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当代先进人物典型报道看地方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与传播力——以《广西日报》一版人物通讯的报道为例

2013-05-11文丨周燕琳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传播媒介议程日报

文丨周燕琳

(广西财经学院 新闻传播,南宁530003)

关于人物典型报道与媒体的传播力问题,是一个媒体议程设置与拟态环境建构的问题,考量媒体舆论引导力与传播力。

1 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与传播力

任何一家大众传播媒介都具有倾向性。也就是说,其所传播的内容及体现出现的政治立场都代表一定的阶级。因此,《广西日报》作为省级党报,传达的是党的声音,起到党的喉舌作用。在这个载体上,无论它采取何种报道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传达党的政策、方针、路线,传达党的宗旨与执政理念。

先进人物典型报道一直受到我国主流媒体的重视,通过人物典型报道,树立榜样,形成一股正面的强大力量,从而引导受众舆论——这对于构建健康、和谐、稳定的拟态环境起到促进作用。“新闻界的报道引发社会意见共鸣,主要来自新闻界的报道及各种言论,这是新闻活动的两个舆论要素。”“报道新闻是给公众提供对事件的某些正确理解,新闻界介入舆论,通过披露事件潜移默化地造成舆论氛围,反映或引导受众的认识,也是新闻的重要舆论要素。”[1]大众传播媒介每天都在进行议程设置。受众“则于无意之中感受着媒体在传递信息之外对信息重要性的评价”[2]。这种感受日积月累,于是“在潜移默化使公众关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逐渐与媒体趋于一致。”

显然,大众传播媒介能够体现出一股强大的传播力量,将一种“传播意见”形成声势,并渲染一种舆论气氛。关于议程设置,有学者认为可以细分为6个步骤[4]:(1)报纸突出报道某些事件或活动,并使其引人注目;(2)不同种类的议题需要不同种类、不同分量的新闻报道,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3)处在关注焦点的事件或活动必须加以“构造”或给予一定范围的意义,从而使人们便理解;(4)媒介使用的语言也能影响人们对一个议题重要程度的感受;(5)媒介把已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事件或活动与政治图景中易于辩论的次级象征联系起来。人们在对某一议题采取立场时,需要一定的认识基础;(6)当知名和可信的人开始谈论一个议题时,议题建构的速度会加快。

声势的制造并扩大,就先进人物典型报道形式的采用而言,一是设置专题下对同类先进典型进行系列报道;二是人物通讯配合消息、评论等多种报道方式在一个时期内对新闻事件进行组合报道;三是版面语言的运用对重要信息的突出与强调;四是新闻主题的突出性对受众注意力的抓取。同时,如果先进典型人物同一时期内被其他媒体形式,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转载并传播,榜样的声势力量将会呈几何化的扩大、增强,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到人们的话题当中,并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建立起某种观念。从这个层面上看,代表不同阶级的媒体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是舆论环境营造与受众的争夺战。

2 先进典型人物报道在主流媒体资源整合与议程设置中的运用

下面,笔者以《广西日报》一版作为研究载体,探索其2009-2012近四年间的相关报道情况,考察地方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对拟态环境的建构问题。

2.1 版面语言体现的强势区位对受众注意力的捕捉

表1 2009-2012年《广西日报》一版人物通讯数量及区位统计一览表(单位:篇)

2.2 近几年人物通讯报道总量由平稳发展到迅速提升

从图1人物通讯报道在《广西日报》一版的报道总数的统计看,该版2009-2011年三年的人物通讯报道总量趋于平稳,至2012年篇数总量呈现迅速提升之态。可见,对于人物通讯报道形式运用的重视程度。

2.3 集中性报道增强议程设置的传播力

从每个月报道的篇数统计情况来看,基本上集中报道的情况明显,且是以专题的系列报道为多。这种“集中火力”的报道形式,容易在一定时期内构成特定的舆论环境,形成公众的集体注意并形成思想意识的内化,从而达到大众传播媒介在议程设置下的传播效力与舆论合力。如2009年3篇以上的报道月份持续走了3个月,篇幅数量分别是12篇、6篇、6篇;2010年3篇以上的则跨度5个月,2011年跨度6个月,到2012年达到8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日报》2009年的人物通讯基本未出现加“蓝框”强调情况,而从2010年开始,人物通讯的版位不仅放在重要版位,而且开始频繁加蓝框,形成强调。由此可见,地方主流媒体对人物通讯报道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表2 2009-2012年《广西日报》一版人物通讯每月报道篇数统计

