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式幸福”
2013-05-19高荣伟
●文/高荣伟
(责编:张微微)
在丹麦呆了几天,我终于体会到了丹麦人的“幸福密码”。人们总是用“水泥森林”来形容大都市,都市人似乎总是冷漠、孤单。而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同样是大城市却有一种乡间质朴情调。丹麦是一个自行车王国。在哥本哈根,大多数人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春暖花开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在城市里转悠,是一件再舒心不过的事情。每到4月,市区的主要景点都会停放大量可供游客使用的自行车,而这些自行车都是免费使用的,游客只需要在用完之后找到其它停放点放回车子即可。
一个充满诚信和尊严的国度
丹麦人是世界上最信任他人,也最值得被人信任的人群。丹麦人的诚信是出了名的。在《2013 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丹麦人的相互信任度也是其夺冠的一个重要因素。报告中列举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丹麦的父母常将自己的孩子独自留在婴儿车里,自己却走进咖啡馆喝咖啡。在哥本哈根街头一家普通超市里,我排队准备结账,却发现这儿的收银台内压根儿没有收银员,顾客们自觉排队,自己在收款机前操作付款。排在我前面的一个老太太熟练地把商品从购物筐里取出,在条码机前逐一刷过,再用信用卡结了账。这家超市的门口连国内常见的防盗报警门都没有,超市对顾客的信任可见一斑。丹麦的财政大臣克劳斯·约尔特·弗雷泽里克森谈及诚信时说:“如果商业是齿轮,那诚信就好比润滑油,会让它转得更快更顺滑。”
丹麦人从生到死,政府都照顾好了。哥本哈根大学社会学家彼得·古内拉克指出:“丹麦人在老人和孩子身上会花更多的钱。”这里,幼有所托,家长仅需付三成托育费,其余政府出。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全免,不但如此,18 岁以上学生可领生活津贴。丹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拥有健康心智的新一代。他们教育孩子不要跟别人比较,而是追求自己的天赋,他们要孩子从小发现“自己”并尊重“自己”。丹麦各级学校不选模范生,12 岁以下没有成绩单。即使读私立学校,也不是贵族的象征,而是去那里学习特殊才能,如艺术、体育,另外政府也补助75%的经费。
据说,丹麦人的父母非常信任自己的儿女,他们相信,花一些时间认清自己要做什么,那么孩子的一生才会快乐。假如一个孩子看完世界后回来跟父母说他要成为一名银匠,丹麦的父母多数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自己有激情的工作,才能为人生带来满足感。
丹麦人没有失业的负担,扎实的文科教育让丹麦人的工作能力很强。有30%以上的丹麦人利用空闲时间做义工,每3 个丹麦人中有1 人每年都换工作,丹麦人不像瑞士人一样担心失去工作,因为他们知道,失去一份工作,会马上找到另一份。西门子丹麦公司的老板Jukka Pertola,手下拥有将近4700 名员工,他说:“我们丹麦拥有一个非常灵活的劳工市场,企业可以随时调整员工的人数,可以随时招人或者裁员。”丹麦人一旦失业,最高可领取原薪资八成的失业救济金。若半年内找不到适当工作,则可接受职业训练,学费由政府全额支付,让其得以有尊严地寻找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丹麦人从出生开始就可以享受终身医疗,甚至连不孕不育,政府都会出资做生育方面的检查治疗。成年人几乎不需要担心退休之后的生活,所以能专心去经营他们热爱的事业。老年人老有所依,退休之后,老年人的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政府提供,所以能安度晚年。
丹麦是世界上税收最高的国家之一,个人所得税率在50%至70%之间。在丹麦,年收入超过7 万美元的人要把其中的68%用于交税。高税收保障了丹麦人能够享有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养老,从而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闻名世界的丹麦美人鱼雕塑。图/CFP
谦逊是当地人的“生活哲学”
在丹麦,谦逊是一种美德。在这儿,垃圾工可以和政府官员做邻居,而且相处融洽。财政部长的助理会直接问她的老板:“克劳斯,来杯咖啡吗?”丹麦人认为,最有权力的人和最没有权力的人距离很小,几乎相当于数学中的“≈”。注重名誉和社会地位的人,如果在丹麦生活的话,可能要经常皱眉头了。哥本哈根未来学研究院院长罗尔夫·詹森说:“如果你乘坐出租车,你要坐到前排去。如果你买了一辆宝马,别人会瞧不起你,甚至会质疑你的男子汉气概。”在丹麦,坐前排是一种谦恭的表现,因为根据乘车礼仪,重要的人才会坐后排。
在其它国家,人们可能会觉得,想买得起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穿更时尚的衣服,就必须和周围的人竞争。但是在这儿就没有这种压力,在社会地位和物质方面你不用比周围的人强。事实上,如果你喜欢炫耀,反而会吃不开。丹麦人没有“大”的心态,也没有“抢第一”的虚荣。丹麦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农夫也好,工匠也好,部长也罢,都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丹麦的一位副总理曾是农校出身,部长中不乏高中毕业者,但通过不断学习,同样担当了治国安邦的大任。
幸福远比财富重要
丹麦人是“富裕”的,但这里却没有法国、意大利那些追逐名牌与装饰排场的虚浮习气。最热闹的商业步行街上,欧洲街头艺人不少,人文多元丰富,却找不到多少穿戴LV、Gucci、Prada 等名牌的丹麦人。新国王广场上,也少见巴黎街头那样多的马赛地或宝马。丹麦人不追求国际的“生存哲学”,他们更在意当地人的“生活哲学”。在美国,很多人选择工作是看薪水有多少或这份工作会让自己多有面子。在丹麦,由于人们的大部分薪水都要纳税,而且升职的野心会遭人鄙视,所以,为了薪水或者社会地位来选择工作没什么必要。人们只选那些感兴趣的,能给他们带来更多满足感,也更容易跳槽的工作。
“丹麦是安徒生笔下的童话国度,但他的童话都挺悲惨,很少有幸福。”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在谈及自己的祖国时如是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丹麦人却生活在最幸福的国度。“丹麦式幸福”,用一种比喻来说明,并不是非要“登上顶峰”享受那种荣耀,而是像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享受那种天苍苍、野茫茫的惬意。这来源于一种丹麦人发自内心的对于幸福的追求。这种“丹麦式幸福”能让个人远离浮躁的、形式化的愉悦感,通过一些持久的,发自内心强烈冲动的,甚至有点儿有悖常理的行为,为自己带来真正的幸福。
丹麦并不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而国民中的97%都表示自己十分快乐或者比较快乐。这个人口数仅有550万的国家排在全球最幸福的国家首位,这一点都不令人奇怪。通常,富裕的国家国民幸福感比较高,但是,财富的多寡也并非是国民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杰弗里·赛克斯说:“国民生产总值并不能代表幸福程度,尽管一般来说,国家财富与国民快乐有一定联系,但两者之间没有内在必然关系。美国自1960年开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三倍,但幸福指数却停滞不前。虽然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幸福指数却连前十名都没有进入。在丹麦,人们更看重社会清廉、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以及个人的自由,这些远比财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