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近年来郑东新区城市景观格局系统的发展

2013-05-29柴蓓

河南林业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绿地景观生态

柴蓓



浅析近年来郑东新区城市景观格局系统的发展

柴蓓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450009)

郑东新区的建设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提升“大郑州”地位与形象有着重要意义。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郑东新区已接近当初“十年出新城”的既定目标,但其在景观格局系统的建设发展中,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绿地系统布局不尽合理,生态水系建设生态效益不明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到位,生态农业区长远规划欠妥等。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探索新区未来城市景观系统建设的一些办法,以期为其他城市新区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郑东新区;城市景观;生态水系;绿地系统

1 郑东新区概况

郑东新区规划范围西起107国道,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北起连霍高速公路,南至机场快速路,总控制面积约150 km2。该区交通便捷,区位条件优越,2011年,郑东新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296亿元,增速位居全市第二,新区内居住人口已超过32万人。

1.1 自然条件

郑东新区地势平坦,水利条件良好,区内总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地形坡度约1.5%。区内地面水系有贾鲁河、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潮河、东风渠、魏河等河流。全年日照时间约2 400 h,多年平均气温 14~25℃,无霜期205~235 d。

1.2 历史人文条件

历史长河中,道家名师列子就长期居住在圃田,著书立说。如今,列子观位于郑州市东郊圃田乡圃田村北,村旁还有一片丘陵地,相传为列子墓,现列子观香火鼎盛,列子文化与列子传说于2011年11月获得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一千年左右,西周的周公把他的第五个儿子封到黄河南岸,建城后名为祭伯城。2005年郑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探明,郑东新区祭城镇就是距今有3 000多年历史的古祭伯城,并确认了村民传说的城西北角的点将台。这一遗迹,与距今3 600多年的商代早期都城有关。专家推算,现在郑东新区的祭城镇,可能是商代早期都城的北部门户或军事要塞。

1.3 观赏植物资源

郑州的观赏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2009年的调查资料显示,仅CBD区域观赏植物种类共计71科144属212种,其中乔木90种,灌木79种,藤本6种,草本34种,竹类4种[1]。

2 郑东新区城市景观格局系统分析

2.1 绿地系统

据公开资料显示,郑东新区规划的绿化率是51%,仅在CBD周围就有6个城市公园、8个交通公园、7个河川公园、2个郑州之林公园和1个中央公园,总面积约200万m2。

郑东新区的绿化系统非常重视生态效益,将河流、森林、湖泊、运河、城市公园及其他孤立的生态斑块通过廊道的有机组合和链接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绿色网络,这个绿色网络不仅能调节整个城市的小气候,改善空气质量,也能为市民的休闲生活提供理想场所。经过近十年的绿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区的观赏植物种类有相当多的外来物种,选购和运输的费用偏高,每年由于这些外来物种不适应本地气候的原因,维护和更新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反而适宜在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同,这样创造出来的植物景观就显得雷同而缺少地方特色。

(2)在不少滨河绿地、道路景观、街旁绿地及小广场的植物配置中,草木灌木日益受到重视,而乔木的使用比例不足,造成了一到夏季很多绿地景观难以供附近居民长时间休憩、娱乐和运动,也为小气候的改善制造了困难。

(3)绿地景观的建设仅仅从绿化工程的角度出发,注重外在形象和进度,造成了忽视生态过程和乡土特色,多依靠人工美化,缺乏自然气息的现实。

(4)雨水再利用、中水利用工程只局限在新区局部地区,并没有广泛运用;同时湖水的自净能力有限,既影响了生态效应又影响了景观效果。

(5)由于综合原因,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与10年前相比,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十分有限。

2.2 生态水系统

郑东新区的生态水系统是由龙湖、龙子湖、如意湖、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魏河、贾鲁河、南北运河、东风渠及湿地公园组成,共11个子系统,这种生态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对郑东新区乃至整个郑州市的气候调节、下游地区农业灌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防洪排涝及环境保护都能起到积极地作用。

