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 助推非公企业发展
2013-05-19徐旭冉桂英
●文/徐旭 冉桂英
(责编:贺贵成)
“1+N”动态组建党组织、“六个一”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多元化保障机制的建立……大英县一项项党建工作的落地,夯实了党在非公企业的执政基础,推动了全县非公企业转型发展。
变“有形覆盖”为“有效覆盖”
针对非公企业发展不一、党员流动分散的特点,大英县在单独组建、区域联建、产业联建的基础上,依托园区建立“1+N”(即1 指“非公企业孵化工作室”联合党总支,N 指通过孵化后组建的党组织)动态建党模式。党总支及时将孵化成熟的企业单独建党,建党企业党员人数不足3 人时回归联合党总支管理,有效解决了“零散”党员管理难、未建党企业工作覆盖难和企业在消亡、新生和重组中党组织自身的稳定性问题。大英县王茂纺织公司党员肖籽全对此深有体会,“2011年7月,公司有3 名党员,我们及时成立了党组织,但年末时,有两名一线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出,支部活动减少,积极分子申请入党也遇到‘程序’瓶颈”。获悉这一情况后,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党工委及时选派党建指导员进驻企业工作,并将王茂纺织党支部划入“孵化工作室”党总支管理。2013年7月,通过组织孵化和人才引进,王茂纺织公司有了4 名党员且生产经营稳定正常,党总支遂将其单独剥离。今年来,全县通过孵化培育单建企业党组织13 个,单建率达30%,新发展企业党员36 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47 名。
变“要我干事”为“我要干事”
刘琴是四川圣海科技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挂职),她也是县妇联副主席。今年3月,和她一样,大英县从全县退居二线领导干部、副科级年轻干部中选派了12 名同志到非公企业担任驻企指导员。驻企指导员的主要工作是蹲点企业开展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理清思路、规范经营、建强组织、推进发展。同时,大英县还从经验丰富的党务干部、科级后备干部中选派50 名同志到非公企业任党建指导员,并把工作实绩和经历作为组织选用干部的依据之一。
对非公企业党务干部的激励考核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难点。今年新出台的《大英县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考核办法》,明确把其实绩考核与年度工作津贴发放挂钩,企业辞退党组织书记须提前告知县委“两新”组织党工委。大英天骄纺织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陈秀芳说:“企业党务工作大多是兼职,以前认为是多出来的活,做得好坏没什么差别,现在不同了,实绩与津贴成正比,排名靠后对老板也不好交待。” 2013年,全县组织部分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宁波、绍兴学习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做法,分季度开展了非公企业党建观摩现场会和党建指导员交流会。今年来,全县下拨非公企业党建经费近20 万元,新建区域企业党群活动中心1 个,党员活动室10 个。
变“一谭死水”为“满池春水”
“党组织微生活”、“园区科技日活动”、
“党员先锋讲堂”、“企业核心价值观论坛”……一个个生动的载体,彰显了大英县非公企业党建的生命力。
2013年,大英县以园区为主体,采取包片联络、例会提案、菜单征询等方式,科学制定党建工作计划,深入开展“六个一”载体活动(即开展一批课题研究、提炼一批企业精神、完善一套企业管理制度、每季度组织一场政企联谊会、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创建一批“双强六好”示范企业),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久大蓬莱盐化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仲权介绍说:“特色活动促党建。今年,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征集、‘我为蓬盐献一策’、单身职工交友会、示范班组和岗位标兵评选活动等,在公司开展得有声有色,调动了职工创新奋斗激情。”今年来,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提出合理化建议220 个,参与完成技改项目18 个,组织向“4·20”芦山地震灾区捐款200 多万元。
党建像一根金丝带,起着凝心、集智、聚力的作用,牵引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组大英工业经济发展数据也在印证这一效应:2013年1-9月,全县新上工业项目43 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74.85 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税金13.74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