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脑中风”防治之网
2013-05-14陈纪英
陈纪英
62岁的河南农民马东患有高血脂症,酷爱吸烟, 没人提醒他,这些将导致他更容易患脑中风。脑中风突然来袭的时候,他付出的代价是终生偏瘫,还有高额的治疗费用。
像马东这样的人很多。2013年,在河南新密的一个小村子中,超过40岁的村民有1000多人,其中30多例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患者。这是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医生在河南新密农村拿到的脑卒中筛查结果。他们所患的脑卒中,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发病者约30%会因此死亡,而剩下70%的生存者中,大多有偏瘫失语等残障。
2013年6月13日,郑大一附院与GE医疗中国共同合作的“脑卒中筛查防治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在郑州启动,将搭建一个脑卒中筛查防控三级网络。 这正是GE医疗3月宣布“关爱先行”市场战略,推动重大疾病筛查防治以应对行业挑战的重大举措之一。
假设马东提早进入这个筛查防治网络,他将很大可能避免瘫痪和高额治疗费的厄运。
脑卒中重在防控
包括脑卒中在内的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头号杀手”。2012年,由慢性病导致的死亡数已占中国居民总死亡人数的85%。
其中,脑卒中患者的增速惊人。1980年以脑卒中为诊断出院的患者仅1万,2008年则为200.44万。患脑卒中活不好、死不了,是最没有尊严的疾病,而且一人中风,全家“瘫痪”。
全球有70%~80%的医疗资源被用于晚期疾病的管理,而脑卒中的治疗费用也极为高昂。在美国,脑卒中直接和间接的治疗费用每年超过了500亿美元。而在中国,2003年,脑卒中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达到374.52亿,其直接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幅度为18.04%,远超GDP增幅。
关于未来也并不乐观。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发布的报告,在中国,未来20年里,40岁以上人群中,慢病患者(心脑血管病、慢阻肺、糖尿病以及肿瘤)人数将增长2~3倍。
“如果不对脑卒中等慢性病进行防控,现在是高速增长,未来将爆发井喷!”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下称“脑防委”)巢宝华处长表示出他的担忧。
新医改提出“注重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将“预防”和“康复”提升到与“治疗”同等的地位。2010年12月, 原国家卫生部将脑卒中筛查和干预项目列为我国“十二五”慢性病防控的重大项目。有报告显示,预防1000 次脑卒中发作,可节省约2 .6亿 元的医疗费用。
为了满足对卒中后护理康复的巨大需求, GE医疗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采取行动。2013年3月,GE医疗推出的关爱先行战略,提出将联合行业合作伙伴应对慢性病的严峻挑战, 大力提倡“早发现、早诊断”的公众意识,引入高端技术和产品,资助重大科研项目,在中国建立心血管、脑卒中、乳腺癌三个关键疾病的筛查防治试点项目。
全社会共建防控体系
“我们抓脑卒中的筛查和防控,就等于牵住了我国慢病防控的牛鼻子,抓住了慢病防控的龙头。”2011年4月,前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工作进展汇报会”会上说。陈竺同时担任脑防委主任。
脑防委成立于2009年6月。2011年,脑防委开始计划在全国建立300家基地医院,每家基地医院与5~10家二级医院对接,而每家二级医院再连接3~5家一级医院,形成脑卒中筛查网络三级筛查防控网。
郑大一附院正是基地医院之一,因为农业大省河南正是脑卒中的高发区域, 而河南省也正是国家的慢病防治的示范点所在地。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GE医疗的相关人士开始与脑防委接触。今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脑防委副主任王陇德与GE医疗大中华区总裁段小缨公开宣布参与并支持“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
而作为双方合作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首个重大举措,6月16日在河南郑州,在脑防委和河南省卫生厅的见证之下,郑大一附院院长阚全程、GE医疗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邱丽孟等,共同启动了河南省“脑卒中筛查防治体系建设试点”项目。
