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放慢步伐是为了走得更稳健
2013-05-14何亚非
何亚非
最近关于中国经济的报道很多,不少西方媒体纷纷评说中国经济这个“巨人”放慢步伐,开始走下坡路,甚至上升到理论高度,说“北京共识”已失去光环,金砖国家经济都在减速,“华盛顿共识”将卷土重来。那么我们究竟怎么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呢?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分析了中国经济形势,核心的看法是:中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没变,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
我们不是盲目乐观。困难确实不少,有的甚至还十分严重。目前,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美国经济复苏势头逐步趋于稳定,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美元回流本土,将加重发展中国家的信贷紧缩;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经济增长连年萎缩,面临欧元区“散伙”的危险;日本二十多年经济停滞不前,“安倍经济”后劲不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纷纷调低这些国家2013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将仅增长3%。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困境使全球经济环境恶化,总需求持续下跌。
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分别增长7.8%、5.6%、2.5%、2.5%。2008年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占全球的2/3,到了2012年则略少于1/2,今后5年大致会停留在这一水平。由此,英国《经济学人》断言,中国经济已经到达一个重要的拐点,“快轨道前进”的年代已经过去。
温故而知新。今天的全球经济版图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总量2012年达8万多亿美元,为美国的50%强,稳居世界第二。就发展中国家总体而言,从90年代后期以来,73%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年均超过美国3.3%,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些国家增速仍然超美3%左右。而在1960年至1990年期间只有30%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好于美国。
世界经济力量变化的面也越来越广。美国高盛公司最近提出“新11国”的概念,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土耳其、尼日利亚和孟加拉等。这一集团合计人口有13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到美国的14%。
让我们回头来看中国经济的情况和前景。首先,自然是经济增速,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略有下降,但在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内。
可喜的是,经济调整已经初步见到成效,主要表现在服务业的加速增长。今年头六个月,服务产业同比增长8.3%,高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7.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达到45.3%,比去年年底提高0.7个百分点。过去长期是后者增速高于服务业。今年这一历史性的逆转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结构开始向服务业倾斜。据耶鲁大学罗奇教授分析,服务业发展起码有三大好处:增加新的劳动收入来源,这是消费的支撑;使经济增长更可持续,以缓解制造业和建筑业高速发展带来的过度资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可以扩大经济基础,减少不平等现象,缩小贫富差距。
再看经济核心指标之一的就业情况。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2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80.6%,为近几年来的新高。外出农民工达到1.7亿人,同比增加444万。因为对吸纳劳动力更强的服务业的增长加速,目前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能容纳140万~150万人就业。过去一个百分点只能带动80万~100万人就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好处已经显现。这样,年均7%的经济增速就能创造大约1000万就业机会。
不少人担心中国的金融泡沫包括地方债务问题。瑞银经济学家估计,目前中国总的债务达17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10%,比四年前增加了50%。其中公司债务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13%, “影子银行体系”和地方债务平台问题也很严重。事实如何呢?中国金融泡沫虽然存在,但爆发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很小。原因是,中国有庞大的个人储蓄和外汇储备,依然实行资本管制,而且真正的外债量并不很大。即便有1/3贷款违约,救援成本也只会使政府债务增加7个百分点,仍在可控的60%区间内。就地方债务而言,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大多投资于基础设施,形成实物性资产,而且地方政府有大量其他资产和国有企业,清偿能力较强,不会出现美国底特律那样破产的情况。
要取得经济转型的成功需要好的发展战略、相当一段时间以及政府和民众的意志和决心。这三点中国都具备。经济发展战略言简意赅,就是稳中求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具体到眼前工作,那就是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三者有机统一。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所在。我们众志成城,努力奋斗,这一目标就一定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