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3-05-24北京物资学院冯玉成
北京物资学院 冯玉成
1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1.1 农村消费率不高且呈明显下降趋势
在我国,不管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消费率都长期偏低,而且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见表1)。
表1 我国2000~2010年居民消费率比较分析
从表1中看出,我国居民消费率从2000年的46.3%到2010年的33.8%,减少了12.5%,每年平均减少1.1%。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GDP的增长贡献率长期偏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率从2000年的15.3%下降到2010年的7.8%,比十年前下降了近一半。居民消费率的下降,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大幅度下降,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极为不利。
1.2 农村居民实物消费比重偏高,而劳务消费比重偏低
由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0年,实物类消费支出逐年下降,但是,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中的食品类支出比重仍旧很大,超过总支出的40%,说明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旧偏高,更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的恩格尔系数。在如此高的恩格尔系数之下,用于非实物类消费的支出就更少了,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物类的消费占农村居民消费比重仍旧很高,超过50%,主要是吃、穿、住、用这几个方面。虽然劳务类支出占农村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其中较高的是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主要用于子女的教育和医疗保健,而其他方面的服务类支出较少。原因是国家并没有重视发展农村的第三产业。另外,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比较保守和落后,忽视精神文化消费也是劳务类消费比重偏低的原因之一。
表2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总支出构成(%)
2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2.1 农村居民预期收入不稳定,限制消费支出
我国农民增收途径有限,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农业收入主要是种地收入,非农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收入。而种地收入是难以预期的,收成的好坏与这一年的天气状况的好坏有关;而且农产品销售困难,很多情况下都只是农户将农产品运到菜市场上销售,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农村的流通体系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的销售。新兴的“农超对接”模式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大部分农民并没有从中受惠。另外,农业丰产也可能导致供过于求,农产品收购价格下降。另外,据统计,2011年我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五年以来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44.2%,工资性收入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4.9个百分点,达到47.6%。但是由于近年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随处可见,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浅薄,而且处于社会的底层,个人权益被侵犯之后不懂得采取法律手段维权,这也造成了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也相对不稳定。因为预期收入的有待提高,决定了农民手中有钱的时候不敢消费,总是做储蓄之用,导致农民边际储蓄倾向较高,这就制约了农民现期消费。
2.2 我国城乡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大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突出,国家的各项政策对城乡居民的倾斜度不同,造成了城乡居民之间的可支配收入差距明显。据统计,从2004年至2011年城市居民的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扩大。
2.3 农村消费环境差,限制农村居民消费
2.3.1 农村基础设施差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村道路、电网、自来水设施、卫星接收设施、邮电通讯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娱乐、社会行政服务组织、农村信息平台建设等。据调查,全国仅有1/3的乡镇具有供水站,83%的村民不能饮用自来水。农村电网老化,电压不稳,电价尤为高昂, 一般为城镇电费的3~5倍。交通和通讯设施落后, 13%的村庄不通公路, 53%的村庄没通电话。尽管有93%的村庄能接收电视信号, 但普遍存在信号微弱、电视节目少、画面模糊等现象或者根本收不到节目。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于农村居民的购买力,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民消费的必备条件,农民虽然有消费的欲望,但是由于消费条件的限制,应有的消费潜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2.3.2 农村消费安全问题突出
目前,农村商品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比较普遍,直接导致了农民不敢消费。究其原因主要有:(1)随着城市工商部门、质检部门打假力度增强以及大型连锁超市的出现,导致假冒伪劣商品在城市没有生存空间,大量劣质商品纷纷涌入农村地区;(2)由于农民收入水平本来就不高,在购买商品时更倾向于购买廉价商品,这就加大了农民买假冒伪劣产品的可能性;(3)由于农民的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维护消费者正当权益的成本较高等多种因素使得农村消费者形成了保守的消费观念,“想买但不敢买”成为制约消费需求的因素之一。
2.4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居民不敢消费
目前总的来说,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是体系不健全、覆盖面狭窄、保障力度不够,另外,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和城镇居民相比,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具体来说,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养老保险方面,由于我国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广大农村中独生子女家庭增多,且家庭中的青壮力外出务工的日益增多,家中仅剩下老人和小孩。家庭模式的改变,将削弱旧式的家庭养老机制。而且,农村居民购买养老保险的意识淡薄,传统观念中的“养儿防老”成为主要的养老途径。第二,在医疗保险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覆盖面比较广,2009年已达90%以上,但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人均只有100元左右;2010年提高到人均140元;最近公布的2011年人均增加200元,而目前我国居民平均卫生费用开支超过1000元,可见农民的合作医疗人均费用还是明显偏低。由此看见,农村地区中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另外,农村医院的高收费、乱收费的现象仍然存在。第三,农村的最低保障制度不合理。由于国家政策较多地向城镇倾斜,广大落后的农村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不广,很多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农民仍旧得不到最低生活保障金。需要救济金的人数众多,而且在物价指数不断上涨的今天,最低保障金额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2.5 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落后
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居民受传统愚昧思想的影响,以及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导致消费观念落后。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受到攀比思想的影响,讲排场、好面子导致浪费钱的现象处处可见,特别是在婚庆嫁娶、办丧事方面,主办的一方认为不能在乡亲面前丢了面子,往往大搞特搞,越隆重越好。受邀一方也往往因为面子问题,认为“份子钱”不能少了,否则显得抠门,最后导致入不敷出。另一方面,农村迷信消费严重,花钱求神拜佛、算命占卜、看风水、烧纸钱等等。在过年或者其他重大的节日,相互送烟酒、聚众赌博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畸形的消费观念和思想必然会制约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质量的改善。另外,受到传统的“勤俭节约是美德”的思想影响,往往把手中的钱做储蓄用,消费需求不能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对策
3.1 大力开拓多种增收途径,稳定预期收入
目前,我国的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是家庭经营收入和非农收入,所占比例各一半,另外还有部分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要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就要开拓多种增收途径。
3.1.1 稳定家庭经营性收入
一是要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改变农作物品种单一的状况,提高粮食单产率;二是国家要投入资金,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控制化肥、种子、农药价格的上涨;三是要增加农产品销售途径,大力宣传推广新兴的“农超对接”模式,切实解决农副产品“难卖”、“积压”的现象。
3.1.2 提高非农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
一是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城市“用工荒”、“用工难”的问题,达到城市和农村相互带动、互惠互利的局面。二是要在农村本地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国家要加大对乡镇企业的财政资金补贴,帮助引进外资,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一方面,鼓励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的附加值,形成具有初步规模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带动就业。对于农民自身,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农家乐”、“采摘乐”等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业,吸引城里人来度假消费。
