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饮用水资源分析与安全保障研究
2013-05-29刘昊王露
刘昊王露
一、泗洪县水资源概况
泗洪位居淮河流域中游地区,东滨洪泽湖,上承豫、皖两省及江苏省徐州地区14.8万km2的来水,泗洪县境内河网密布,几乎所有河流均与洪泽湖相通,境内自南向北有淮河、怀洪新河、新汴河、新濉河、老濉河、徐洪河6条流域性行洪河道穿境入湖。县内有濉河、汴河、安东河等10条引排骨干河道和20余条支河分布各乡。
二、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
(一)地表水厂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水厂取水口所在徐洪河段为潼河口~牌坊嘴段,该河段主要有行洪、排涝、向南水北调上游输水、通航功能。
根据沙集闸(包括沙集水电站)2001~2008年放水流量资料,多年平均流量为19.9m3/s。徐洪河泗洪段正常年份,通过上游沙集闸年平均放水流量基本维持在20m3/s左右,遇特枯年份如2001年、2002年,上游放水基本在10m3/s以下,取水河段的水源主要由洪泽湖补充。徐洪河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输水河道,在水量方面可以满足作为泗洪自来水厂取水水源的要求。
(二)饮用水源水质分析
1.分析项目
水质分析项目主要分为3项:一般污染物项目、有毒污染物项目、湖库富营养化评价项目,分别计算出三类污染物的污染指数。而目前饮用水处理工艺难以去除的有毒类归纳为有毒污染物,除有毒污染物外其余指数归纳为河流型水源地的一般污染物。
评价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氰化物、砷、挥发酚、六价铬、汞、镉、铅、铜、锌、氟化物、总磷等17项。
2.分析方法
地表水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项目,分汛期、非汛期和全年3个时段对泗洪县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评价。一般污染物综合指数计算采用算术平均法,有毒污染物评价计算采用一票否决法,富营养化指数计算采用算术平均法。
(1)一般污染物项目指数计算
①计算单项指标指数
式中,
Ci——i指标的实测浓度;
Ciok——i指标的k级标准浓度;
Ciok+1——i指标的k+1级标准浓度;
Iiok——i指标的k级标准指数值。
②计算综合指数WQI(五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进行算术平均)
式中,i=1,2,…,n。
③确定评价类别
当0<WQI≤1时,水质指数为1;当 1<WQI≤2时,水质指数为 2;当2<WQI≤3时,水质指数为3;当3<WQI≤4时,水质指数为 4;当 4<WQI≤5时,水质指数为5。
(2)水质状况综合指数
河流型水源地水质综合指数,取一般污染物水质指数、有毒污染物水质即采用上述两类最差的一个指数进行评价。湖库型水源地水质状况指数按下式计算:湖库型水源地水质状况指数=0.2×一般污染物指数+0.5×有毒污染物指数+0.3×富营养化指数。
(三)评价标准与结果
评价结果分 1、2、3、4、5五个等级,其中1、2级为安全,表示参与评价的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集中式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要求,水质优良;3级为基本安全,表示参评的水质指标中,除个别常规指标,有毒污染物及绝大部分常规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也是水源水质的基本要求;4、5级为不安全。水厂取水要求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表1~表3为江桥大桥断面、金镇水文站断面、徐洪河口断面2003~2010年水质评价统计结果。
根据徐洪河水质从江桥大桥到金镇水文站、徐洪河入湖口三处水质资料分析,徐洪河从上游至入湖口水质逐渐变差。从年内逐月水质资料分析徐洪河水质状况,可以看出,徐洪河汛期水质较非汛期略好。非汛期,徐洪河上游来水量较少,沙集闸正常处于关闭状态,或以小流量泄洪,由于徐洪河在非汛期水流速较缓,污水滞留时间较长,因此常引起下游段水质恶化。
综上分析,从现状看,徐洪河水质安全保证率暂时无法达到泗洪地表水厂的取水水质要求,原水需进行深度处理。从长远考虑,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徐洪河作为重要输水河道,将被作为调水保护区实施沿线水环境治理,预计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徐洪河水质将大大改善,基本可达到Ⅲ类水质目标。
表1 江桥大桥断面2003~2010年水质评价统计资料
表2 金镇水文站断面2003~2010年水质评价统计资料
表3 徐洪河口断面2003~2010年水质评价统计资料
三、饮用水源安全保障措施
(一)工程措施
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饮用水水源地优化配置工程,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工程,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工程,隔离防护工程,污染源整治工程。
(二)非工程措施
1.健全管理体制,加强法律监管
泗洪县饮用水水源地保障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建议由县综合主管部门牵头,协调水利、环保、建设、经贸、农林、交通等行业开展工作,统筹处理饮用水水源地保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完善执法体系,制定执法监督、报告通报等制度;加大对破坏饮用水水源地水量、水质的违法案件查处和督办力度,提高执法效果。
2.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依法发布制度
环保部门要发挥点源控制优势,侧重于污染源的监测,重点对排污单位实施监测和控制;水利部门要发挥水量水质同步优势,重点监测饮用水水源地量和质;供水部门要加强对取水口水质的日常监测,提高监测能力。同时,要加快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水源地水质信息、水量信息及突发性事故信息共享,各个部门可以实现实时掌握、共享水源地水量、水质、调度、突发性污染事件等信息。
3.健全饮用水水源地应急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建立相应的环境预警机制和事故报告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能在最短时间高效处理突发事件。
二是提高对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事故的处置能力。规范和强化应对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形成和完善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协调一致的水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