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十年:改革需要智慧与勇气

2013-05-14赵杰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温家宝新闻周刊政府

赵杰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本届政府最后一次作政府工作报告。

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温家宝在指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也坦言其间“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这份约一万五千字的报告,是十年来篇幅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看来,这份报告“总结以往得失比较到位,定位今后走向比较准确”。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还特别指出,报告字里行间表达了“进一步改革的强烈意愿”。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则对《中国新闻周刊》评论称,报告“全面、客观”,其中提到的问题,反映出本届政府的改革意愿与结果之间尚存差距,同样隐含对新一届政府的较高期待。

五年大考,总结得失

温家宝在报告中用“极不平凡”来概括过去五年。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国内遭遇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因素影响中,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有目共睹:国内生产总值由26.6万亿元增至51.9万亿元,跃升至世界第二位,年均增速为9.3%;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至11.7万亿元,增幅约两倍。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政务学院副院长倪星认为,假如以公共财政收入数字作为考量指标之一,那么可以看到,过去五年本届政府的一个主要执政理念,就是致力于搭建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共服务框架。

报告在这方面着墨较多,体现在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科文卫体等公共事业,以及保障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等方面。过去五年,中国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学生;建立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全覆盖。

与此相适应,政府推进一系列关键领域的改革。在政府机构改革方面,初步建立了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框架,增强民主决策过程,健全公众参与等政府决策程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报告还总结了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少。

承前启后,船入深水

2013年是承前启后、至关重要的开局之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 温家宝总结道。

汪玉凯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温家宝的上述表述,可理解为对即将产生的新一届政府的工作期待。“十八大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就以全新的工作作风受到关注,无疑被寄予厚望。”

温家宝着重强调了四条工作建议,涉及经济、民生与改革。其中关于改革的表述备受关注。受访专家认为,温家宝在叙述中先谈体会,然后强调未来要“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深入推进改革”,隐含之意是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比以往更多的智慧和更强的信心。

“对于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定位非常准确。”王长江坦言,自己关注的唯一重点就是改革,并且是政治体制领域的改革。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温家宝所列举的十一项问题中,无一不需要从政治体制角度加以设计和思考。

对于问题产生的原因,温家宝归结为三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的。至于其中“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两个痼疾,王长江更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是根除问题的不二法门。

《中国新闻周刊》获得的来自民建等七个民主党派的所有提案,无一不直指改革,其中较为集中的建议是有关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权力约束和反腐等。在3月3日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强调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应“建立健全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同样向《中国新闻周刊》强调,“深水区”的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但是改革难度越来越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各项问题,都直接依赖于改革的突破。”

统筹改革,重中之重

结合温家宝所提及的问题和建议,王长江认为,其理清了此前各界围绕改革而生发的两大争议:是否需要改革?改革孰先孰后?

“报告使得第一个问题形成共识,那就是改革不容置疑。”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至于第二个问题,还是要坚持统筹改革,而不应过度偏向任何一个领域。但是,目前当务之急,无疑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

对于新一届政府未来五年的工作,王长江如此建言:未来一段时期要有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其路径在于“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动一直相对滞后的选举环节;在权力配置上实现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分开和独立。将竞争性选举推至县级层面,从而奠定并提升政府公信力。

至于2013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王长江称,当务之急是建立中央层面的改革主导机构——中央改革委。这也是他在今年“两会”提出的提案,题为《建立中央改革委员会,加强对改革的设计和统筹》。无独有偶,辜胜阻同样建议成立由中央直接领导的权威的、独立的、超越部门的中央改革领导协调机构,从高层进行改革设计和统筹规划。

关于成立独立的领导机构来主导改革的呼声,近两年已日益强烈,只是建议方式各异。一种观点建议恢复此前被撤掉的国家体制改革委;一种观点建议升级现有的国家发展改革委;还有一种观点就是重新设置独立的改革主导机构。

王长江的建议基于当前改革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即既得利益者。“温家宝所提到的体制机制问题,实质上是权力配置的问题。”他认为,长期以来,权力配置不科学导致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使得改革缺乏独立统筹带领,在推进中完全变味。因此,落实改革任务,实际上就成为了各个部门争夺权重、瓜分利益的过程。

“曾经的国家体改委、现在的国家发改委均不能胜任(统筹改革的任务),因为其功能侧重经济,人员构架不够独立。”王长江在提案中建议,中央改革委可考虑由30~50人组成,主要包括三部分人:学者;有全面领导工作经验的退下来的老同志;党外人士。参加者应尽量避免有明显部门背景。此外,不宜从各部门平均抽调力量,以最大限度降低部门利益对顶层设计的影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白智立则认为,鉴于改革对象是已具规模的既得利益格局,今天的改革已不能简单寄望于某个部门。但他也表示,“由多元主体形成组合机制,集体参与并推动改革或可尝试”。

辜胜阻所提供的建议,是“一揽子”改革计划。首先,坚持由高层推动,自上而下改革;其次,应立足长远战略,不受当下权宜之计影响;再次,坚持治本;最后,坚持系统设计。

他提醒说,应避免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政策;破除改革目标的“应急化”,防止改革停留在部门层面的“小修小补”;破除推动主体的“部门化”,防止让既得利益者控制改革方向,防止部门利益对改革的锁定。

此外他还强调,深化体制改革不仅要重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还要切实推进政府体制、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金融体制、财税体制等重点领域的改革。

猜你喜欢

温家宝新闻周刊政府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温家宝地质笔记》出版发行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