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读《春秋》
2013-05-10高冬梅
高冬梅
近读《三国》,发现一部《春秋》不仅让几个三国人物出了名,还因一部《春秋》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魏国有个叫李典的武将,武功和智谋都很平庸。虽然李典没打过像模像样的胜仗,也没立过大的战功,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三国名将。李典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好学,“因李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曹操称其善。”好学的李典比较大度,又不与人争功,人缘极好,被尊为“军中长者”,久而久之,便被冠以了“儒将”之名。
关羽读《春秋》
研究《春秋》最深的应该是司马炎手下的杜预。杜预本人,几乎没有什么武艺,甚至不会骑马,射箭的技术也很糟糕。当年,统帅西晋兵马灭掉孙吴政权的就是这位不会骑马射箭、不看兵书、只读《春秋》的杜预。《三国志》载:“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读左丘明《春秋传》,坐卧常自携,每出入必使人持《左传》于马前,时人谓之‘左传癖’。”杜预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版本。
《春秋》书、赤兔马、青龙刀,这三样东西可以说是关羽的三件宝物。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关羽夜读《春秋》的形象,关帝庙里关羽手持《春秋左氏传》的塑像己矗立了千年。
曹操兵败华容道,求关羽放他一马,“古之人,大丈夫处世必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者乎?”郑国大夫子濯攻打卫国时,兵败,遭卫国大将庾公的追击。危急时刻,子濯旧伤复发,手无举弓之力,只好坐以待毙。子濯得知追来的是庾公,才松了一口气。原来庾公的箭术是子濯传授的,俩人是师徒关系。果然,庾公念及师恩,把箭头拔掉,向子濯射了四支没有箭头的箭。结果,关羽步了庾公的后尘,念及当年与曹操的旧情,放了曹操。而可怜的关羽,回去之后,差点被诸葛亮军法从事。
曹操用《春秋》救了自己的命,不止一次,还有那个“割发代首”的典故。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骑马的士卒都下了马,扶麦而过。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践踏了麦田,曹操让执法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就坡下驴,“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言罢,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李典凭借《春秋》成就儒将之名;杜预注解《春秋》流芳百世;曹操则拿《春秋》说事,救了自己两次命;关羽却因《春秋》误了大事,差点丢了脑袋。同样一本书,就看你怎么活学活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