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箭穿心》:口碑电影 票房炮灰

2013-05-24万佳欢刘炎迅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电影频道

万佳欢 刘炎迅

“恨不得七条路八条路都从你屋里楼下扎过去,各个方向都有。风水上这叫万箭穿心!”听完闺蜜这一番话,刚死了丈夫的李宝莉把眼一瞪,“我就不信这个邪我越是要说这是万丈光芒,我不得叫我家散了。”

电影《万箭穿心》的英文名是“Fengshui(风水)”,但其中讲述的悲剧故事实际上跟风水没多大关系。

女主角李宝莉出身底层,泼辣、霸道,与家里人无法沟通,在丈夫出轨时采取的极端做法逼得丈夫跳江自杀。此后,她挑了十年“扁担”供养儿子和婆婆试图“还债”,最终却仍然无法获得儿子的谅解。

这样一个全武汉方言、改编自湖北作家方方同名小说的电影获得了极好口碑。豆瓣给出了8.5分的评价,仅次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万箭穿心》进入院线的时间仅为两周,每日只有寥寥几场,最后在《少年派》和《一九四二》的热烈讨论中悄然下线,在《泰》豪取12亿的同时,拿走了可怜巴巴的300万,成为又一个好口碑的票房“炮灰”电影。

“现实主义血脉”

即便发行方事先叮嘱主创不要提及影片的“文艺”和“低成本”,观众还是能嗅出《万箭穿心》里的文艺味儿:没有大明星,情节反高潮,除去几个高楼俯拍镜头,影片几乎全部使用肩扛摄影。那些摇摇晃晃、看似随意的运动镜头将故事里的市井气一遍遍强调。“从生活来”“接地气”正是影片监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谢飞最早对小说的印象。

在谢飞看来,中国电影最优秀的传统就是现实主义,它是一种需要延续的“血脉”。从上世纪初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到1980年代的《老井》《本命年》,许多国产好电影都做到了既贴近现实,又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和批判精神。

而最近十几年来,主流国产电影越来越娱乐化、闹剧化,“这真把中国电影整个毁掉了,”谢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这两年,他开始有意识地寻找一些现实题材小说,将它们改编成低成本电影。《万箭穿心》就是个成果。

2010年,《万箭穿心》的电影创作启动,第一稿剧本并不尽如人意,项目暂时搁置。第二年年初,谢飞找到当时的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副主任王竞,希望他出任导演。

王竞曾执导过表现“人肉搜索”的《无形杀》和关注假药的《我是植物人》等电影,一直没跟现实题材断过联系。

在重新创作剧本时,王竞与编剧吴楠一致认为,第一稿剧本对小说“吃得不是特别深”,且“有点偏商业”。

“不管是题材还是演员、投资,都注定了《万箭穿心》不太可能做成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片,”王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的做法是,把故事的聚焦点回归到人物身上,让情节跟着人物走,这得到了一致认同。

影片最后采用了跟原小说几乎一致的时间顺叙方式,更重要的是去掉了原小说对女主角苦情奉献的怜悯和“宿命感”渲染,努力在她性格里寻找造成悲剧的原因。

“文化砸车”

现实题材影片市场难做,审查难过。王竞觉得《万箭穿心》的审查还算顺利,“只改了一两处小地方”。比如女主角李宝莉向袜子店老板告假,老板说,又请假?都像你这样,天下还不乱套了?李宝莉原本回答:“我要是能把天下搞乱,早就不在你这里混饭了,800年前我就进中央了!”王竞觉得最后一句话的思维逻辑“特别李宝莉”,但审查后,做了修改。

但走向市场的时候,这部电影还是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动静。2012年10月,刚刚接手《万箭穿心》发行的董文洁以邮件形式要求影片退出东京国际电影节,原因是“日本政府右翼分子发动钓鱼岛挑衅事件”。

此事立即遭到了监制谢飞的反对。他发表声明,表示这“完全是为了商业炒作”,是个“文化砸车”式的过激行动,“于理于法都不可取”。双方发生了极大的冲突。

“东京退赛引发的冲突和当时大家对市场的判断与不同观念有关系,” 王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家的出发点其实都是希望影片的市场更好。” 谢飞认为,《万箭穿心》就是个文艺片,怎么折腾也就几百万票房,而发行方觉得“要冲一冲、拼一拼”。

