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有类”乎?
2013-05-14马以鑫
马以鑫
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口号和目标:“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第十五》)那就是说,不管出身如何,高贵还是贫贱,聪慧还是愚笨,都可以而且应该接受教育,同时会在教育中有所提高、有所改变。后来的人,就把“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称作孔子的两大教育思想和方针。对此,继孔子之后的荀子就说过:“和之璧,井之厥,玉人琢之,为天子宝。子贡、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仪,为天下烈士。”(《荀子·大略》)也因为这样,孔子有闻名天下的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的巨大影响就在于,中国后来的教育史,基本上走的就是“有教无类”的道路。
但是,现在的事情却有些麻烦了。有一家教育机构,把有学习问题的学生竟然分为十类:目标缺乏型、不能坚持型、习惯不良型、信心不足型、偏科拉分型、死记硬背型、基础薄弱型、思维偏慢型、心理叛逆型、厌学放弃型。“天哪——”,这是别出心裁、一网打尽,还是故弄玄虚、耸人听闻?
还是幼儿、少儿,或者刚刚豆蔻年华、天真烂漫的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不太如意的,真有这么十种类型?且不说这些分类是否合理,其中,光是一个基础薄弱,大概就能概括许多,而目标缺乏和不能坚持,究竟又有多少区别?于是,一个有着“有教无类”光荣传统的中国教育,怎么就遭遇到“教而有类”的挑战?
可不能小觑这么一个教而有类,因为这足以吓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不如意,十种类型放在面前,就会让人对号入座、惊悚恐惧。是呀是呀,就是呀,终于是请君入瓮、自投罗网。世事不懂的孩子,也会被吓得一愣一愣。是呀,可不是呀,是第五种,还是第九种?这还可以美其名曰“个性化”、“有针对性教育”呢!果然,令人叫绝的是,既然分出了十种类型,那么,就有每一种类型的点穴妙方,什么“体能定力训导”、“心智成长引导”、“亲子关系疏导”等,新名词一大堆,琳琅满目,不一而足。于是,还不乖乖掏钱,赶紧呀!
老实说,教育的一种大失误,就是用各种名堂给学生分类。一个小孩还在各方面的发展成长期,很多东西都远未定型,现在,却有人这么分那么分,不仅对孩子的现在,还有将来,都是极大的伤害。
我又想起了五百年前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留下的一句名言:“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大教学论》)联系实际,我觉得奇怪的是,我们好像很多方面都和这样的要求和期望完全相反。
麻烦的是,社会上有些人一直紧紧瞄准着教育这个市场,千方百计、冥思苦想地要在学生和家长身上捞钱,以肥自己。瞧,不就有了这么一个“教而有类”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游走四方!
这样的招生广告,祸害可不是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