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

2013-05-28牛宝元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2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牛顿板书

牛宝元

近期,笔者有幸参与了由教育局和教育学会联合组举办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大赛,参赛选手代表了各校的教学水平,也反映出他们对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与探索创新。笔者全程跟踪并参与了本次大赛,深感受益匪浅,也深受启发。然而掩卷深思,对新课标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究竟何去何从,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课堂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理念决定着课堂教学行为,决定着课堂组织形式,更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参赛者的课堂教学面目全新,让人感到一种时代气息。首先,每一位参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确定了情感目标及德育目标。其次,教案明显备出了师生互动及讲、评、议等环节,备出了探究性学习的方向和预期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模式

本次赛讲内容为高一物理教材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高二物理教材中“波的干涉”和“多普勒效应”,从难易程度的定位上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整个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波的干涉”和“多普勒效应”虽不属于重点内容,但不易被学生接受和认识。而每一位选手却能以不同的教学模式向学生展示全新的教学内容,主要突现为:

1.“情景—问题—活动”的教学模式,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好奇性和学习兴趣

例如:“多普勒效应”教学中:

情景1:鸣笛的汽车从校外疾驰而过时,你能否从汽笛声中判断出汽车是靠近还是远离?

情景2:当你坐在疾驰的汽车上时,你能否从听到的汽笛声中判断出汽车是在超车还是会车?

教师边讲述边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1:你是怎样判断的?

问题2:声音变化的实质又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先独立后合作,先思考后评议,最后教师点评归纳。

……

这种按照“情景—问题—活动”的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组织形式,对完成本节教学内容起到了先导作用,特别是像这种教学要求不高,但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并掌握的相关内容,更显得精彩。

2.“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模式

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大了课堂知识的容量,展示了形象、直观的物理模型,呈现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选手们用动画的方式展示了两辆汽车相撞的物理情景,惊险,剧烈的场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体会到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及其特点,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科学探究”与“实际取舍”的整合模式

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为了探究加速度,质量和力之间的关系,选手改变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采用上下双层导轨实验,不仅使实验更为直观,同时为准确测定两小车各自的位移提供了方便,从而顺利得出:“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这一结论。在“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中,选手在条件允许时,改变课本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探索实验,既有效完成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和思维的习惯,可谓“一箭双雕”。事实证明效果良好,被认为是本次大赛的一个亮点。

4.“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整合模式

当今社会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科学的整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所以,在自然科学的教学中如何贯穿人文素养,不仅是对具体科学的传授、现象的罗列,而且要求我们更应挖掘教材,寓人文精神于自然科学的探究之中。这种模式在本次大赛中屡见不鲜。例如:在“波的干涉”中体现出微粒说和波动说的对立是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的,也符合辩证法思想。

三、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在看到参赛者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的认识到现行教学中,特别是伴随新课标的实施,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主要有:

1.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诚然,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进步。在整个大赛中,尽管新课标理念自始至终贯穿在教学中,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自主性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有新的突破。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的方式方法。毕竟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知识本身有承前启后的过程在内。教学过程要求教师把人们长期积累的知识和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按照学生的一般认识规律以及物理学科的特点加以组织整理,再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地加以讲授,让学生去认识并学习,既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习少走弯路,且有信息传输密度高,知识容量大的特点,特别是对经典物理理论尤其如此。所以,课堂创新要有“度”。

2.多媒体与实验的关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物理课程资源,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突破了时空局限性,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极大限度地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所有的信息资源都不能代替实验。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大多数信息资源是人为因素形成的,甚至有虚拟成分在内,它不能完全再现规律的本质。而物理实验以其独特的手段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精密的仪器,人为的控制或纯化某种自然过程,使之按某种进程发展,同时在尽可能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观测,以探求该自然过程的本质。另一方面,信息常常是被动的等待现象按照设定的进程发展,而我们仅仅对过程进行记录和应用。特别是实验的实际操作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是其他任何媒体都无法替代的。

3.投影与板书的关系

投影仪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既节省时间,又带给学生视觉上上的冲击,但它不能代替黑板。原因是:一方面,教师板书能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时间。另一方面,板书过程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体系和建立知识结构网络的过程,同时板书作图还能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规范几何作图。

当然,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确与否尚待进一步研究,而伴随新课标教学的深入开展,中学物理教学究竟何去何从有待于广大中学物理教师深入思考和研究。

(作者单位 甘肃省静宁县威戎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牛顿板书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牛顿忘食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风中的牛顿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基于OSG与3DMAX的中学物理实验仿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