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能缺席的那个人
2013-05-30
本期嘉宾:曹洁
资深心理治疗师,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师。创办儿童教育机构,致力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在儿童心智测评、亲子关系等方面有丰富经验,长期举办各种形式的育儿沙龙、亲子讲座和夫妻共同成长工作坊。
现在生活压力增大,很多父母忙于生计,不得不让老人帮忙照看孩子。三代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往往因孩子教育问题这个导火索,牵扯出不少矛盾。
餐桌上缺席的父母
我接触过一个案例,孩子刚上小学,但很叛逆,总是跟父母拧着来。学校组织趣味运动会,别的孩子都积极参与,他却不想报名。
孩子的爸妈做小生意,孩子是姥姥带大的。晚上,孩子的爸妈不是忙着算账,就是想安静地歇会儿。孩子来找他们,得到的答复总是“找姥姥去”。后来,生意逐渐有了起色,夫妻俩便很少在家吃饭了。给孩子检查作业、开家长会,都是姥姥代劳。
孩子不想参加集体活动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别的小朋友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但他只有姥姥。在孩子看来,他在爸爸妈妈心目中是不被重视的,所以对他们产生了抵触情绪。孩子缺乏活力,不爱动,也比较孤僻,这与长期和老人在一起是有关系的。
给孩子买什么好东西,都不如好好跟他吃顿饭,听听他想说什么。不和他在一起用餐,不陪他说话,等他渐渐长大,你就不知道怎么和他交流。比所谓的育儿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每个父母在孩子身上最重要的投入就是陪伴。
不只是盐多盐少的问题
壮壮妈来咨询,自从婆婆来帮忙带孩子,家里的矛盾就逐渐多起来,最近更是不断升级,她和老公的感情也亮起了红灯。
她的婆婆自己带大了4个孩子,觉得自己育儿经验很丰富,但壮壮妈又有自己的坚持,所以婆媳俩总在争论。比如,壮壮妈坚持不让小孩子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但婆婆做菜很咸,壮壮妈提醒她少给孩子吃咸菜、辣酱,婆婆却说:“壮壮爸小时候都是这么吃的,不也很健康吗?”她看孩子不爱吃饭,就偷偷给孩子吃些小咸菜,后来孩子就习惯了,口味淡的食物就不爱吃了。
婆婆十分疼爱孙子,壮壮自己吃饭常弄到身上,她就亲自喂。孩子要倒水,她怕烫着,亲自倒好。后来,在衣服穿多少、饭吃多少等等生活问题上,矛盾不断。壮壮妈指出婆婆的不妥之处,60多岁的老人觉得自己很委屈,吵着要回老家,壮壮爸又为这事和壮壮妈吵起来。
这几乎是老人带孩子的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婆媳、祖孙、夫妻关系都搅和在一起,矛盾在所难免。隔代抚养的问题的确很明显,老人的过分迁就,也容易让孩子为所欲为。
三代人相处的界限
像壮壮家的情况,我认为在婆婆来之前,夫妻俩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要达成一致:老人是来提供帮助的,养育孩子的任务主要还是要由父母来完成。之后,就要提前跟婆婆约法三章,如果媳妇不方便说,老公就要多做调节,把婆婆做的事情以及父母分内的事划分好,比如,婆婆可以帮着照料生活起居,但养育孩子的方法还是以父母的意愿为主。
不能只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忽略老人的需求。老人体能差,长期疲劳对他们的健康不利。闲暇时,一定要增加亲子互动时间,同时让老人放松休息,让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在育儿方法上有争论的时候,可以借助第三方帮忙说服老人。相对于自己的子女,老人对其他人的话会更在意一些,但提出的方式也很重要。壮壮妈如果刻意地安排我去指出她婆婆的错误,老人心里肯定不舒服。可以用聊天或者看一些专家的访谈节目等方式,看似无意,但具体的信息也能传达到。
观点可以有分歧,但是行为上要一致。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节制他吃零食,这时候老人就不能偷偷塞给孩子零食吃,这样很难给孩子立规矩。
父母双方至少要有一个人能够跟孩子一起吃饭。很多研究表明,经常和家人共进晚餐的孩子,营养更均衡,学习成绩也更好,同时染上抽烟、喝酒、打架等坏习惯的可能性也较低。
约定三代人的家庭时间。可以晚餐后一起吃水果,一家人坐下来聊聊,说说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心得还是意见,拿出来交流,比一直回避要好。周末,带老人和孩子出去散散心,远离了生活琐事,老人也能得到放松,同时还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
有句名言说,人生有很多麻烦都是因为你不能待在自己的屋子里造成的。在我看来,一个屋檐下的三代人,在亲子教育上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老人插手过多,父母总是缺席。如果这个问题能解决,那就皆大欢喜了。
下期通告
孩子怕生人,出门就变胆小鬼?下期为胆小孩子的爸妈支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