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造车留一手
2013-05-14郎咸平
郎咸平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方向有两种:一是纯电动汽车,通过电池带动;一是前几年研究的燃料电池,包括氢动力的那种,前几年炒得特别热。它是通过氢跟氧的化学反应,而不是通过燃烧,效率比较高。
氢是自然界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后来的感觉是,第一,成本非常高;第二,氢怎么来?氢分解需要能源,在这里,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你分解氢,先需要电源,然后,氢再产生电。
能源从哪里来?我们绕不过这一关。我们说电动汽车看起来很环保,其问题是,电动车所充的电,从哪里来呢?
中国的电,依然是传统的煤电,就是用燃煤来发电。就算我们成功制造出电动车,所充的电,还是来自火电,结果,仍然制造了大量的污染。
欧洲发展电动车,他们的能源取得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慢慢偏向环保,比如说风力发电,比如说核能发电,电的来源就是环保的,和用环保汽车相辅相成。
最适合发展电动车的,应该是欧洲。为什么欧洲并不推动新能源汽车呢?欧洲的思维不一样,尤其是德国、法国,主要是柴油汽车,柴油车的比例占了一半以上。他们看重的是传统发动机的节能技术,就是在现有的发动机技术之下,慢慢进行改进。这种方式不大容易出错。
改进是一种科学的进步,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精益求精。
德国要做新能源汽车的话,等于是整个配套系统都会发生改变,包括它的能源结构,包括整体的充电站的网络,包括整体的工业标准,还有各个环节的流程。所以,它提出来的是电动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概念,而不是电动汽车的概念。美国和日本的公司也是这样,很多汽车摆在那里,开发出来了,但并没有推向市场,他们觉得时机还不成熟。简单地说,传统汽车还有钱赚,他们并不一定非要重点发展电动汽车,一旦电动汽车发展得差不多了,他们才拿出撒手锏。
所以,他们是引而不发,厚积薄发,先把现有汽车的发动机改成更节能减排,在这个基础上,一步步改进,再过5年、10年、15年,慢慢走向新能源汽车。德国的计划排到了2020年。这才是科学研究。
德国汽车工业主席维斯曼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十项指标,德国汽车有九项指标,超过其他国家的汽车。在未来的5年到7年里,预测德国制造的柴油发动机,可以降低30%的油耗,汽油发动机可以降低25%的油耗,他们的着力点都是在节能上。
这是真正的科研态度。在广州汽车展上,沃尔沃展出的一辆汽车,C30,1.6升的柴油机,一公里的二氧化碳排量降到99克,非常低。
在中国,企业家不想投资实体经济,手上的钱多了,就去炒楼、炒股、买汽车、买奢侈品,这就是汽车市场好的原因。
什么是汽车大国?不是你用多少汽车,而是你有没有汽车整个流程的研发过程,有没有办法像美国、德国一样,拥有完整的系统工程,精益求精,一步一个脚印做科研。
中国的1300万辆汽车,60%都是由几家合资厂生产出来的,这是第一个问题,核心技术不在我们这里,大部分都是国外品牌的汽车。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出口非常少,基本上代表我们自有产品的能力,说明我们不是汽车强国。
我们应该学习德国人如何造汽车,不是说他们技术好不好,这是另外一个话题,重要的是,德国人的这些思想,他们整个汽车工业,或者说电动交通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要用一个审慎乐观的态度看。在这个阶段,我们要看看德国人怎么做,学习他们的思路,重新规划,可能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