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小村大道
2013-05-30流沙
流沙
这是杭州淳安县的一个古朴小山村,村子前有溪,后靠山,显得十分狭长。
让人奇怪的是,整个村子有一条宽阔的鹅卵石路横穿而过,宽度可供两辆大卡车通行。村里所有的房子都朝大路而建,看上去很规整,就像城里的生活小区。开始以为这条大路的修建时间不长,后来一问,才知道这条路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中国的农村道路大都是弯曲和狭窄的,鲜有这样宽阔的道路。当地人说,这条路几百年前建村时就设计好了。因为这里的地形狭长,田地都在村外,村里的老祖宗定下规矩,后代子孙必须依路建房。而路之所以这么宽,也是老祖宗定下的。人总有一死,走时得风风光光,要在出殡时能容得下8个成人肩扛棺材通过,于是这条道路修得非常宽。
“大跃进”的年代,有人认为这是一条“封建路”,想改窄道路来建房,还有人提议挖掉一半改成农田,但因为村里大部分人不同意,没有一个人敢下手。后来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多,房子造到哪里,这条宽阔的道路就延伸到哪里。据说当地政府部门认为土地紧张,没必要存在一条像县道一样的村道,但没有村民同意。
乍一看,这是一个“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故事,细细去想,却是一则关于古人规划理念的生动案例。
在中国农村,能对村庄建设进行规划的寥寥无几,十之八九的村庄建得杂乱无章,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农民富裕起来,掀起了一轮“拆旧建新”的浪潮,这些新民居大都参差不齐,零散不堪。直到近年,村镇规划才被重视起来,要求按规划建房,但已积重难返。
如果从村镇规划角度去看,这个小山村几百年一直保留宽阔的道路,其实是非常明智和科学的。像这种地形狭长的村子,一旦失去这样宽阔的道路,不仅交通会成为大问题,而且村子后续的发展也会杂乱无章。现在大家虽然都知道规划的重要性,但它往往就像一个让人随意打扮的小女孩儿,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
规划的精髓之一就是要形成规则,只要这个规则合理,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然后大家都按照规则来做,哪怕看上去有点儿机械,但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就会有自己的特色。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方还是圆,规矩立在前。
(玄武西街摘自《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