邱丽孟表示:“在此项目中,GE医疗将提供包括技术、设备、系统研发服务和相关培训的全套整体解决方案,用于该脑卒中筛查防治体系的全面建设,与医疗工作者一起应对脑卒中的威胁。同时,GE医疗还利用自身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帮助医院打造信息化系统,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新密农村脑卒中患病率的严峻形势让阚全程等念念不忘。因此,该项目的二级医院选择了新密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一级医院选择了郑州市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新密市大隗镇中心卫生院的合作,搭建了针对脑卒中的三级筛查防治体系。
如果马东进入了这个筛查网络,那么,乡镇卫生院将对他初步筛查,同时帮他建好个人健康信息的电子档案。而二级医院可对他进一步诊断,以确定治疗方案。
一周后,马东就能回家,继续他正常人的生活。在这个过程当中,乡镇医院将会对马东进行日常的健康管理。而且,由于三级医院之间建立了便捷的信息系统,由一、二级医院收集马东的静态和动态的超声影像及心电数据等,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传输和保留下来,医生可通过信息系统对马东进行随访管理。
GE为整个三级筛查项目提供了行业领先的脑卒中解决方案, 包括了专业的心脑血管彩超、静态及动态心电图机,以及脑卒中信息管理系统。在一级和二级医院的筛查和诊断阶段,GE的心脑血管专业彩超对如颈动脉等部位的血管有优异的成像效果,可确保筛查诊断的准确性,而针对偏远的基层医院有便携式彩超,便于医生出诊。心电图机对包括房颤在内的心率失常有非常精准的诊断效果。
“整个脑卒中的防控体系中,信息平台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后期随访管理和一二级医院医生培训方面。GE公司的参与和支持非常恰到好处。”负责整个项目执行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徐主任表示。
郑大一医院计划对于高危和低危个体开展动态管理,每三个月随访一次。GE公司负责打造的脑卒中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GE工业互联网技术,针对脑卒中筛查及管理特点专门开发的系统,可以实现包括超声、心电在内的诊断图像及结果实时进入系统,实现对高危人群的筛选,对所需筛查数据的输入及管理,患者的跟踪随访动态管理和质量控制。同时,改变了以往一二级医院靠人工输入患者数据的方式, 实现更快、更准确的信息存储分享, 减少误差, 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河南省信息化建设的领头羊,郑大一医院在全院级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打造区域协作平台,实现了急诊救治、院内治疗管理、远程教育,并将整合脑卒中的筛查、诊治和随访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健康管理和质量控制。 该平台已经网络全省100多家医院。
尽管形势严峻,但并非没有胜利的可能。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脑卒中的人群防治,至2004年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了60%;在过去四十年间,脑卒中的发生率在发展中国家增加了一倍,而同期在发达国家降低了42%。
医疗关爱应对行业挑战
作为全球领先的医疗技术与服务供应商,GE医疗一直积极推行“健康创想”的全球战略,不仅为患者提供领先的诊疗设备,还为促进社会公众健康提供贯穿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全程关爱。
2013年3月23日,针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GE医疗在中国正式推出“关爱先行”全新市场战略。GE医疗从“关爱患者个体”“应对行业挑战”和“提倡公众早健康”三个层面,秉持关爱之心,大力开发创新医疗技术及解决方案,通过聚焦重疾应对、工业互联网和人才培养等举措,提供丰富、适宜的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医疗机构提供值得信赖和托付的医疗服务,积极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癌症、脑卒中、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社会化疾病,GE医疗设计了涵盖疾病的早期预测、诊断、治疗、监测,及贯穿其中的全程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以脑卒中筛查与防控整体解决方案为例,该方案标准化的急诊治疗和康复护理系统,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未来三年,在“关爱先行”战略推进的五大举措中,针对行业挑战,GE医疗中国将与行业伙伴合作,引入高端技术和产品,资助重大科研项目,在中国建立心血管、脑卒中、乳腺癌三个关键疾病的筛查防治试点项目,以及一个三级远程医疗试点项目和一个全科医生试点项目。
河南“脑卒中筛查防治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作为首个脑卒中防治试点项目,将成为一个探索行业紧密合作,共同应对重疾挑战的新模式。
(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马东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