其中目前最受争议的是规划中“水域靓城”的中心,郑东新区最大的一个人工湖—龙湖,也是郑东新区生态水系的中心[2]。龙湖的建设从2004年就被当地政府高调提出,经过多年的准备终于在2012年8月25日,郑东新区龙湖区域40 km2拆迁工作全部完成。郑东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 2012年9月,龙湖就要蓄水成湖,过不了多久,龙湖区域的美景便可呈现。”按照规划,龙湖蓄水成湖后,加上其他水域,整个郑东新区水面总面积会达到11 km2,约占到郑东新区规划面积的1/10。

生态水系的建设需要稳定而持久的付出,生态效益才会在设计师、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坚持中慢慢显现出来,那么,在这十年生态水系的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水源问题。能够为东区提高水源的金水河、熊耳河、贾鲁河本身水量已经面临不足,雨季水质情况也堪忧,很难为东区提供高质量的水源,现在专家主张的利用东风渠从黄河引水,必将面临巨额的经济成本,一旦新区政府出现财政困难,景观用水势必难以保障。

(2)水泥堤岸问题。目前新区内不少河道堤岸都用水泥砌筑,严重的破坏了生境,造成各个生态水系统游憩价值较低,河流水系自净能力有限,河流的环境功能弱化。

(3)人为干扰问题。目前郑东新区在河流和湖泊的原始形态上设置了堤坝,由于人为的干扰和管理水平的问题使得河流水系的自然弯曲、宽窄、急流、缓滩等形态有所改变。

2.3 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新区的不断建设,截至2010年的调查资料发现:古文化遗址8处,古城址3处,古墓葬27处,古建寺庙8处,桥梁1处[3]。

郑东新区在规划时已经将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商城遗址文化、河南古代文化运用到大型标志性建筑、景观设计当中就是明显的证明,可是以上的这些极具地方“乡土”气息的文物遗址、遗迹却鲜少被市民发现,也没有在城市景观的设计元素中得到反映。

2.4 生态农业系统

郑东新区内生态农业系统的土地多属于祭城、柳林、姚桥等几个乡镇,土地性质为优质农田,十几年前其间农田、鱼塘分布较广。但由于近十几年城市不断地扩建、改造,近郊的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同时渐渐消失的还有郑州近郊的传统乡土民俗风貌,除了极少部分可作为农家乐经营和旅游产品外,淳朴的乡土风貌在新城市风气的侵袭中难以传承和发展,甚至一些历史遗迹也难逃拆迁的压力和破败的现实[3]。

3 进一步完善郑东新区的城市景观格局系统

3.1 完善绿地景观系统

郑东新区内规划绿地面积较大,故绿地景观系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新区内道路和河流水系的两侧已建成初步的带状绿地景观系统,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植被基础,通过带状绿地连接加以扩大,采用低碳方式增加“立体绿化”面积和绿色建筑[4],形成绿地网络化的整体布局,中间再以多个公园镶嵌,既再现了郑州“绿城”美名,又提高了新区内居民的宜居程度。

