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政变40周年回瞰
2013-05-30向骏
向骏
今年9月11日是智利皮诺切特将军发动政变40周年。皮诺切特在近17年的独裁期间固然有许多令人发指的罪行,但其间的经济发展却令人称羡。2006年底皮诺切特过世,证明英国在2000年以“健康不佳不适受审”为由释放皮氏之伪善。2009年皮诺切特之孙竞选众议员惨败,则说明其家族仍无法轻易解脱历史的包袱。当下,憎恶皮诺切特的前女总统正与同情皮诺切特的前劳工部长角逐下届总统,这也引发了对40年前那场政变后果的再评价。
皮氏后人参政失败
皮诺切特1915年生,1936年毕业于陆军官校,1956年曾奉派美国华府服务,因此种下他和美国多元互动的机缘。1971年皮氏升任陆军驻首都圣地亚哥卫戍司令,1973年8月阿连德总统任命他为陆军总司令,9月11日皮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默许、暗助下发动政变。经过数小时的战斗后,阿连德总统眼见大势已去,用卡斯特罗赠送的AK-47步枪饮弹自尽,皮氏则成功地夺得政权开始其军事统治。
1973年智利通胀率超过350%,皮诺切特向货币主义经济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求援。弗里德曼和一群所谓“芝加哥男孩”的经济学家进行市场改革后,将智利经济从崩溃边缘挽救回来。“直到现在,智利的经济表现在拉美国家中仍出类拔萃。”
和其它军人执政大不相同的是,皮诺切特居然于1988年10月就“是否同意继续执政”举行公投,从55.99%反对、44.01%赞成的结果看,皮诺切特政府当时的支持率甚至超过许多民选政府。以遭政变的阿连德为例,1970年大选中也仅得票36.2%。更难得的是,皮诺切特居然接受公投结果并于1990年3月“还政于民”,显示他是一位“知所进退”的独裁者。
不过,皮氏虽在1990年辞总统职,但直到1998年3月取得享有豁免权的“终身参议员”身份后才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此后,他在私访英国途中因旧疾复发接受紧急手术,术后突被英国警方拘禁于诊所内,理由是响应西班牙政府对他的引渡要求。16个月后,英国才以“健康不佳不适受审”为由释放皮氏。皮氏返国后重整右派势力对抗司法,至2006年12月过世,并未受到法律的实质制裁。
儿孙辈中和皮诺切特关系最密切的,当属长女露西亚之子罗德里哥。罗德里哥1976年生,1986年9月皮诺切特将军遭恐怖攻击时,5名随护当场死亡,皮氏受轻伤,年仅10岁的罗德里哥逃过一劫。1998年至2000年皮诺切特因引渡案滞留伦敦16个月期间,罗德里哥随侍在侧,直到皮诺切特返回智利。正因祖孙这种特别的亲密关系,罗德里哥决定以独立候选人身份,代表皮诺切特家族投入2009年12月的众议员选战。
2009年7月中旬经友人安排,笔者得以在智利专访已投入选战的罗德里哥。将近两小时的访谈中,罗德里哥除就某些政客对其祖父之污蔑表示遗憾外,更详述中左的“民主联盟”多年来不断沉沦之种种。诚如他在《联盟之终结》一书中所强调的,“民主联盟”还能利用皮诺切特到何时?他表示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只需要为选我的人负责,而非为了某一党内的一小撮人。”结果罗德里哥惨败。
“追求真相”告一段落
根据智利政府的官方调查,自1973年到1990年间,由皮诺切特直接下令而遭处决者为2095人,失踪者为1102人。2000年8月,智利最高法院以14比6的投票结果取消皮诺切特的豁免权,此一判决虽迫使皮氏面对诸多迫害人权的案件,但皮案仍应归为“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之憾事。
近年来,智利政府多项补偿措施显示,“转型正义”要靠受害者努力争取。在智利人对“转型正义”的争取中,“追求真相”和重建“公共记忆”是相辅相成的两部分。
重建“公共记忆”相对容易,最常见的是兴建纪念馆、纪念碑,或出版纪录片、拍摄新影片。2013年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智利影片《不》,即讲述了智利广告商在1988年公投选战中对抗皮诺切特的故事。
而为了“追求真相”,智利人不惜开棺验尸。
