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说稳增长

2013-05-14郑新立

前线 2013年9期
关键词:人均收入第三产业潜力

郑新立

只要各方能够凝聚改革共识,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改革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释放消费、第三产业、创新、劳动力、资本等方面的潜力,就能保证我国经济在未来20年继续平稳较快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经济增速放缓也随之出现。今年下半年实现经济增速的止跌回升从而保持健康的发展势头,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们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部署新阶段改革,通过改革释放增长潜力。

我们需要稳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处在比较艰难的爬坡阶段。去年四季度结束了连续11个季度的增速下滑,出现微弱的回升之后,今年第一、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再次连续回落,上半年经济增速为7.6%,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降为7.5%。如果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将减少财政收入,加重企业间的三角债,进而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对这种情况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去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决定,把稳增长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地位。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双倍增”的目标,要求经济增长保持相应的速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同时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各翻一番。实现第一个翻番比较容易做到,而第二个翻番难度就比较大了,同时两个翻番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改革开放35年来的历史数据看,1978-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9.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为7.4%,前者比后者快2.5个百分点。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8年间,考虑到对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结构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经济增速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至少应高1.5个百分点,否则,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一番的目标是不可能的。十年翻一番要求年均增速不能低于7.3%。由于前两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比较快,后8年最低要保持在7%以上,经济增长速度必须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略高一些。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可能完全同步,因为,经济增量要扣除社会积累,还要考虑人口增长的因素。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低,就难以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然,如果在一两年之内速度略低一点,通过结构调整为今后的较快增长奠定基础也是必要的。十八大提出的“双倍增”的目标是党向全党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应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通过开创性工作和加倍努力,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稳增长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

我国前30年的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关键是围绕着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那些旧体制来改革。检验改革是不是正确的唯一标准就是看是不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通过改革来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解放生产力,才能实现未来20年的平稳较快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们要选择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来为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国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是:过分依赖投资驱动使得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资源依赖型经济使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大;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减弱的同时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还未形成等。比如,虽然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展望下半年,消费与出口均难出现较大幅度回升,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增长的局面难以改变。这就需要通过改革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以经济转型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保证未来20年的稳增长。

去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090美元,根据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经验,人均GDP达到17000美元的时候,经济快速增长期才结束,未来20年我们仍然处于增长期。但是据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以及世界银行的课题研究,发展中国家达到人均GDP 3000美元到5000美元比较容易,但是想从5000美元再往上跃升到12000美元就非常难了。在此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艰难爬坡阶段,我们只有也必须通过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把这种增长的潜力释放出来。

通过改革释放稳增长潜力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由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释放消费的潜力。过去30年我国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我国投资的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一倍以上,但是许多物质消耗处于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跟不上生产扩张的速度,消费能力赶不上生产扩张的速度,这样就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我们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按照十八大提出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通过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提高广大居民的购买力,增加的消费性需求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无与伦比的强大的拉动力量。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力,目前正处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升级的阶段。不仅在食、住、行、医、用等物质消费方面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而且在信息、精神、文化消费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简单地说就是让老百姓的工资增长快一点,口袋的钱多一点,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口袋钱多一点,让更多的人买房子、买车、旅游,进行文化消费,接受好的教育。另外,要降低奢侈品的进口关税。我国在国外的奢侈品消费量居全世界第一,适当降低进口关税,可以使消费者在国内能买到和国外一样价格甚至更便宜的商品,可以使消费发生在国内以拉动内需。

改革推进“营改增”税制,激发第三产业的潜力。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是43~4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有36%,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2%,发展中国家是50%。我国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税制不合理。第三产业实行营业税,工业实行增值税,营业税的税负比增值税的税负平均重三分之一左右。今年,国务院将全面推出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税制改革,8月份将在第三产业各个领域和全国范围全面启动改革进程。试点经验证明通过“营改增”的税制改革,第三产业的税负将下降三分之一左右,并促使新创办企业迅速增加。最近半年来,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情况下,就业所受的冲击不大,原因就在于第三产业在加快发展中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员。如果在今明两年内能够使“营改增”的改革全面到位,第三产业必将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我算了一笔账,如果用五年时间使中国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由现在的36%提高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50%,可以新增1.1亿个就业岗位,这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将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特许经营权和铁路投融资体制,激发激活民间投资潜力。激活民间投资,对当前扩大内需,实现稳增长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民间资金非常充裕,我们要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并把它落到实处。如改革特许经营权,把民间投资引导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以解决供给不足问题。以城市公共服务为例,现在城市交通拥堵、进养老院难、进幼儿园难、停车难,通过特许经营权的方式把社会资金引导到公共服务建设上来,可以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又如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民间投资,可以解决城际高铁和城市地铁的资金需求。目前,城市化已进入以高铁引导城市布局和经济发展的时代,即在300公里范围内,可形成1小时商务圈。但是,铁路建设有2万多亿元债务,要通过股权融资实行投资多元化,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和贷款证券化,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铁路建设领域,以解决铁路建设对资金的巨额需求。包括城市的轨道交通、城际高铁也应当引入社会资金,实行股权多元化。

