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是北京的吗?
2013-05-14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
去年夏天的时候,做过一期关于异地高考的节目,那个时候,二十多名反对外地考生的家长已经坚持在教育部以及北京市教委上访一段时间了。只是当时的媒体和网络上对他们这个群体以及这个话题的关注,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密集。
和一个北京的司机聊起这个问题,其实是他主动提起的,因为他看到我在微博上谈论这个话题。当然,我更想听听他的想法,毕竟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他想了很久,因为直到此刻,他都觉得非常矛盾。作为一个北京人,当然希望维护自己的利益,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升学的时候,能够少一些竞争。但是另一方面,他又问自己,到底怎样才能算是北京人。“看看过年的时候,‘非典的时候,北京还剩多少人?”他眼中的北京,本身就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如果对这些来到北京寻找机会的人们如此抗拒,那还称得上北京吗?
“其实有没有一个可行的方法?比如可以在北京参加高考,然后按照户口所在地的分数线录取?”
司机提出的这个方法,其实也是不少人的想法。至少这可以解决户口不在父母工作地的学生的考试问题。很多父母现在遇到的困境是,回老家参加高考有很多程序上的问题,结果要耽搁孩子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还有一点,因为试卷的题型不同,回到老家,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当地的学习内容。
争议的最终目标,自然是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法,但大家也很清楚,这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而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面,有一个个的家庭,他们的孩子,要么选择和父母分离;而在一起,则要承受未来的不确定性,甚至还有歧视。
反对异地高考的人会觉得,是父母为了自己非要留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他们不愿意为了孩子做出牺牲,或者父母可以有其他的选择,比如把孩子送出国。但是能做这些选择的,还算是有能力的家庭,更多的,连这样的选择能力都没有。
我们需要寻找一个能够短期内解决问题的方法,基本原则当然是要公平。对公平的认识,是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而改变的,可能提升,也有可能倒退。
在香港,只要合法连续居住六个月以上,就会获得香港居民身份证,而这张身份证意味着,可以享用香港的公立医院、公立学校等公共服务。在美国,如果上州立大学,居住在本州的居民可以享受到名额以及学费的好处。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钱来自于本地的纳税人,本地居民优先,并没有任何不公平的地方。
问题是,如何界定本地居民。一定要有户籍?还是以连续居住多少年的时间计算?或者可以看看纳税证明,既然购房购车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为何高考不行?毕竟这些孩子的父母在居住的城市尽了纳税人的义务,现在要求纳税人应得的权利,不也是合情合理?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其实也是那位北京司机问我的:北大清华是北京的吗?一所全国性大学,如果所在地的名额特别多,是不是应该让全国的纳税人明白,这是为什么?
【原载2012年第41期《南都周刊》】
插图 / 异地高考方案 / 焦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