3.1.1重视经营带状绿地和点状绿地景观

绿地景观的核心区如龙湖、龙子湖、CBD等均已有了成熟的方案和景观,所以在未来的郑东新区绿地景观的发展中,更要重视带状绿地和点状绿地景观的经营。

郑东新区的带状绿地景观主要是根据道路、河流的走向而形成的,它们既是为人们提高休闲、娱乐、运动的绿地景观,更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廊道;郑东新区的大型块状绿地有6个,分别是:龙湖及周边绿地、CBD中心公园、龙子湖公园、拓展区公园、科研区公园和东周城遗址公园;另有众多小型的点状绿地主要由街旁绿地、社区公园等构成。调查发现,目前城市居民接受度、认可度和评价最高的是“郑州之林公园”,其次是“郑州湿地公园”,这两者已经成为了郑州市民日常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根据2012年10月河南林科院数据显示:同一时间内,各绿地环境内负离子含量180~467个/cm3,湿度25.8%~33.1%,温度6.4~13.6℃;而CBD广场内负离子含量116~280个/ cm3,湿度12.1%~22.2%,温度9.4~20.8℃。两者之间的差距明显,说明当前郑东新区的滨河带状公园、龙湖向外放射的带状公园已产生了局部的生态效益,建议增加带状绿地景观的数量和质量,并开放专门的带状绿地作为城市居民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使更多的市民享受优质绿化景观环境带来的益处,同时市民的参与也必会形成一道极具特色的风景,提升城市品位。

3.1.2善于利用湿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湿地环境的作用最为突出,而在城市景观的创作中除了专类的湿地公园外,其他湿地环境主要是自然的岸线及原生植物群落。

岸边环境区域内可以通过种植浅水植物来增强湿地的调节功能,同时也为鸟类和两栖类动物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岸边植物种类可以是湿生、半湿生植物和陆地植物的混合配制以达到景观和生态的最优效果。在郑东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其景观、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条件,在岸边植物种类的选址上尽量以具有较强污染净化能力、花期较长、落叶少、生长旺盛的常绿植物种类为主,如垂柳、水杉、蚊母、火炬树搭配金钟花、迎春、素馨、丁香、珍珠梅和荷花、香根草、芦苇、茭草、蒲草、水葱、慈姑等。岸上建立滨水带,乔木树种主要为银杏、女贞、紫叶李、白皮松、罗汉松、白蜡、国槐、合欢、悬铃木、梧桐、泡桐、杜仲、构树、玉兰、白榆、朴树、梓树等;灌木树种主要为海桐、大叶黄杨、金叶女贞、木槿、枸骨、八角金盘、柿树、红瑞木、核桃、海棠、丁香等;花卉主要为月季、石榴、腊梅、紫薇、凌霄、紫荆、迎春、素馨、连翘、菊花、鸢尾、牡丹等;地被植物主要为紫花苜蓿、地肤、翠雀花、麻叶绣球、葱兰、虎耳、石蒜、酢浆草、千屈菜、桔梗、玉簪、常春藤等[5]。

在河水或湖水环境内要有计划地采用生态养殖方式,选择以鲢鱼、罗非鱼、草鱼等为主的鱼类,采用混合养殖方式抑制水草和藻类的过度繁殖生长,避免水体富营养化[6]。

3.2 完善生态水系统

郑东新区的水系规划非常庞大,相对的用水量也是非常可观,再加之龙湖的开工建设,如何保持水量和水质就成为了郑东新区水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否则无法实现像西湖一样的湖光山色,还会牵连整个水系规划的调整,极大的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所以怎样在新区水源问题上节源开流就成为了主要思考的内容。

3.2.1节源

(1)缩小超大面积水面,减少蒸发量。(2)有条件限制商业目的的短时间水景设计,减少用水量。(3)逐步减少景观用水使用自来水的比例,鼓励提倡使用再生水项目,直至严禁使用自来水。(4)提高城市绿地灌溉利用率。(5)大面积水域尽可能使用环湖草坪系统。(6)太阳能提升—土地处理系统。

3.2.2开流

3.2.2.1 黄河水

在规划方案中本地的水源问题主要依靠地下水,比如早已存在的鱼塘和1 m多深的地下水,可是目前城市的用水量和考虑到未来的持续发展,仅仅依靠这些水源是绝对不够的,必须增加其他水源补给方案。查阅资料之后,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案可引用黄河水通过东风渠进入龙湖。

3.2.2.2 雨水

新区内生态湿地公园已经在实施的雨水再利用工程,就是将所有雨水被人工湖收集起来,过滤之后进入生态湿地公园,利用自然的落差,经过碎石塘逐级流淌和生物净化,成为城市河道的景观用水。在老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过程中,不妨大大增加类似湿地公园的绿地景观。将雨水资源用来作为景观用水的补充水源,不仅能减少向排水系统的排放量,节省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运行费用,而且还可以节约水资源,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2.3 再生水

