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3-05-17唐春丽

考试·综合 2013年7期

唐春丽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勇于实践,不断总结。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用;教给方法;创设情感;讲读结合培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20-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收集信息、发展智力、培养品德、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阅读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尤为重要。

1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的作用

阅读教学是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给阅读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

语文阅读,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

2.1指导预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杆"猎枪"一样重要。怎样做好预习呢?

第一,粗读--扫清障碍。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清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细读--找出问题。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边读边找出不明白的问题。

2.2精讲课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

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为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

4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再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5阅读教学要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动手的习惯,在读书时会进行圈、点、勾、画,能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学生初读课文阶段,题目首先映入眼帘。教师要教如何理解题意,教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的词语,从而体会内容方法;开始读文章时,应教学生读的慢些,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重点放在读准字音和读得连贯上。在精读课文阶段,要教会学生如何了解各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学习读书要领会其中的线索,把握作者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只有在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好好,并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教学中讲读结合,不断地创设情感,逐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的加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