退赛举动博得了民族主义者的眼球,但引发了一些文艺片受众的反感,一些网友甚至还没看过影片就因此打出低分。

风波后,发行方决定提前上映影片,2012年11月16日《万箭穿心》匆匆上映,除了电影频道举办的一个首映典礼外,几乎再无宣传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片名有些“尖锐”,上映期间不太方便发硬广告。

事实上,从第一稿剧本的论证会开始,就有人提出,片名“一定一定要改”。但想了其他一些片名,都觉得不够犀利也不合适。

与《万箭穿心》同档期的影片包括香港动作片《寒战》、美国动画片《无敌破坏王》《守护者联盟》及伊朗影片《一次别离》,后又遭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一九四二》。票房结果可想而知。两周后,《万箭穿心》悄然下线。在它下档很长时间后,王竞竟然还能在公交车身上看到影片的广告。

“这种片子就是这种命运”

与发行方不同,谢飞把《万箭穿心》的市场前景想得很清楚。他的目标是争取做到“小盈利”。作为监制,谢飞严格地把影片成本控制在400万以下,“能进影院就进,不进影院也可以。”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为此,《万箭穿心》在剧本创作初期就开始与电影频道合作。最后电影频道对该片电视和网络播出的回收费用达到200万,成为《万箭穿心》的第一出品方,片方也借此收回了一半以上的投资。

王竞承认,谢飞对市场的判断还是对的。《万箭穿心》最后的票房与同期上映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次别离》差不多,“《一次别离》这么好的片子也是这样,这种片子就是这种命运,”王竞说,“观众都是特定的,不太可能产生随机的观众。”

他认为,只有当特定的观影渠道、特定的观众群形成,文艺片才算拥有真正的生存市场。而这二者有赖于电影市场的整体成熟。“中国目前已有13000多块荧幕,再增加影院就会饱和,那时会产生一个拐点,影院必然会思考自己的生存之道,拓展分众市场。”王竞说。

王竞回忆起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举过的一个例子:电影学院一个学生移民香港,发现楼下有个15座的电影厅,便把它包下来,又从日本买来电影《情书》,就这一部片子在那里放了整整一年,挣了18万港币。

有了这样的影院,就会培育起固定的观众群。电影市场相对成熟的韩国就有很细的市场人群:上午10点或下午2点,一批家庭妇女收拾完屋子,会相约去社区影院看电影。她们绝不会看一个类似“007”的大片,更多地会挑一个家庭伦理片,有时候看完还能相互聊聊。

“这样的市场发展可能真的得靠时间,”王竞说,“《万箭穿心》的发行方就是想这么去试一次,有操作、技术上的问题,有时机的问题,但确实市场也有这个势,目前这个趋势还是改变不了。”

在这样的趋势下,出品方电影频道的投资似乎成为了一根救命稻草。然而问题还是无法彻底解决。经过影院里默默无闻的短暂上映,1月17日《万箭穿心》终于在电影频道播出,可当天播出的影片比电影版短了十几分钟,而且改成了普通话版本,因为“方言会影响收视率”。

影片结尾也有所区别:电影版里女主角的儿子更“绝情”,而电视版中,儿子在最后对母亲产生了一丝悔意。王竞很庆幸自己在拍摄时多拍了儿子悔过的镜头作为“备手”,因为电影频道在剧本阶段就对此十分坚持。“他们(电影频道)大概是觉得进入家庭的东西还是要多一些温暖和希望。”王竞说。

猜你喜欢

电影频道
电影频道向湖北捐赠60部电影
精准推荐影视前沿资讯
电影频道2019电影创作会重点发布现实题材电影再放大招
2018年度电影频道百合杯奖项揭晓
CCTV—6电影频道推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展播
CCTV—6电影频道《今日影评》开播一周年 周迅助推《表演者言》特别节目
《移动迷宫》系列终章上映
电影频道《今日影评》一周年 新推《表演者言》《鸿论》
央视电影频道 推军事题材影片展播
《醉侠苏乞儿》《擎天无影脚黄麒英》首播新闻发布会电影频道与HBO亚洲合拍功夫系列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