再生水是经过适当工艺处理后具有一定使用功能的水。郑东新区如果利用再生水可以模仿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再生水利用项目:一是对污水厂升级改造,提高再生水质量;二是缩短换水周期,避免营养物质积累,在核心区旁设置净化过滤器,保证水体约7 d循环净化1次;三是在河流中安置推流曝气系统,使景观水流动起来,提高河水、湖泊等的水体自净能力;四是有计划地向湖泊中投放食性鱼类、底栖动物,生态性的从内部改善水质;五是在有条件的水域,恢复种植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以及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并在水系旁建设潜流湿地,再加之第四项力图恢复完整的水生态水系,更多地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减少低等藻类生长[7]。

3.3 完善生态农业景观系统

现代农业的发展造成了当地农业景观单调化,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当地生物物种近十几年也出现了明显减少的态势,而且土壤侵蚀的现象也在增加,这些负面的效果如果不尽快调整,会不断改变着郑东新区乃至郑州东部地区的景观格局,现今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集中在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景观环境问题如何协调。

在新区建设处理生态农业景观系统时也可以借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

将郑东新区内的农田、鱼塘、树林、果园等生态农业斑块点缀于城市之中,作为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和城市游憩空间的组成部分。这样城郊农田斑块既可以发挥农业生态效益,又可以成为城市居民日常游憩、娱乐、休闲的空间。

控制新区内人工建筑数量的盲目增多,改善已建成的建筑环境,创造出具有宜人景观的居住环境。

增加植物种类和数量,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增加带状绿地和分散的块状绿地、自然斑块,尽快补偿和恢复绿地景观的生态功能。

节约工程用地的面积和数量,在新区内创造出人工环境与自然系统相协调的优美景观。

3.4 合理保护、利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增强城市景观的人文内涵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它反映了该区域内长久以来文明的发展、兴衰,它的存在是见证先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及民俗风貌传承的重要证据,是一种城市历史的见证,也是该区域永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

在郑东新区的初期规划中,确实有不少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元素,如龙、如意、陶埙、石排箫、嵩岳寺塔等,可是近几年的新区建设中,政府考虑和投资更多的仍旧是大量的高层建筑和宽阔的道路,纵观这几年我国多个区域的不同城市新区的建设,由于大家追求的表象十分类似,已经出现了千城一面的局面,使得各个城市都失去了自身的特色。所以,城市景观规划更应该在细节当中显现“真功夫”,从带状绿地和点状绿地景观入手,不断更新、创造性的使用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和人文内涵的设计元素,比如郑东新区建设过程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在本地发现的历史文化遗产,将他们融入到雕塑、道路铺装、景观小品、服务设施等等景观物品当中。通过这些“符号”既可以反映郑州这座古老城市的特色及古往今来“郑州人”的经济、精神、伦理、审美等各种价值观念,也增添了郑州“商城遗址”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和人文内涵,从而提高城市品味和活力。

[1]刘泽平,李明泽,管志涛. 郑东新区CBD景观绿化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12):30-33.

[2]凌 云. 生态郑州建设问题探究[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56-58.

[3] 白家泽. 城市新区景观生态建设研究[D]. 开封:河南大学,2010.

[4]张改素. 低碳城市理念下的郑州市绿地系统优化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71-74.

[5]陈有民. 园林树木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6] 高辉巧,牛光辉. 郑州市郑东新区生态湿地规划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10):79-81.

[7] 韦 甦,周延年,李军,等. 采用人工生态系统改善景观湖水质[J]. 浙江建筑,2010,27(2):55-58.

2013-07-15

河南省科技厅2012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河南省城市新区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响应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240O450366

S 731.2

B

1003-2630(2013)03-0048-04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绿地景观生态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景观别墅
“生态养生”娱晚年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