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巨星总在巅峰退出
2013-05-14查小欣
查小欣
退也需要讲究时机。
时机抓得准,是光荣退休,不但留下美好回忆,更会退而难休,不断会有工作送上门;相反,便是黯然引退,无人关注,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
我虽然不是足球迷,但爱看大卫·贝克汉姆和领队亚历克斯·弗格森的程度不亚于娱乐圈的巨星。因此看球赛只看曼联,更买了他的自传,亦爱屋及乌,买了他的辣妹太太维多利亚的自传。
所以当2003年弗格森将贝克汉姆卖掉时,我一度非常不满弗格森,却又无奈地要佩服他过人的自信,他不怕卖掉贝克汉姆会成为贝粉公敌,影响票房,认为球队就算少了贝克汉姆也能保住班霸宝座,是个超强领队。踏入五月份后,这对冤家如预先约定般相继宣布退出,有如一个时代的结束,而两人的退休宣言大意都是:特意选在事业的巅峰退出。
弗格森统领曼联球队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在曼联重夺英超冠军后宣布退休。他选在曼联最强盛时为自己画上闪亮句号,叫球迷不舍,球会才会忙不迭挽留他出任球会董事,要继续借助他的光环,保持球迷对曼联的拥戴和归属感。
如果弗格森是在曼联连连败阵时宣布退休,球迷断不会对他依依不舍,还会反过来痛骂他怎么还有颜面留任,他宣布退休,换来的不会是欢呼、掌声,球会更会视他如瘟神,与他划清界限,又怎会重金礼聘他做董事?
在球队辉煌的时候说再见,弗格森单是出自传已可大赚一笔,“常胜将军”的自传总比“常败将军”的卖得好。
世事人脉间总有份微妙的牵引,弗格森宣布退休后第八天,由他一手提拔成为超级球星的大卫·贝克汉姆亦宣布退役。
贝克汉姆好像就是等弗格森宣布退休,他才甘心宣布退役,就像娱乐圈不成文的规矩,大家“斗长命”,谁先走或“被退”即被视为输了。
贝克汉姆比弗格森长命8日,心理上,他赢了。
过去的这些年里,有好几个难关足以令贝克汉姆退,当时如果他退,他便彻底地输了,遗憾终身。
在香港娱乐圈,退得最聪明的是谭咏麟。他是最早宣布不再领取任何音乐颁奖礼奖项的人,原因是要“让奖”给其他歌手,给他们“出头”机会。
谭咏麟在最风光一刻退出颁奖台,没坏自己名声,又为自己减去争奖的巨大压力,更为自己添上大将之风,而关键的是他不是宣布退休或是封麦退出歌坛。就如贝克汉姆,他只是退役不当球员,但仍可以做一切与足球有关的业务,例如做领队、做亲善大使,下个月他就要到上海做中超亲善大使。谭咏麟的情况大同小异,不上颁奖台,但他没离开娱乐圈,他继续出新歌、开演唱会,没有奖项的压力,他在歌坛游走得更自在。
梅艳芳当年也曾因一时之气于1990年宣布退出歌坛,引起轰动。当时梅艳芳的确选了一个最适合退出的时机,可是她四年后便宣布复出。梅粉当然欣喜,梅艳芳却要承受出尔反尔的狠批,更印证“不可轻易言休”的道理。
张国荣为了追求更多私人空间,在事业巅峰时宣布退出乐坛而不是娱乐圈,因此他退出未满一年复出拍戏,无人会挑剔他,后来顺其自然地唱电影主题曲,再发片时,外界反而更期待。这一切的做法就因他听从经纪人陈淑芬劝告,留下转圜余地。
林青霞和钟楚红在事业如日中天时宣布退出嫁人,到今天大家仍期待她们复出拍戏,她们则只做代言人、出席商演而不拍电影,做“玩票式”艺人,既可选择性享受前呼后拥,又无竞争的压力,这也是“退”的艺术。
(贾爱军摘自《外滩画报》 图/辛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