改革国企和大学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激发创新活力。通过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物质消耗为主向主要依靠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来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目前有两个领域拥有创新的巨大潜力,一是国有企业,二是大学。去年国资委发出了关于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和带动作用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将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价值列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范围之内,这对建立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将产生深远影响。国有企业引领大飞机、航天航空、高铁等行业技术,担当起自主创新主力军的潜力很大。我国大学在创造专利方面的巨大潜力有待通过改革加以释放。大学主要是理工科大学拥有大批年轻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资源,通过建立竞争机制,提高科研水平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大学应当成为创造技术专利的生力军。美国考核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度,大学已成为创造专利的重要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有待开发。

改革城乡管理体制和土地制度,释放农村劳动力和土地潜力。根据研究,全世界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具有三个条件:第一,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第二,农业劳动生产率接近或者超过第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第三,农民的人均收入接近或者超过城市居民的收入。我国现在城市化率50%,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只占第二、三产业的28%,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城镇居民的31%。未来十年,我国能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面临的关键难题是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能不能大幅度缩小。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就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同时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市场对优质绿色农产品的旺盛需求、社会资金的大量富余、农机生产能力的提高,使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现在农业劳动力尚有2.8亿人,人均耕种6.4亩地,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转移出1亿多劳动力是有可能的。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同时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必须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使农民对承包地、宅基地、林地、草地的用益物权转变为财产性收入,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浙江省嘉兴市的经验证明,在土地确权颁证之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为3.8∶1,土地确权颁证之后,收入差距迅速缩小到1.8∶1。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使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释放了农村劳动力和土地潜力,农民可以走出去,农业可以集约化,可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我国城乡建设用地达22万平方公里,其中村庄建设用地17万平方公里,许多都是空心村。我们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节约占地1亿亩以上。关键在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真正使土地成为可流动的生产要素,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改革金融体制,释放资本潜力。我国M2已超过100万亿元,银行金融资产已超过160万亿元,外汇储备已达3.3万亿美元。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资本流动性差,资金市场仍然处于买方市场。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了六项改革任务,第一是放宽准入,允许民间资金发起设立小型金融机构,培育更多的竞争主体,通过形成资金市场的买方市场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利率;第二是建立地方性监管机构;第三是建立存款保险和贷款担保制度,为利率市场化创造前提条件;第四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第五是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挥股票市场筹集资金、选拔企业和财富分配等方面的功能;第六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劳务输出,保持出口的旺盛增长。前四项改革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由于没有完整的实施方案,改革率先从第四项改革突破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去年发展很快,今年1-5月份,社会融资总规模中银行贷款已经下降到45%,非银行贷款包括各种基金、债券、信托等投资占到了55%。银行的表外业务迅速增加,表内贷款利率是7%,表外贷款利率是15%以上,利率上升2-3倍,银行出现了垄断利润和寻租行为。如果前三项改革,即加快放宽准入、建立地方性监管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和贷款担保制度的改革,仍然停滞不前,仍旧靠第四项改革单项突进,那么就孕育着金融风险。所以要加快制定金融体制全面改革的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化解风险。如果金融体制改革到位,挖掘资本潜力,把现有巨额资本存量利用好,庞大的资本存量就可以用来支撑经济增长对资金的需求,满足中小企业、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再加上新增的基础货币投放和利用外资,对当前稳增长则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生态体制,使环保产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今年年初出现的大面积雾霾天气是长期环境污染累积的结果。目前,我国在个人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方面已经供过于求,但是公共产品仍然供给不足,包括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政府要把提供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通过改革生态体制,强化对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和监督。目前治理大气污染的技术已经成熟,脱硫脱硝除尘的技术装备国内都已经能够生产,关键是要求所有企业都把脱硫脱硝除尘的设备装上并保证常年运转,增加的成本可以转化为公共产品的价值。这样,增加环保投入一样可以创造GDP、创造利润和增加就业,环保产业就能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实现稳增长。

(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杜梅萍

致读者

读者朋友:

沟通你我他,传播正能量。前线杂志公共微信账号“前线理论圈”正式开通。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入该平台,分享来自前线的最新内容。

1.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前线理论圈”;

2.手机登录微信——进入通讯录——点击“查找公众号”,并搜索“前线理论圈”(或者点击“搜号码”,搜索“qianxiantheory”) ——添加成功。

“前线理论圈”微信平台将不断发送最新的理论动态、社会热点、杂文、漫画等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猜你喜欢

人均收入第三产业潜力
科比:写给17岁的自己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韩明年人均收入有望破三万美元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研究生全面收费背景下应届生考研的可行性分析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