2.4 新闻标题彰显鲜明主题

一般情况下,新闻标题就是主题的外在体现,也是大众传播媒介议程设置下的突出表现之一。《广西日报》在专题报道中对人物通讯报道的集中性报道之紧致,是其特色之一。这种报道方式容易在一个时期内迅速形成强大声势。如在2009年该报有一个专题性的报道声势很大,“扎实推进党组织服务年活动”专题下,从6月20日至7月4日,每天在一版重要位置通过人物通讯的方式报道一类先进典型。14个连续不间断推出的典型报道,标题如下:扎实推进“党组织服务年”活动,让党员为绿城添彩——记南宁市西乡塘区环境卫生管理站党委(2009-6-20)、构筑坚实的战斗堡垒——记来宾市兴宾区实验小学党支部(2009-6-21)、做强做大海外市场打响“广西水电”品牌——记广西水电工程局安哥拉公司党工委(2009-6-22)、爱心使者志不移——记隆安县屏山乡农业服务中心党员黄秀明(2009-6-23)、不甘平凡乐于奉献的带头人——记灵山县丰塘镇平岭村委会主任邓丽珍(2009-6-24)、为百姓谋利造福——记三江梅林乡党委书记吴建军(2009-6-25)、“这是我应该做的”——记桂林市工商局旅游分局批发城工商所副所长庞绍忠(2009-6-26)、发挥老党员作用、真情关爱下一代——记北海市独树根东社区党委(2009-6-27)、扎实推进“党组织服务年”活动、瑶山赤子情——记八步区黄洞瑶族乡黄洞村村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冯荣飘(2009-6-28)、“爱国为民的好战士”黄胜新(2009-6-29)、党旗下,强起“玉柴”动力——记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党委(2009-6-30)、构建基层堡垒的排头兵——记钦州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长黄淑霞(2009-7-2)、一分权力十分责任——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党委书记罗彩梅(2009-7-3)、平凡岗位的一面旗帜——记优秀共产党员、广西八一铁合金公司修理车间党支部书记蒋忠(2009-7-4)等。在这里,人物通讯的声势可以影响受众的认知偏向,从而引导舆论。

2010年专题“打造战斗堡垒 建设时代先锋”,也是密度十分紧致,连续报道同一专题7篇:用生命照亮检徽——记桂林市优秀共产党员杜云(2010-06-25)、50分钟,挽救37条生命— —小记藤县大黎镇祥江村党支书黄自秋(2010-06-27)、危难中显先锋本色——容县六王镇龙头村党总支部抢险救灾纪实(2010-06-28)防汛前线党旗扬——记蒙山县水电局党支部(2010-06-29)、冲不垮的堡垒;压不倒的旗帜——广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纪实(2010-07-01)、党旗,在救灾前线飘扬——记来宾市兴宾区吉利村党支部(2010-07-06)、他用生命诠释“铺路石”真谛——追记柳南高速公路服务区改扩建指挥部副指挥长陈荣驹(2010-09-10)等。

表3 《广西日报》2010年报道“抗旱救灾”主题时出现的人物通讯报道一览表

亦有对同一个人进行追踪系列报道,并配系列评论紧跟其后,形成舆论场域。2011年4月,《广西日报》对融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覃俊”进行了连续“三记”,一记为《坚定的脚步 不屈的脊梁——记融安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覃俊》(2011-4-8,头条,配评论),二记为《永不褪色的金茶花——二记融安县纪委书记覃俊》(2011-4-11),三记为《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三记融安县纪委书记覃俊》(2011-4-12,倒头条)。从时间跨度看,报道密度紧凑。另外,广告日报的“打造战斗堡垒;建设时代先锋”(2010年)与“红旗飘飘”(2011年)等专题的设置与《人民日报》形成呼应,起到补充与实践作用。

2.5 人物通讯与其他报道方式打配合战,集中报道一个时期重大事件

在这里,人物通讯配合阶段性主体作战,对议题进行补充或深化。《广西日报》2010年在报道“抗旱救灾”的这一重大主题时,持续跟踪报道整整一个月。在“新闻议题”的框架下进行总体谋局的报道。人物通讯的报道形式在整体报道中也频频被采用。(见表3)在这里,人物通讯起到配合整体“战事”的作用,必不可少。

3 小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来,先进人物典型报道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大众传播媒介在表达意见时,尤其是在一个策划专题的组织时,往往会多种报道形式配合使用。人物通讯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到催化与深化主题的作用。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的、生动的、感人的人物事迹报道直指人心,在受众的大脑中印象深化,进而形成一股内动力,并最终追随一种力量,产生舆论效力。总之,议程设置理论被大众传播媒介运用所产生的舆论效力决定了该媒介的传播力大小。

注释

[1] 刘建明编著.舆论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6.

[2] 展江主编.大众传播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

猜你喜欢

传播媒介议程日报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体育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视觉文化视阈下武术传播媒介研究
新媒体广告传播形态及表现拓展
灵感日报
传播媒介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弊端
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研究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