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对中国广电发展的宏观思考
2013-05-09济生
济生
广电行业在节目制作、播出、传输以及接收终端等方面正在面临严峻挑战。从“唯一”变成“之一”,“整合很难,不整合更难”是目前广电行业客观存在的现实。广电业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一直蕴涵着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的固有特性。我们要在重新审视广电环境、广电资源、广电主体、广电流的基础上,推进广电网由专网向公网的转型,做好广电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目前的电影管理局和电视剧管理司应合并为产业管理司(局),将广电产业的规划、发展、管理统一起来。在保留原有电影、电视剧管理职能的同时,扩充职能,将中国广电产业链、产业网、产业生态加以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另外,中国网络电视台应提升为与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并列的第四大台。整合全国和全世界视频资源的国际级综合网络传播机构和视频公共平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强势媒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科学技术不仅一直向微观深入,而且直接走向宏观系统,走向复杂和综合,向宏观、交叉和复杂的整体化的趋势发展,并逐渐成为主流。复杂适应系统是指由大量的按一定规则或模式进行非线性互相作用的行为主体所组成的动态系统。其理论的核心在于系统中的个体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主体的适应性体现为能与其他主体和环境进行信息和资源的交流,为实现自身目标而调整和改变行为模式,从而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
广电业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广电业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中,一直蕴涵着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的固有特性。复杂适应系统可用环境、资源、主体、流4个要素来描述。借用这个理论框架,提出广电业应对挑战的宏观思路。
(一)更准确地认识广电环境,更有力地推进广电网由专网向公网的转型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环境是系统所处的情况。任何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都有其边界条件。系统的环境是系统的外在约束之一。广电业的发展,离不开大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的具体环境。从纵向历史发展视角来看,我国广电业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确立了中国特色,形成了中国风格,展现了中国气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全球化的国际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电业的发展同国际广电强国相比,不论在产业实力、网络覆盖和传播、资源配置、品牌建设、议程设置、内容产品与服务出口、科技创新引领能力、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和完善等多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从与国内电信业的横向对比视角来看,广电业还存在观念性、体制机制性的发展障碍,面临有系无统、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整合能力弱、复合型人才短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1、更有力地把握社会发展对广电提出的新挑战。技术变革促进了社会快速发展,人类正进入网播时代,广电更面临4大挑战:在节目制作方面,面临越来越社会化的挑战;在节目播出方面,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广播电视台的播控权受到挑战;在节目传输方面,广电网不仅面临无线和卫星的影响,而且越来越受到IPTV和互联网视频节目的冲击;在接收终端方面,越来越走向智能化、多样化和移动化。
2、更有力地面对制播和传输分离对电台、电视台形成的新考验。目前,我国广电网一省一网整合和数字化转换取得重大进展,但业务单一、效益低下、运营分散、发展艰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整体规模、实力和运营管理水平与电信运营商相比有很大差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三网融合的推进,广电网面临“整合很难,不整合更难”的困境。在新媒体、新介质的冲击和影响下,传统的广电制播和传输由“惟一”变成“之一”,电台、电视台的影响力面临考验,有线网络的传输垄断受到挑战,电视机的开机率不断下滑,用户选择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
3、更有力地探索广电网由专网转型为公网的新道路。广电业要应对挑战,必须重新定位广电网,加大力度打破传统广电网业务单一的运营模式,实现由专网向公网转型。要通过网络的升级改造,将广电网建成以音视频服务为主,多功能、多业务、互联互通、可管可控的信息网络;要加速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在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的同时,构建一张主要覆盖中国大陆、自主自控的中国公网,为建立一个多边的国际互联网基础资源分配体系和管理体系,促进全球互联网均衡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道路。由专网向公网的革命性变革,是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的必然选择。
(二)更准确地认识广电资源,更自信地提升广电业的核心能力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资源是系统中一切可利用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如信息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道路资源等。中国广电伴随着革命战争的烽火、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改革开放的伟业一路前行,具有丰厚的历史资源;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广电业享有优惠的政策资源;几十年的制作、播出、引进实践,更使广电积累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形成了一支政治性强、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资源。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大潮冲击下,广电面临着用户选择多样化、内容与渠道分离化、制作机构多元化等挑战。
迈克尔·波特认为,大到一个国家,中到一个行业,小到一个企业,均有其独具的、支撑其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市场销售能力、组织能力、技术能力、价值生产和传播能力等。 广电业的核心能力是其独具的、依托于高科技的、难以仿制的主流价值观生产、传播和维护能力。广电每日每时都在生产、传播和维护着主流价值观,这是广电业的天职,是历史赋予广电业的神圣使命。
1、更自信地从人类发展的高度讲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意义。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传承、13亿多人口、8000多万党员、将近1000万平方公里国土、300多万平方海里海疆的大国,将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和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追求努力融合所进行的艰辛探索,本身就是一个事关人类发展前途的宏大叙事。广播电视就是要告诉世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深邃的历史逻辑,中国的和谐建设、和平发展,是华人的造化,是人类的福音。
