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滨海城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基于GM(1,1)模型
2013-05-13吕俊芳李悦铮江海旭
吕俊芳,李悦铮,江海旭
(1.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锦州 121013;2.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大连 116029)
辽宁省滨海城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基于GM(1,1)模型
吕俊芳1,2,李悦铮2,江海旭2
(1.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锦州 121013;2.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大连 116029)
旅游指标建模与预测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已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以辽宁省滨海6城市2000-2009年入境旅游统计资料为原始数据,建构旅游指标GM (1,1)灰色预测动态模型并进行模型精度检验;对预测结果分析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基本一致,进而利用该模型对辽宁省滨海6城市2011—2015年入境旅游指标进行预测;最后提出辽宁省滨海6城市入境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GM(1,1)模型;入境旅游;发展研究;滨海城市
邓聚龙教授1982年创立灰色系统理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形成以系统分析、信息处理、建模预测、决策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系统体系,广泛应用于工程控制、经济管理、社会系统等众多领域。国内有些旅游专家、学者利用灰色预测法对旅游业发展进行灰色预测,例如:陈白璧、裘晓雯的福建省生态旅游主要发展指标的灰色预测[1];慎丽华等的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农民旅游市场预测分析[2];王道林的灰色理论在黄金周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预测中的应用等[3]。
1 辽宁滨海城市入境旅游发展优势
辽宁省是中国最北部的沿海省份,地处中国东部,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以 “满韵清风,多彩辽宁”的旅游主题闻名海内外。中国第一个 “全球500佳”城市大连以 “浪漫之都”闻名于世,以 “三沿”著称的中国最大边境城市丹东,新中国第一缕曙光升起的锦州,以苇海、鹤乡、红海滩闻名的 “湿地之都”盘锦等,都是入境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粗犷豪放、包容大度的关东文化孕育了带给人们酣畅淋漓笑声的二人转和小品。丹东的江、大连的海、锦州的酒、营口的港、盘锦的鹤、葫芦岛的沙、兴城的城、庄河的沟,都无不让人拍案称绝。辽宁省下辖14个省辖市,其中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为沿海6市,这里交通便利、气候舒适、环境优良,为入境旅游发展提供支撑。
1.1 区位优越和交通便捷
辽宁省是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东北亚的关键地带。濒黄海、环渤海,海上通商历史悠久;沿辽河、鸭绿江两大水系,东西水路四通八达;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铁路和密度最高的公路,往来畅通;依托沈阳、大连、鞍山、丹东、锦州、朝阳六大机场的航空运输快捷方便;海运主要在营口、大连、葫芦岛、锦州、丹东五大港口。2009年9月辽宁开通了全国最长的滨海大道。大连、营口等港口已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依托沈山、哈大等干线铁路,形成较为完备的疏港和支线铁路运输网络;沈大、沈山、丹大、盘海营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区内;大连、丹东、锦州3个空港已开辟87条国内航线和46条国际航线。
1.2 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辽宁省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世界遗产6处,到一宫三陵体会满韵清风,感受皇家风范;去人参产地熏陶高句丽遗风;登一片石水上长城追寻过往的金戈铁马,都是海外游客非常喜爱的旅游项目。辽宁省有国家优秀旅游城市16座;5A级旅游区3处;4A级景区6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处;国家森林公园29处;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5处;国家级工业示范点21处;国家级农业示范点34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9个。“国门名城”丹东,“浪漫之都”大连,“温泉名城、渤海明珠”营口,“湿地之都、三宜之城”盘锦, “锦绣之州、英雄之城”锦州,“活力之城”葫芦岛,六地连片成带,突显避暑、游憩的多彩海上辽宁。
1.3 旅游供给具有规模
2010年末,辽宁省滨海城市40个区市县:旅游总收入占全省48.57%,入境旅游者占全省55.8%,外汇收入占全省55.16%。滨海城市40个区市县拥有国家优秀旅游城市8座;5A级旅游区2处;4A级景区3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处;国家森林公园14处;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4处;国家级工业示范点9处;国家级农业示范点21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4个。入境旅游以大连和丹东为主。2010年末,仅大连A级旅游景区达到36处,其中4A级11处、5A级2处 (老虎滩和金石滩),全市拥有旅游宾馆 (饭店)230家,其中星级宾馆 (饭店)184家;旅行社353家,其中出境旅行社20家。全年举办展会100个,展出面积101.62万m2,展会平均规模保持在1万m2以上。参展企业25908家,其中境外参展企业1984家;参展商95549人,其中境外参展商7406人;参观人数573万人次,其中境外参观人数2.2万人次。
2 GM(1,1)模型建构
设时间序列X(0)有n个观察值,X(0)={X(0)(1),X(0)(2),…,X(0)(n)},通过累加生成
预测公式的精确度检验可由表1给出。如果p和c都在允许范围之内,则可以计算预测值。否则通过分析残差序列,对公式进行修正[]。
表1 灰色预测精确度检验等级标准
3 滨海城市入境旅游发展预测模型
根据 《辽宁省统计年鉴》和 《2010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滨海6个城市2000—2009年入境旅游数据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辽宁省滨海6城市入境旅游情况
