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发展 民企新商机
2013-05-19
□ 本刊记者 李 静
(责编:贺贵成)
4月15日-16日,四川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投资合作洽谈会在成都举行,逾百家国内知名民营企业老总出席。
洽谈会推出1999 个投资合作项目,投资总额4.3万亿元,涉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等七大优势产业,涉及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包括高速公路BOT 项目,污水处理、医院等公用设施项目,以及市州园区、龙头企业推出的产业配套项目等。在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众多民营企业与我省正式签订项目251 个,总投资额3335 亿元。
四川产业聚集能力正全方面提高,更多的民企投资通道正在打开。
▌民企撑起四川经济“半壁江山”
“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企业作为四川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已经支撑起四川经济的‘半壁江山’。”省委书记王东明的讲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2008年到2012年,四川GDP年均增长13.64%,比全国平均水平快4.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长更快,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超过1.4 万亿元,增速15%;全年完成民间投资9644亿元,增长24.6%,增速比全社会投资快5.3 个百分点。
近几年来,四川引进国内省外资金持续雄踞西部榜首。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引进的国内省外资金中,有70%左右来自民营企业;全国民营企业前200 强中,已有60 多家来川投资,总投资1600 多亿元。
“过去30 多年,民营经济在四川取得的蓬勃发展有目共睹,此次洽谈会的举办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四川将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川的开放度让企业信心很足。”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的话,得到了多位老总的认同。
“社会投资潜力巨大,民营企业藏龙卧虎。”省投资促进局局长刘中伯表示,省委、省政府对民营经济和社会投资高度重视,四川大力实施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将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商机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成为民企投资西部首选地的“密码”
省招商引资局数据显示,2011年,四川省引进国内省外直接投资突破7000 亿元,是2007年的3.6 倍,引进国内省外直接投资总量居西部第一。
四川的吸引力何在?
“四川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非常强,这对民企来说非常重要。如成都市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就当场解决,这就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服务。另外,政府对产业的宏观布局非常科学且有效,帮助企业规避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民企不希望政府干涉具体业务,但需要政府的宏观规划。”颠峰软件集团董事长张玮说。
云南君晟能源管理有限公司专门发展光伏太阳能项目,公司所有的光伏太阳能项目都在四川,董事长沈君说:“攀枝花光照资源在西南地区独树一帜,又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未来,我们期待政府能在完善支持民营经济的配套政策上有更多行动。”
在2011年落户四川前,四川新帆语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翼冠考察了北京、上海等地,最终,他选择了四川。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掌门人,张翼冠十分看重发展环境,“四川尤其是成都的发展环境在全国较为领先,这里是西南的科教中心,有多所重点高校与科研院所,医药、电子、材料、软件等多个学科专业在全国领先,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人才。”
“四川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西南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中国内地辐射南亚、东南亚、中亚乃至西亚最近、最大的经济体。”“四川把做强优势产业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结合起来,为企业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这些优势被参会代表反复提及。
我省引进的国内省外资金中,有70%左右来自民营企业;全国民营企业前200 强中,已有60 多家来川投资,总投资1600多亿元。
▌扫清障碍,为民企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2012年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发展民营经济的问题。“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相对小一些,我们只有在技术、服务等方面走高端路线,做差异化竞争。”圣文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志军说。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他深有体会,“融资难,最需要钱的时候拿不到钱;千辛万苦才进入某领域,稍不小心就会遭遇‘弹簧门’;有时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他希望政府相关领导能走进民营企业,从行动上多支持民企发展。
所幸,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去年年底,省招商引资局更名为省投资促进局,这是四川完善投资促进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更名,体现由单向招商到双向共赢的开放合作理念,体现了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强化政府公共服务。
我省要成为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省份之一——4月1日,省政府第6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要突破既得利益的束缚,主动对接,相互协调,将行政审批事项的保留、取消、调整和下放落到实处,推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在成都,市经信委和市工商联把民营企业座谈会确定为例会制度,每个季度召开一次,每次组织30-40 户不等的民营企业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在绵阳,市领导直接面对百余位绵阳籍民营企业家,倾听呼声。还出台规定,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并有多项激励措施。
在眉山,以服务非公经济为主的眉山市行政审批代办服务中心、一费制缴费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已成功运转。不少外来投资的民企感叹:“只进一道门,就能快速、省心地办所有事。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了。”
目前我省已是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省本级审批事项中四川自行设立的只有12项,海关通关效率也大大提高。
此外,我省正着力实现科技项目向非公企业倾斜,鼓励民营企业申报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计划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软”、“硬”两个环境的双提升,为民营企业发展扫清了障碍,拓展了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