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角度、新思维、新史观
2013-05-28杨华
杨华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而且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而且还是所有的历史。”作为新课改地区,重庆市自主命题已有多年,综观这几年的重庆高考文综试题,设计新颖,大量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其不同以往的突出特点是对学生论证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而这一考查渗透了新的史学观点。
新史观对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来说已经不算是新事物了,大多数高中历史教师都能说出新史观的一些观点,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等。这些史观在近几年高考中多次出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被反复强调、反复应用。
近代化史观,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文明史观,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全球史观,是指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在实际的教学中,各种史观不是孤立、割裂的,同一历史事件也可能体现多种史观。
对于本部分内容,如果从不同史观角度来解读教材,我们便不难发现,这一章的主线是十分清晰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围绕“近代民主革命”这一主线,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理清知识线索
理清知识脉络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前提,本章节内容看似繁杂,但认真梳理后不难发现,前后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言,教材从革命兴起的背景开始,经历了革命的兴起、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时机成熟辛亥革命的爆发,革命后形势的发展,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到最后革命果实被篡夺而失败。在本章节知识学习完后用图示法揭示知识网络,学生基本上可以构建起本课的基本内容框架。
二、新史观教学穿插其中
在具体教学中,多种史观在本部分内容均可得以体现。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2.从近(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近(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实践的开端。
3.从全球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推动亚洲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亚洲的觉醒)。
三、用“多元史观”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机整合
在教学中,同一历史事件也可能体现多种史观。通过“多元史观”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对于伟人孙中山,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进
行不同的评价;也可以由教师直接设计评价,让学生分析说明。如:
观点一:“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观点二:“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观点三:“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观点四:“他是中西方文明合璧的产物。”
提问并让学生思考:四种观点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不难得出结论,观点一体现的是革命史
观,观点二体现的是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观点三体现的是社会史观,观点四体现的是文明史观。通过新角度探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在趣味中提高学生多角度探索知识的学习能力。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20世纪第一次社会巨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为后继者留下了珍贵的遗产,也是对当代青少年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单位 重庆市南川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