3.1.3 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提高财产性收入,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深化改革农村产权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征地补偿的标准,多渠道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转移性收入,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农民的“四补贴”(包括对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大力推行草原生态保护的奖励机制,对牧民给予补贴。二是要继续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范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等,全方位带动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增长。
3.2 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是扩大消费的根本出路,对于城乡差距的缩小以及内需的扩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增加收入是扩大内需的根本,只有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了,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才能得到切实解决,国家和政府要把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纯收入作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重点。
具体的措施步骤有:第一,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彻底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坚决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国家方针政策,增加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全面支持农村的发展。第二,利用国家的财政、税收、农业技术、人才引进等手段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解决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做到真正重视农业投入,这样才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第三,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价格调节机制,消除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具体来说,在粮食歉收之年,为了防止农产品价格过高以及造成的物价上涨,政府应制定农产品收购的最高限价;在粮食丰产之年,为了保证不会发生“谷贱伤农”的现象,政府应按农产品支持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这样,才能保证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国家的粮食安全才能得以保证。
3.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
3.3.1 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财政政策应当适当地向广大农村地区倾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使之随着国家财政的增长而有相应的提高。应加大对农村自来水设施、电网、公路、邮政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使之满足农村居民相应的消费需求。
3.3.2 规范农村消费市场,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的消费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使农民产生“不敢买”的心理,限制了农民的消费。为规范农村的消费市场,国家和相关立法部门应该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做到有法可依;确保工商和质检部门严格执法,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依法严厉惩罚那些制假售假,危害消费者权益的商贩。还要对那些执法不严的相关机构和执法人员进行严惩。切实保障农民的消费权益,树立消费信心。从农民自身角度来说,应该加强商品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防伪辨伪的能力。大部分农村消费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商品知识,维权意识薄弱,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也只能忍气吞声,投诉无门。因此,工商部门要开展宣传教育,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让农民了解商品的相关知识。还要让农民了解相关的消费者权益,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懂得取证、举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免更多的农民权益受到损害。建立和完善当地的消费者咨询中心,让农民长期学习和了解消费的相关知识。
3.4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3.4.1 国家应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倾斜力度
目前,我国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倾斜力度不够,很大部分的基金用于对城镇居民的投入,占全国人口将近一半的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基金远远少于城镇居民的。就拿最低社会保障来说,城镇救济对象大约是880万,农村大约是5000万,农村救济对象人数为城镇救济人数的5.68倍,但所得到的救济金仅为城镇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这就需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力度,使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由此成为拥护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实的力量。同时,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了,农民没有消费的后顾之忧,就能扩大农村消费的需求,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
3.4.2 继续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明显低于城镇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今后,仍旧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为重点,鼓励农民加入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向农民朋友宣传农村社保的便利和好处,加快提高参保率,使绝大部分农村居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全面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另外,在农村逐步建立城镇居民享有的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社会福利等福利待遇,使农村居民跟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3.4.3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
我国正在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农村社会保障法律的建设也是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由于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不健全,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应当完善配套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使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规定具体化,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和管理的监督,大大减少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混乱的局面,坚决杜绝违规投资和非法挪用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现象。
3.5 改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发展新的消费热点
3.5.1 转变消费观念,杜绝畸形和愚昧消费
由于农村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加上长期以来的小农意识占据消费观念的主导地位,还未区分清楚合理消费和勤俭节约的区别,片面强调节约,导致边际储蓄倾向过高。加上相当部分的收入用于愚昧和落后的消费,必然影响消费需求的扩大和消费质量的提高。这就需要国家和政府的积极引导,逐步杜绝浪费和愚昧、畸形消费,提倡良性消费,既不落后也不浪费。开办学习班,加强关于商品知识的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农村居民自身也需要提高文化水平,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落后的消费观念。
3.5.2 向城镇看齐,发展农村新的消费热点
发展新的消费热点有利于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引导旧式消费观念的转变。发展新的消费热点,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培育旅游业的消费。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不仅对促进就业有很大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旅游消费可以开拓眼界,提高文化素养,一举两得。国家也应该鼓励农村居民的旅游消费,对农民的旅游消费提供适当的补贴。(2)鼓励汽车的消费。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的生活也日趋向城镇居民的生活看齐,鼓励购买汽车这一新的消费热点,不仅有利于改变农村居民现有的消费观念,扩大消费需求,同时,也利于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壮大。所以,我国应该对农村居民购买汽车提供相应的补贴,鼓励汽车销售商开展农村汽车巡回展览、试驾活动,对农村地区进行相应的促销活动,充分开发农村市场。
[1]罗红.论如何扩大农村居民消费[J].吉林农业,2010(7).
[2]徐振宇.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发展报告[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3]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