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有力气
2013-05-14梅玉荣
梅玉荣
地气,即地中之气,是来自大地里的力量和气息。孟春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顺乎人理,接其自然,只有地气和天气上下对接,才会春暖花开,焕发勃勃的生机。
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天地之机在于阴阳之升降,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一升一降,太极相生。《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阳乖戾,疾病乃起;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明代名医刘纯在《短命条辩》里明确指出:“病家不接地气,故阴阳不通。是之阳气自行消长,而症候随之消长。嘱病家每日赤足走路,半时辰即可。”可见,“接地气”关乎人体的阴阳平衡、身心健康。
农村人就可以很好地接地气,不易得病。而在城市里,人们住进楼房,离开地面,就接不到地气了。所以,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要经常到公园、田野走动一番,才能补充地气,保健身体。
接地气才能添生气。登过泰山的人都知道,要赶在天亮之前,跨过南天门,越过天街,最后到达开阔山顶。人们于寂静中昂首,看到一轮太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染红天空与大地,最是心旷神怡。情不自禁伸出双臂,拥抱天地,再闭上双眼,做个深呼吸,吐出心中污浊,人会感觉清爽至极。下接地气,上接天气,与大地和苍天的沟通,会让人心地变纯洁,心胸变宽广。
接地气才能有人气。艺术必须接地气,脱离了土地和民间就是死路一条。赵本山把“二人转”最珍贵的特质总结为接地气,“二人转”产业的成功,“美在天然、贵在野生”;自然活泼的湖北民歌《龙船调》“妹娃儿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艄公你把舵扳,妹娃儿我上了船”,唱出了中国,唱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成了世界经典民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虽众说纷纭,但最终落实到一点,他的小说就是接地气的典型……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一背”的军人,才配称作“最可爱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政者,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怍地”;新闻工作者只有走进基层,亲吻泥土的芳香,才能担负起“民众喉舌”的重任;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底层,采撷露珠的光芒,才能成为时代的代言人……万事万物,无不如此。
接地气,才会有生机,有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