灰色预测模型建模时,原始数列可能出现“激励点”。所谓 “激励点”是指由于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森林大火、科技发明等突发性事件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突变的点。考虑模型的预测精度,可将 “激励点”予以剔除[4]。2003年因突发性 “非典”影响,辽宁省滨海6城市入境旅游者大幅下降,即可认为2003年是个 “激励点”,将其剔除。因此,本模型构建的原始数列为:滨海6城市入境旅游者X(0)={39.4875,50.593,61.1043,68.2008, 81.4452,97.9530,119.003,142.2628,168.8798};滨海6城市旅游外汇收入X(0)={25649,32648.3,36973,40465,47662,57328,73773,89398,104349}。
将2000—2009年原始数据序列输入DPS9.50软件,选择灰色系统方法GM(1,1)模型,将灰色预测参数进行设置即残差数列类型为原始数列残差,预测时间长度为6,残差重复建模次数为4,得到辽宁省滨海6城市入境旅游者和外汇收入的建模过程见表3和表4。
表3 辽宁省滨海6城市入境旅游者建模过程
根据《2010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实际资料,2010年辽宁省滨海6城市入境旅游者为201.7万人次,预测结果200.43699万人次与实际数据基本一致。
表4 辽宁省滨海6城市旅游外汇收入建模过程
根据 《2010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实际资料,2010年辽宁省滨海6城市旅游外汇收入为124669.1万美元,预测结果123760.47263万美元与实际数据基本一致。
表5 辽宁省滨海6城市入境旅游指标预测结果
4 滨海城市入境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紧扣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发展战略
辽宁沿海经济带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开发历史,丰富的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网络,入境旅游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呈现东强西弱不平衡发展状态。辽宁滨海6市接待入境旅游者在整个辽宁省占据半壁江山,但以大连、丹东为主,占滨海6市70%以上,其余4市总和不到30%。其实,在发展入境旅游的条件上辽宁东西滨海差别不大,为改变东强西弱的不平衡发展状态,必须实施入境旅游发展的整体开发战略。
辽宁滨海6市在入境旅游方面彼此之间实际处于竞合关系,根据辽宁沿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和开发利用现状,紧扣政府主导的 “多彩辽宁,海上辽宁”主题,依托山、海、河、湖、港、林、湾、岛、泉等,海陆联动挖掘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整体效益实现区域整体协调开发,取长补短,多赢互利,共同构建强盛辽宁沿海经济带。
4.2 发掘滨海文化资源,提升综合效益
辽宁滨海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海洋文化品牌,发展新型文化创意旅游业态,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的融合是2011“中华文化游”主题年的发展主流,辽宁滨海六市可整体打造“海洋文化创意旅游”项目。结合旅游6要素,借助于辽宁沿海的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积极发展工、农业旅游;通过建设各种训练基地和开发体育竞技类创意主题公园,发展体育健身旅游;还可通过对中医医疗、温泉保健等康体功能的挖掘,发展医疗保健旅游以及包括修学旅游、科技旅游、自驾车游、会展旅游等在内的旅游新兴业态。以文化创意旅游改变传统旅游的静态和单调,引领旅游消费新时尚,培育新增长点,提升滨海旅游综合效益。
4.3 政府主导建立多元营销机制
辽宁滨海入境旅游在营销策略方面,应实行政府主导与公共营销相结合的积极营销策略,强化滨海旅游城市和旅游品牌宣传,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灵活多样的营销机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针对性强的宣传促销,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5]。在营销措施方面针对不同海外客源市场需求,确定不同的宣传促销主题,宣传推介辽宁滨海旅游区的特色文化、度假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等特色专项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政府主导加强辽宁滨海入境旅游方面与国际旅游机构、国内重点旅游区的友好合作,联合营销;调动旅游景区、旅行社和大企业参与开发国际旅游市场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加大远程市场的开发力度,通过完善目的地与客源地旅游交通的便捷性和信息交流的技术平台进行联合营销,打造一体化的中国北方滨海旅游新形象,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
[1] 陈白璧,裘晓雯.福建省生态旅游主要发展指标的灰色预测[J].林业资源管理,2009(4):105-108.
[2] 慎丽华,韦铭,郭莎莎.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农民旅游市场预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282-1283.
[3] 王道林.灰色理论在黄金周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预测中的应用[J].泰山学院学报,2004,26(6):6-9.
[4] 王红姝,张莹.黑龙江省入境旅游客源灰色预测模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6):108-109,128.
[5] 刘明,徐磊.我国滨海旅游市场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2):317-321.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提高辽宁滨海公路的旅游效益研究”(L11BJY017);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项目 “基于灰色系统法的辽宁滨海城市旅游发展研究”(2012lslktjjx-05);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近3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变迁动力机制研究”(12YJAZH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