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13-05-20门高峰赵焕忠
门高峰 赵焕忠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育并逐渐达到成熟,其中尤其性的发育十分显著。同时他们心理的各个方面显然也在发展,但相对生理发育速度来说则相对平稳,由此而造成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和表现,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并出现一些心理及行为偏差。在这一阶段,孩子们要经历自我的心理断乳期,另一方面又要面对社会环境的挑战。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较为重视自己的性别角色,对异性也从疏远、不爱搭理开始转变为对异性发生好奇和兴趣,向往与异性交往。因此,一些青少年在中学开始恋爱,只不过是有的明恋,有的暗恋,他们整天沉溺于“爱情”之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和身心健康。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感到十分焦急,有时在处理方法上也比较简单,因此造成亲子关系异常紧张,甚至使个别学生毁于早恋。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引导青春期的孩子走出早恋的误区呢?
做为一名班主任,最怕碰到此类的问题。但中学生早恋,似乎是无法避免地在悄悄蔓延……
对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很多班主任家长的做法往往是让双方快刀斩乱麻、粗暴对待,往往以成年人的看法去审视青少年的行为,其结果往往是引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许多学生会由明转暗,愈演愈烈,甚至发生很为恶性事件。对此,我们要正确引导、理解、尊重、适度指导。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对异性情感的渴求,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教师、家长一旦遇到孩子“早恋”问题时: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情感,理解他们感受,告诉他们什么是爱?爱是美好的、是永恒的、是双方要共同分担的一种责任,作为中学生的他们此刻能承担起这份责任吗?在多变时期谈一个高尚永恒的话题“爱情”是否早了?通过疏导孩子的方式,让他们确立正常的交友观。对此,家长和教师都应讲求谈话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采取尊重、宽容、平等的方式,切忌横加指责。事实上,大多数孩子眼中的交往跟成人所认为的交往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交往其实还谈不上一个“恋”字,充其量只是彼此喜欢,互相欣赏而已。目前,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孩子因为异性交往耽误了学习、耽误了前程主要原因可能还不在于孩子异性交往本身,而在于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由于父母学校的过于敏感、压制所导致的。
青少年由于生理的成熟,对异性的兴趣和向往不断地增加,青少年有这种体验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是不可限制的,也是限制不了的。既不必压抑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欲望,但也要帮助他们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不能“谈恋变色”学校家庭对学生恋爱问题限制的越严,其情感交流的需求不能通过合乎规范的渠道得到满足,他们对异性的好奇感最终就会变成神秘感,正常异性交往的需求与性压抑之间的冲突给许多学生带来负罪感和焦虑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以及未来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时时刻刻尊重学生对于第二性征出现以后带来的各种心理反感,要及时地给予科学的说明和健康的指导,让他们接受良好的科学的性教育,避免一些书刊、网站等的黄色垃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侵害和污染。要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自身性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坦然面对异性的交往,形成健康的性观念,这才是建设性解决他们过早变爱的问题的方法。教师家长要晓以利弊,动之以情。引导学生解脱,教育学生学会宣泄和转移,把自己的苦恼告诉自己最信赖的人,或写日记等以此来减轻内在的心理压力,充实自己的生活。多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放在集体当中真实的朋友,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中。
同时,家长老师也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所产生的各种言行和情感。歌德说:“哪个少男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因此,不要轻易地把一切涉及到性的问题看成是道德问题,教师和家长应该懂得并且也应该使学生理解到:师长之所以要对早恋学生进行教育,绝非由于视早恋为罪恶,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要平等地与学生推心置腹的交谈,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和家长是理解、关心他们的,爱护他们的,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幸福着想的。
指导工作的出发点不是出于自己所处的教育者的地位,而是以经历过类似的问题,体验过类似困难的长者的身份,帮助学生排除困扰和恢复常态正常的看待男女同学问题。真诚地把握好教育的分寸,适可而止,不过于追究具体的细节,以免造成对学生隐私的侵害和自尊的挫伤。
总之,对待孩子早恋,家长和教师不应不管,也不能凭主观臆断,应理性指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总而言之,早恋并不可怕,只要能正确处理,积极引导,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要表现得尊重和理解学生,时时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早恋的苗头也可以有效地解决,让学生正确地处理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为自己的学习创造一个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