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等教育合作模式的借鉴
2013-05-20马涛
马涛
世界各国在合作教育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也有学习。在极大地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本国的合作教育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毫无疑问,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合作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推动天津市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将大有裨益。
(一)建立健全高等教育体系,完善政策法规
我国需要建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办学体制上有国家举办、地方政府举办以及民办等多种类型的高等院校,办学形式上,应有全日制高等教育、业余高等教育、电视大学、网络大学、高教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在相关政策法规方面,要加强政府对合作教学的支持力度,例如对积极开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院校给与政策上的优惠,资金上的支持,对于相关企业,在税收方面给与一定的减免,这样可以改善目前企业积极性不高的状况。综观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发展历程无一不说明了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和贡献。反过来,经济增长又促进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同时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人才的培养是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的。目前,发达国家的教育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1%,欠发达国家教育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3.84%。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到2006年为4%,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政府应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收取学费等多种途径确保教育经费的充足。
(二)产学结合的实践性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是实施产学结合的实践性教学,这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强于我国的学生,主要原因在于国外合作教育的模式为学生创造了条件。所以应强调主体的多元化,坚持学校和行业、专业团体及企事业用人单位共同商定的原则,确保贴近社会需要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例如美国几乎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都有社会实践经验,30%的全日制学生和84%的半日制学生每周工作21小时以上,校企合作的良好展开为日后这些学生的社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与基础。另外,不同专业类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体系需要不同方式的产教结合模式,以落实教学内容,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双方共同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适应岗位需要为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和内容。这不仅要与职业能力相关的理论知识急需、够用为度,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创业和拓展能力需要的适应性知识,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的能力。美国曾于1961年在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调查。调查形成了“威尔逊—莱昂斯报告”,后又编撰成《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大学计划》一书,于1961年出版。该项调查认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利益,如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等。
(三)高等教育要对社会开放,要服务于经济
从国外高等教育合作模式来看,高等教育不再是象牙塔,高校应当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美国高等教育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设置专业,安排课程。并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增加或调换专业和课程,使高等教育永远充满活力。在教学方面,大学从充实教育的角度出发应该注意院系调整,同时以能够授予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为中心的传统观点也应改变,职业教育不再“低人一等”。在科研方面,应大力提升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发挥高等学校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和主体作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幅度提升天津高等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