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瘦蚂蚱变成小肥羊——胜利采油厂创新地质剖析模式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

2013-05-19王守华崔文富张含海沙文洁刘洪波丁亚洲

中国石化 2013年11期
关键词:过渡带数模油水

王守华 崔文富 张含海 沙文洁 刘洪波 丁亚洲

新技术推动认识深化,随着数字化油藏描述工作的不断推进及油藏描述技术的普遍运用,胜采厂渐渐地对油藏认识有了新的提升。

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地质所技术人员创新地质剖析模式,依据数字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建模数模一体化,深入剖析坨七块沙二8-10单元构造特征与储层物性,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全力打造可视化数字油藏,力争实现2015年建模数模主力区块的全覆盖,增加地质储量,确保采油持续发展。

摸清摸透地下油藏

还有33.8%的储量描述,胜采厂就可实现“打造可视化数字油藏、实现主力区块三年全覆盖”的数字化油藏构建目标。目前,该厂已完成了17个主力区块的油藏描述,覆盖胜坨油田地质储量2.6亿吨,而完成这一工作他们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加快了采油持续发展的步伐。

可在地质所所长崔文富的记忆里,为了对坨七区块进行较为精细的油藏描述,他和攻关小组的8名同事没黑没白地一头扎进堆积成山的地质油藏资料里,精心“会战”了5个月时间,可描述出来的油藏较之现在的数字化描述看起来还是简单、笼统了许多。自油田开发以来,为进一步适应油田的开发需求,更好地认识地下,技术人员不断对地下油藏进行科学、认真、细致的探索。“可是我们对油藏的认识与判断还是受到了不少客观条件的限制。” 崔文富遗憾地说。

技术人员利用三维数字模型开展剩余油研究。王守华 供图

对地下油藏的认识总有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同样油藏描述也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是,胜坨油田开发已近50年,综合含水高达96%以上,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地下油藏注采流线异常复杂,剩余油分布异常零散,措施挖潜难度大,稳产基础薄弱,产量递减趋势加快。潜力在哪里?出路在哪里?他们把突围的发力点最先对准了地下油藏的重新描述,这是油田开发工作的基础,是认识油藏、了解油藏、把握油藏的首要手段。

在这样理念的指引下,2010年,一张精细油藏描述的大网在胜采厂全面铺开。这次大规模的油藏构建工作以数字化为载体,涉及60个区块,地质储量4.9亿吨,是对之前油藏描述工作的一个整体再认识和“大换血”。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繁重的工作量给胜采地质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胜采地质所能做到独立完成区块建模数模的技术人员仅有2人,要想实现三年间构建以建模数模一体化为依托的数字化油藏这一大目标,系统培训、岗位练兵、成果交流在胜采地质所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王本哲和桂锋是胜采地质研究所开展建模数模工作中一对小有名气的师徒对子,由他们开展的坨82区块储层建模工作,为后续稠油转蒸汽驱方案的编制奠定的坚实基础,获得了地质研究院专家的一致好评。师傅王本哲很年轻,目前担任培训师的角色,徒弟桂锋却是在地质研究战线上耕耘多年的老师傅,但建模数模的技术中无大小,谁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谁就能更好的认识油藏,为油藏再认识服务。师傅给徒弟提出了希望:“老油田需要新技术,为了更好地认识地下,需要我们扎实地掌握各种技能。”

挖潜视野更为开阔

技术引领推动了认识的深化,随着数字化油藏描述工作的不断推进及油藏描述技术的普遍运用,胜采厂渐渐地对油藏认识有了新的提升。

胜坨油田沙二段上油组普遍发育河流相储层,该类储层相变快,储层参数描述难度较大,部分区块在储层参数变化上认识不够,影响了综合调整效果。胜一区沙二1-3单元,属于河流相沉积,1964年投入开发,经历了天然能量、水驱、聚驱开发阶段,2009年转后续水驱后产量快速递减,如何保持聚驱后的单元高效开发,成为当时采油厂的一大难题。技术人员积极开展了沉积微相的定量描述工作,他们首先建立单井微相划分模板,实现单井相的定量划分,共实现408口井的微相划分。在单井相定量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序贯高斯模拟算法,实现沉积微相定量描述。随后在沉积微相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储层属性参数的描述,在408口井4896个层的井点储层参数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变密度网格刻画技术,结合注采动态分析,实现储层参数分布的精细描述,建立17个小层的储量属性模型,对储层渗透率矢量特征的描述更为准确。至目前共描述单元两个,覆盖地质储量4582万吨。

油藏地质认识上有了新提升,潜力认识上便更加清晰与深化,剩余油自然而然也浮出了“水面”,有效地指导了挖潜。

“油轻水重,油在水上面,油与水交接的部位形成油水过渡带,传统认识上,油水过渡带含水高、潜力小,因此油田开发前期,开发的目标一直集中在原油富集的高部位,而低部位的油水过渡带,是容易被忽略的区域,现在有了数字化油藏描述做支撑,以前的瘦蚂蚱今天就会华丽转身为小肥羊,挖潜的视野更为开阔。”地质所副所长郭振海兴奋地告诉笔者。受传统认识的影响,2010年以前,油水过渡带开发一直被视为开发盲区。2010年,含水高达97%以上的坨七沙二8-10单元,成为第一个较为系统研究油水过渡带单元。技术人员突破旧观念,瞄准油水过渡带寻找突破口,对油水过渡带开展精细建模、油水性精细分析、测井解释模型的重建、剩余油形成机理及分布规律等研究,2010年在油水过渡带投产6口新井,含水仅为66%,年增油达6000多吨。随后他们在多个区块的油水过渡带开展研究,系统评价了胜坨油田油水过渡带的潜力状况,制作油水过渡带潜力判别图版,在油藏低部位发现了剩余油富集区,制定出相应的挖潜方案,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油水过渡带开发理论和开发配套技术,并迅速在其他区块推广。

在薄差层潜力挖潜方面,胜采厂利用测井响应高分辨处理技术,结合阿尔奇泥质校正方程,把储层识别精度精确到0.3米,提升了薄差层、干层物性参数的计算精度。他们综合利用测井二次解释和束缚水分析技术,扩展干层物性下限,建立了油水层判别模板。2012年重点研究的坨21沙二9和二区沙二9砂组,新增地质储量72.5万吨。

新起点、新跨越,通过数字化油藏的构建工作,胜采厂正一步步向着油藏认识的精细化、定量化、立体化的方向迈进。目前,他们已完成油藏描述区块17个,覆盖地质储量2.6亿吨,占胜坨油田总储量的56.2%,“全力打造可视化数字油藏、实现主力区块三年全覆盖”的构建目标有望在年底实现。

猜你喜欢

过渡带数模油水
基于FMEA分析的数模混合电路多道脉冲幅度控制算法
整车数模开发流程解析
变网格波动方程高阶有限差分正演模拟研究
钻杆过渡带检测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过渡带加密调整方法研究
人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激光跟踪仪在飞机翼下整流罩测量的应用
油水(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有油水的地方容易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