电缆截面时,断路器控制回路的电压降减少,有利于断路器的准确动作。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在网内的全面应用以及数字化变电站的逐步推广,也从侧面反应电力系统对综自技术可靠性的认同。 [科]

猜你喜欢

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变电站
蛋鸡育雏育成舍环境控制技术
TiN夹杂物形成机理研究与控制技术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智能箱式变电站的应用探讨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刍议110?kV变电站运行维护措施
浅谈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探究数字化自动系统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