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城市中的滨水岸线综合整治方法
2013-05-12董婷慧
董婷慧
(中山市规划设计院,广东 中山 528400)
1 关于城市水文化的重要性
水与人类的关系从人类诞生之日开始就密不可分。水是地球万物的生命之源,而最早期的城市往往是出现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域。水与城市的关系,既紧密又相互制约。在以农业为主导的古代中国城市中,城市建设普遍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宫城的护城河、隋唐运河的开凿、兴修水利工程等,将运输、提供生活水源,农业灌溉,人文建设完美的融为一体,成就了千年的古中国灿烂文明。
但进入现代化工业社会后,由于单纯追逐经济效益最大化和便利化,许多中国城市的建设抛弃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用野蛮的方法破坏了很多山水城市的自然肌理,将许多河涌拦腰斩断,并在建设中只单纯考虑河渠排洪功能,沿河涌大肆建设工业厂房,仅仅为了便于对河渠直接排污。城市的自然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且由于河岸硬化大大削弱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对整个城市面貌产生巨大影响。
城市兴盛于水,同样也可能衰败于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忽视城市水环境的保护,将最终导致城市丧失其深刻的历史感,丰富的层次空间感,最终导致传统文化价值的遗失。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对城市山水空间肆意蚕食的做法是浅薄和不负责任的。
2 沿河岸线塑造的重要性
目前,文化特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备休闲、绿色于一体的滨水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新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健康生活代表的一种方式,也是城市特色与品质的标志之一。构建形态各异、辅以变化的各种滨水驳岸及亲水空间将大大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宜居品味,并能吸引人流并带动城市经济和文化价值的延伸。
3 目前中山市城市河涌岸线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对广东省中山市各个镇区进行详细调查后,综合目前城市河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水体污染重视不够,有些河涌仍然存在直接排污现象;(2)河涌护岸形式单一,多为梯形护岸硬化;(3)河涌岸线缺乏运动健身、近水触水、举办文化娱乐纪念庆典活动的亲水设施;(4)人文景观特色不鲜明,缺乏标志性建筑物;(5)河涌岸线缺乏慢行道建设;(6)文化体育等设施配套不足;(7)缺乏与河涌结合设置的商业服务设施;(8)工业厂房占据城市生活岸线;(9)绿化植被不足,树冠投影覆盖率不足。
4 河涌岸线分类及规划策略建议
经过对中山市各镇区河涌的岸线调查,按建设情况可以将河涌驳岸的类型划分为城市休闲型岸线、美化垂直居住型岸线和自然生态型岸线。针对这几种不同类型的河涌岸线,也应采取相应的生态措施与工程措施营造出亲水景观的特色。
城市休闲型岸线
特点:滨河道路人车分流,步行道与车行道之间有较宽的隔离绿地。河岸的滨河绿地进深较大。
策略:防汛墙结合地块开发灵活后退,与沿线绿地统一设置,为市民提供日常休闲观景场所,改变僵硬的驳岸形态,增加驳岸层次。利用平缓的草坡和步道将游人引向亲水平台,可设置挑台、台阶、小码头等,丰富岸线变化及亲水活动。可在较宽敞的地方设置滨水广场、观景平台和亲水步道等,形成人与河流的互动。通过植被草坡向河流自然过渡。
建议:这一类岸线通常位于城市新建区和旧城改造区。具有人流集中持续,可改造空间大的特点。可沿河岸布置美食、购物、艺术、创意、影视、表演、展览等休闲商务产业模式。建设局部点缀一些有识别性的标示性建筑物,作为岸线景观中有视觉冲击力的标志性表现。重视河岸慢行道的建设,配以丰富的绿化层次,连接沿河各个景点,同时服务于沿河公共空间。建议绿化以常绿大乔木为主,结合水景、小品的布置形成视线通透的绿廊。
美化垂直居住型岸线
特点:沿河地块用地规划多为旧时的居住区,堤岸部分已经初步建成,大都为垂直岸墙式,缺乏生态性和亲水性。有一定的绿化,但绿化质量和效果不够理想。
策略:保留原有岸墙,通过绿化手段“软化”岸线。一是利用乔木下垂的树枝遮挡驳岸墙,二是岸墙作垂直绿化。建议适当降低栏杆或提高栏杆的通透性,以弱化岸墙的生硬感。同时增设水上挑台增加亲水感,并形成不同的滨水节点空间。
建议:这一类岸线空间有限,不可能空余出太多的用地做亲水空间,多采取利用现状,增加绿化层次感的手法解决岸线的单调感。
自然生态型岸线
特点:岸线内自然植被状况良好,现状多为自然的软基。
策略:对岸线进行适当的改造,以自然草坡形式为主,体现完整的以草丛、自然石和乡土植物为主的自然生态岸线,保持河道的自然生态演化过程。在土壤被侵蚀地段,用自然石及水生植物进行修复,也可设置密度较大的乔木形成富有特色的水上林带。结合现状塘基设置农路兼绿道功能,增强人与自然的亲近。沿河区域的农田用地发展定位为新的自然栖息地。这一区域将转变为有不同的栖息地组成的拼图,包括池塘、沟渠、树丛、矮树林及农作物。将成为新的休闲娱乐场所、自然保护区及水源涵盖的区域,即一种新的生态公园模式。同时可结合湿地景点设置人行栈道、栈桥以及活动平台,营造适合水鸟栖息的场所,同时也提供了进行观鸟活动的场所。
建议:这一类岸线通常具有原生态的生物景观,人工痕迹很少。建议保留保护其生态特色,只用简单的石头、水生植物等生态元素对其进行修复,对岸线的绿化植物进行简单的整治即可。河岸周边的植物类型应包含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湿地净水植物,体现郊野自然景观特色。
结语
利用水域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并充分利用水的多样性、可塑性,多角度、多层次地建立优美的亲水空间。根据现状河涌的特点,有区分的打造各类型河涌岸线的“生态、宜居、宜游”的人文环境,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与品位。
[1]张谊.论城市水景生态驳岸处理[J].中国园林,2003.
[2]翁奕城.论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2000.
[3]柴笑虹.城市滨水地区开敞空间规划设计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