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时代的斗士
2013-05-14曹红蓓
曹红蓓
新学年开始了,一年级小豆包的父母们沉浸在懵懂兴奋中。
兴奋之余,一些择进了名校的豆包爹却是甘苦自知:幼升小的折腾已微微留下内伤。当他们隐约听见高年级的家长唠叨什么奥数、坑班、点招,就慌忙捂上耳朵,想着离自己还远。只有极少数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刚进校门就开始打听关于小升初的种种,然后一边骂骂咧咧“小升初真变态”,一边着手为孩子策划以某某名校为目标的日程表,预备有条不紊地将心肝宝贝关进牢笼。
这些家长对小囚徒的天才和勤奋有着足够的信心或侥幸心,希望依靠孩子自己长期不懈的拼搏最终金榜题名,这样就不用再拼爹。不过到了高年级的时候他们中的多半会放弃这想法,放弃是因为爱。因为舍不得看孩子在变态的拼搏中独自受苦,坚忍的爹们还是会选择拼自己。这时候他们明白了,幼升小,只是孩子未来漫漫拼爹路上的第一站,而身为人爹,只有做一个斗士。
在拼爹时代里,人们关注的多是孩子们的心理能否正常发展,事实上,按照心理问题形成的一般规律,孩子病了,是由于父母的暗病在先。因此任何着力于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怀和改善都近乎亡羊补牢,是心理关怀够不着这些孩子父母时的替代之选。有可能的话,我们首先更应该关怀拼爹时代里那些既是将军又是炮灰的斗士——爹本身。
在情绪和人际关系的体验方面,男性总体来说是一种后知后觉的生物。近年不断有新的心理学研究指向这一结论。比如在一项婚姻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中,男性基本上在婚后的各个时期都比配偶对婚姻的满意度更高。在一些婚姻压力较大的时间关口,总是女性的满意度先下降,然后慢慢地,在妻子的不断抱怨和影响中,丈夫才逐渐真实地感觉到、继而承认婚姻中的难受,之后丈夫的满意度才开始下降。而且,男性对调节因素也不敏感,简白说,就是女性以为自己为婚姻付出了很多,但丈夫可能感觉不到。在心理危机方面,多数女性是慢慢陷落型,而男性是瞬间崩塌型。女性敏感,在彻底陷落之前,一定已经挣扎了很久,男性迟钝,也许在没顶前一分钟,还自我感觉良好。一旦遭遇心理重创,男性的恢复期一般也比女性长。可见男性刚而易折,心理的自我预警和保护能力相对较弱,从刚到折之间的缓冲带太短。
男性这种后知后觉的心理“缺陷”如果说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它可以帮助男性尽可能摒除干扰因素,专注于追求成功。话说两个小孩早恋了,往往是女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下降,男孩子就不怎么受影响。是不是男孩子谈恋爱不用心啊?还真不是的。自动摒除心情因素对所谓“正事”的干扰,正是男孩子的天赋所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男人和女人,他们的成就动机高于普通人,那是因为他们心理上的男性化程度高。决定一个人成就动机的,不是生物性别,而是心理性别。心理上的性别有四种: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和无性化。其中以男性化和双性化的成就动机最高。同理,如果你作为一个男性却有着敏锐的心理体验能力,意味着你心里的女性化水平较高。这么看来,生存能力最高的当属心理上的双性化人,原因就是他们把追求成就和自我保护两种性别的优势合二为一了。
回到拼爹时代,我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儿的?为什么一定要拼爹呢?有必要吗?没有必要吗?为什么拼的是爹不是妈?地球和它上边所有的生物,大的生命主题无非是两个:安全和发展。前者是母性擅长的事,后者是父性擅长的事。没有一边,就没有另一边,两方面相倚相生,偏一边废一边的话,慢慢就不平衡了,也就变态了。拼爹时代无疑是个变态的时代。拼爹的心理学意义,在于过度强调、倚靠发展,安全不在其位了。那么安全去哪里了?安全可能已经被绑架、被归并到发展里了。如果在一个社会里,当个普通人就不安全,不当特殊人就无以为人,人们只好拼命地求发展,指望以多出来的过剩的发展换取安全。一旦走上这个畸途,安全就会越来越难求取,一不小心就会掉落万丈悬崖,摔都摔死了,也就谈不到发展了。
拼爹时代的爹们,不仅要为一家老小狩猎野兽,还要储存果实、盖造房屋,比原始时代的爹们辛苦太多,但是不幸又保有了原始时代留下的后知后觉的天性,这样下来,不拼到慷慨就义也难。在自然进化成双性人之前,斗士们要想在重压之下一身安好,不妨去关注、聆听自己的女人,她的紧张就是你难以言说的紧张,她的沮丧就是你尚未觉察的沮丧。如果顺利,她完全可能成为你的皮肤、传感器、护身符如果不顺利,全面的崩溃也可以从一个小小的表面感染开始。而整个社会撤销变态的发展期待,给普通人以足够的安全,才是斗士们最后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