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暑期荐书——《让“死”活下去》中的书单(下)

2013-05-14薛巍

意林 2013年16期
关键词:尼达施特劳斯卡洛斯

薛巍

14.《论柏拉图的〈会饮〉》,[德]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著,邱立波译,华夏出版社

这是施特劳斯1959年《会饮》课程的讲稿,在讲稿中,“施特劳斯从表面看似琐屑的事物中洞悉最极致的意味的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会饮》中,有六个人依次就“爱欲”发言,施特劳斯说:“《会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竞争智慧的最高位置时哲学打败了诗,哲学比普通所谓的诗更有真正的诗意。”

15.《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奥]里尔克著,冯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03至1908年,30岁左右的诗人里尔克给一位不到20岁的青年诗人写了10封信,其中这样论及快感:“身体的快感是我们应得的丰富而无穷的经验,是一种对于世界的领悟,我们感受身体的快感并不是坏事,所不好的是,几乎一切人都错用了、浪费了这种经验,把它放在生命疲倦的地方当作刺激,当作疏散,而不当作向着顶点的聚精会神。”

16.《不合时宜的沉思》,尼采著,李秋零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为教育者的叔本华”是尼采30岁时发表的一部充满激情的著作,他说,人们因为懒惰和怯懦而不去成为自己。“叔本华的哲学教导人们,无论财富、名声还是学问,都不能使个人摆脱对其人生无价值的深深烦恼,对这些东西的追求唯有靠一个高尚的光芒普照的总体目标才有意义,这就是获取权力。他区分了三种人格类型:卢梭型的,这种人如同熊熊的烈火,带有危险的亢奋;歌德型的人是高贵风格的静观者;叔本华型的人是英雄,甘愿为真诚而受苦,对自己不复希望什么,唯愿洞察万物直至绝望的底蕴。

17.《〈敌基督者〉讲稿》,吴增定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本书细致、深入地解读了尼采后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敌基督者》。《查拉图斯拉如是说》代表了尼采哲学思想的肯定部分,阐述了超人说——有限的生命对自身的无限肯定。《敌基督者》属于否定性的,批判犹太教和基督教。“我们发明道德、宗教和形而上学这些东西,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命。因为活在一个变化无常的尘世间,我们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个永恒不朽的彼岸世界。但是最后,恰恰是宗教、道德和形而上学等彼岸世界成了对我们生命的否定。”

18.《普通读者》,[英]沃尔夫著,刘炳善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普通读者》显示出沃尔夫广泛的兴趣和渊博的学识,她从古希腊悲剧、蒙田一直谈到简·奥斯汀。她说:“说到流言,能够传到后世的流言从来不是可鄙视的,稍加整理就可以极好地满足我们的需要。奥斯汀提供的看上去是一些琐事,却含有某种东西,它在读者脑海中扩展,赋予外表琐碎的生活场景最持久的生命形式。”她精准地把握到了“俄国人的角度”。

19.《巨人与侏儒》(“纪念施特劳斯”),[美]阿兰·布鲁姆(Allan Bloom)著,张辉等译,华夏出版社

这本书收录了布鲁姆回忆其老师施特劳斯的文章,以及论柏拉图、莎士比亚和卢梭的文章。他说:“解读伟大作品,已经不仅是个人或某个学派的为学旨趣,而是与生存选择紧密相关。关键在于,伟大作品给出了关于什么是美好生活、什么是美好德行等紧要问题的深刻思考与解答。即使我们要寻求只属于自己的答案,也无论如何必须首先面对那些伟大的书。”

20.《柏拉图对话中的神》,[法]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著,吴雅凌译,华夏出版社

这本书收录了薇依论《伊利亚特》、古希腊悲剧、柏拉图的《会饮》等名篇的文章。米沃什说:“薇依是法兰西对当今世界的一份珍贵献礼。她一生短暂,1909年出生于巴黎,1943年在英国去世,年仅34岁。她自幼受古希腊哲学熏陶。柏拉图是她心爱的大师,一读再读古希腊原文的柏拉图对话。”

21.《灰色的寒鸦》,[德]马克斯·布罗德著,张荣昌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马克斯·布罗德(1884~1968)是卡夫卡的终生挚友,是其遗作整理出版者和影响力推动者,在传记中再现了卡夫卡孤独、奋斗的一生,包括他的学习、工作、生活、创作,以及他曲折的爱情、婚恋和年轻生命的匆匆终结。作者还详细阐述了卡夫卡的文学经历、文学成果、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22.《巫士唐望的教诲》,[美]卡洛斯·卡斯塔尼达著,鲁宓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23.《做梦的艺术》,[美]卡洛斯·卡斯塔尼达著,鲁宓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 4 .《前往伊斯特兰的旅程》,[美]卡洛斯·卡斯塔尼达著,鲁宓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这三本书的作者卡洛斯·卡斯塔尼达(1925~1998)曾经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人类学研究生,1968年他就读大学的出版社出版了他写的《巫士唐望的教诲》。书中说一位叫唐望的印第安巫士带领他进入了古代墨西哥巫士的“认知系统”,说巫士能用自己的意志移动能量的聚合点,由此造成的新能量场能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25.《基督教导论》,[德]约瑟夫·拉辛格,静也译,雷立柏校,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是刚刚宣布辞职的教皇本笃十六世,这本书源自他1967年夏在图宾根大学给学生做的演讲,讨论了三位一体、肉体复活等诸多神学问题。

26.《哀痛日记》,[法]罗兰·巴特著,怀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罗兰·巴特从他母亲去世的第二天起开始记哀痛日记,一直记了两年。罗兰·巴特最喜欢的格言是“戴着面具前行”,在哀痛日记中他丢掉了面具,呈现了他为人子的一面,以及他的脆弱。

罗兰一直跟母亲在一起生活,母亲的去世令他非常悲痛,他经常“泪流满面”。他发现,“正是在我们陷入无序、忙乱、有人求、忙于应酬的时候,我们最悲伤。内心性、沉默、孤独并不使悲伤变得更痛苦”。

猜你喜欢

尼达施特劳斯卡洛斯
西班牙前国王 流亡海外
施特劳斯
不想做个追随者
施特劳斯论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
谁的子弹在飞
不想做个追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