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过家家”
2013-05-14陈乃举
陈乃举
中央作出转变作风的“八条规定”之后,各地立马跟进,转变作风初见成效。然而,人们还是心存疑虑:此番转作风会不会是“一阵风”,虎头蛇尾,来得快走得也快?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已往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作风问题年年讲,作风建设年年抓,但年年都是老问题,转来转去,年年都是老样子,群众称这转作风像是小孩“过家家”。
“过家家”是小孩子模仿成年人玩的游戏。孩子们像模像样地扮演各种角色,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演绎他们理想中的家庭生活或社群生活。孩子们“过家家”只是玩。现在,某些地方和单位的转作风,很有小孩子“过家家”的味道。
写到这,不禁想到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费曼讲的一个小故事:在太平洋岛屿上有一些土著人,二战时美国把太平洋岛屿当作中转站,飞机经常在那里升起降落,土著人看到那些戴着耳机的人指挥着,飞机就下来了,还空投了很多东西。二战结束后,美军撤出这个岛屿,飞机就不再来了。那些土著人琢磨飞机怎么不来了呢?我们是不是也能想办法让飞机飞过来呢?他们看到当时美国人戴着耳机对讲,飞机就在跑道上降落了,于是就自己开辟跑道,把树木砍掉一点,空出一条路,然后再用木头造了个类似对讲机的东西套在耳朵上,发出哇哇的声音。可想而知,怎么折腾也招不来飞机。
在我看来,土著人这样做,很像小孩子“过家家”,他们缺乏知识,亦可以理解。转作风就不同了,如果认识不到位,满足于讲话不超多少分钟,文稿不超多少字,出行不搞迎来送往,会场不摆放鲜花、不打横幅等,以为这样就实现了作风转变,显然是不够的。为什么矿泉水瓶装茅台、红塔山盒藏“熊猫”、吃喝风转向内部食堂和个人会馆……就是因一些人做表面文章,没把转作风当回事。转作风不能搞“过家家”,玩花样。要认认真真地改,扎扎实实地转,不能只说不做,阳奉阴违,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解决好“不以为然”和“只说不做”。坚决防止和克服“强调之时抓一下,强调过后放一下,出了问题紧一下,形势好了松一下”的现象。防止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