为了证实前总统阿连德(Salvador Allende)在军事政变后自杀而非长期传闻的遭政变军人击毙,2011年5月开棺验尸。参与鉴定的英国弹道专家戴维·普雷尔指出,由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赠送的自动步枪当时设定为连发,枪支掉落腿间后导致阿连德头部有两处枪伤,因此有两发子弹射入阿连德头颅。2011年7月,阿连德的女儿伊莎贝尔在首都向记者表示:“智利司法医学服务中心向司法部提交法医鉴定报告,确认父亲死于自杀。”同年底正式结案。
另一个被开棺验尸者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聂鲁达(Pablo Neruda)。1969年聂鲁达曾以共产党人身份竞选总统,后来转而支持阿连德。他曾担任过使馆专员和参议员,1971年担任驻法国大使期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皮诺切特政变后,聂鲁达用他的笔去表达、去控诉、去谴责。
根据智利官方当年的说法,聂鲁达于1973年9月23日在圣地亚哥圣玛利亚诊所死于前列腺癌,其家属也接受这种说法。但2011年5月聂鲁达当年的司机曼努埃尔·阿拉亚接受采访时指出,由于聂鲁达是阿连德的支持者,故在皮诺切特政变后准备到墨西哥去过流亡生活,聂鲁达是在一名医生为他注射毒针后死亡的。诺奖得主遗著的保管机构“聂鲁达基金会”坚信聂氏因病死亡并不支持掘墓,但因他的侄子和传记作家持质疑态度,最后基金会只能期待验尸程序会以“最大可能的尊重和谨慎”进行。今年4月8日应智利共产党的要求,司法单位还是慎重地开棺验尸,结果并未发现被毒杀的证据。
年底大选两女对垒
皮诺切特政府在1988年公投受挫的主因在于:基民党、社会党、激进党等17个中间和左派政党组成 “民主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皮诺切特。此后从1990年基民党的艾尔文到1994年基民党之弗雷到2000年社会党的拉戈斯乃至2006年社会党的巴切莱特,连续4任总统均属此一“联盟”。其中又以巴切莱特受害于皮诺切特独裁统治最深。
今年11月17日总统大选的两位主要候选人都和皮诺切特将军有关。一位是2006~2010年的前任女总统巴切莱特,另一位为现总统皮涅拉所领导右派政府的前劳工及社安部长伊夫林·马赛(Evelyn Matthei)。两人都出身空军军官家庭,因幼年曾居住同一眷村故曾为好友,后因家人对皮诺切特政变采不同立场,导致两人将于总统大选对决。
巴切莱特1951年生于军人家庭,其父是忠于社会党阿连德政府的空军准将,母亲是人类学家。1973年军事政变后,其父因拒绝合作以“叛国罪”入狱,后遭酷刑致死,终年51岁。巴切莱特在大学医学系就读期间,非但品学兼优且为学生运动领袖。1975年,巴切莱特与母亲被关进素有“集中营”之称的格里麦尔迪监狱。其间常遭审讯和殴打,她从不屈服且替狱友治病。被移监后,因军方人士协助逃离监狱,巴切莱特与母亲开始长达5年的流亡生活,先到澳洲后转至东德。流亡东德期间,她继续在大学修习医学,并学习法语、德语等;1979年学成回国后,不到10年间成为全国知名的外科及流行病专家。
1990年文人政府上台,军方为重塑形象在“国家战略及政策研究院”举办军事研习班,特邀社会党等左派党团军事问题专家参加。巴切莱特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因此得于1998年赴华府美洲国防学院进修。学成返国后,巴切莱特先后担任过3位国防部长的顾问,2002年被任命为拉美第一位女性国防部长,她自我期许成为“军文双方的桥梁”。
2006年1月巴切莱特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击败对手,成为智利第一位也是拉丁美洲第三位女性民选总统。4年后,智利财长在巴切莱特总统见证下签约成为OECD组织第31个也是南美首个会员国。2010年9月,巴切莱特出任联合国妇女权能署执行长,今年3月辞职回国准备参选。
另一位候选人前部长马赛1953年也出生于军人家庭,其父曾于皮诺切特政府担任卫生部长,后担任空军总司令及执政团成员直到回归民主。两位候选人在11月大选中得票多寡,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对皮诺切特政绩的支持和反对,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