2、更自信地从以民为本的维度展示人本主义在世界的推广价值。无论是在革命的战火中、建设的探索中,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凯歌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民为本,民生为大。如果像美国那样把国家核心价值观提炼为民主和自由,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民本和共享。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民本和共享价值观,比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更具有普世意义。广播电视就是要告诉世人: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谋幸福,中国在创造人类的幸福。
3、更自信地从心灵关怀的深度维护主流价值观在当下的神圣性。人是精神动物,需要深层次的心灵关怀。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民本和共享价值观的落实,除了物质方面的体现,更是人类思想、心灵逐渐解放的过程。民族、国家、集体、个体精神需求的适度满足,是媒介传播的重要功能,也是民族精神、国家形象展示的一种艺术、一种境界,必须以敬畏之心对待,以虔诚之举践行。广播电视就是要告诉世人:这里是中国的精神家园,这里是人类的灵魂故乡。
(三)更准确地认识广电主体,更科学地做好广电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主体是具有适应性、自主性、移动性、协作性,有思维能力的基本单元。每个主体都有一定的信息和知识,有其可能的策略空间和行动的集合。我国广电业播出机构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中央、省、市、县4级广电均属国有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广电节目制作经营管制逐渐放松,目前形成了广电机构、民营机构及合作、合营制作机构三种市场主体并存的格局。与电信业相比,广电业主体多元、分散、弱小的局面,亟待改变。
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表现是涌现(或曰升华),即在微观主体进化的基础上,通过自组织过程在系统宏观上出现全新、协同的结构、模式和性质的现象,表现为系统整体具有、在高层次存在的属性、特性、行为或功能。广电业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的涌现(升华),首先集中地表现在对广电的顶层设计上,即广电发展的总体方向、目标和步骤的设定。
1、更科学地明确广电作为党企的性质。马克思曾称自己所办的报纸是“党的企业”。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牢牢掌握枪杆子(军队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胜利)和笔杆子(宣传造势、文化引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确立之后,广电作为党企的性质需要加以明确,这是做好广电发展顶层设计的最重要一环,是设定广电发展的整体性、全局性、长远性、重大性目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俗点说,广电就是党领导的、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生产和传播价值观的、具有重要战略支柱性地位的国家独资企业。
2、更科学地把握广电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广电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面对的是海量的用户市场,生产的是带有价值观的精神产品,掌握着具有政策资源优势的公信品牌。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生产公共精神产品,是广电事业属性的表现;满足市场需求,提供具有个性特征的服务和产品,是广电产业属性的表征。分散地说广电具有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不如提党企更简单、直接、准确,也更有利于确立广电市场主体,树立有世界影响的广电品牌,提供有国际影响的广电产品和服务。
3、更科学地走好广电正路。广电作为党企,不是走回头路,更不是走邪路。作为党企,广电遵循现代企业制度,其运作规则是党的领导、政府管理、企业经营、行业自律、人民参与,而不是计划经济的一刀切、大帮哄——这是回头路,坚决走不得;作为党企,广电以社会效益为先,以推进和维护公平正义为己任,摒弃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纯市场行为——这是邪路,万万要不得。正路是走好党企这条路,这是我们的惟一选择。从既能走出去、又能走回来的整体竞争角度来说,甚至是生死抉择。
4、更科学地设置广电管理机构。根据广电产业发展的实际,目前首先非常有必要在国家广电总局设立产业管理司,将广电产业的规划、发展、管理统一起来。最可行的做法是将目前的电影管理局和电视剧管理司合并为产业管理司(局),在保留原有电影、电视剧管理职能的同时,扩充职能,将中国广电产业链、产业网、产业生态加以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其次是尽快将中国网络电视台提升为与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并列的第四大台,将其打造成为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作保证、按商业规制运作、具有真正市场主体地位、整合全国和全世界视频资源的国际级综合网络传播机构和视频公共平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强势媒体。
(四)更准确地认识广电流,更坚实地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广电格局基础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流是指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资源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广播电视已经深入千家万户,遍及各个角落,成为覆盖面最大、受众最多、最普及、最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在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广电业始终牢记使命、勇担责任、精心谋划、奋力争先。
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广电业系统整体与要素之间的关系绝非简单的线性因果或主次关系。只有认清广电业新格局,形成广电系统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才能实现广电业的跨越式发展。
1、更坚实地把握电信媒体化、广电平台化发展趋势。随着传播技术的演变,传播形式的衍生、扩散呈现如下趋势:平面媒体数字化,电子媒体移动化、数字化、融合化,媒体搜索海量化、数据多样化,交互式媒体融合化、普及化等。跨越不同媒介形式、跨越传统产业边界、跨越不同区域的信息传播,向人们提供包括广播影视、音乐、通信、商业、教育等覆盖面极广的全方位资讯和娱乐,是广电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在未来若干年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但随着一系列深层次、结构上的调整,传统媒体的重心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重的转型将不可避免。大广电所描述的就是以广播电视为核心阵地,通过广电平台整合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等视频资源,传播方式、传播媒介以广播电视为依托不断扩散、衍生而形成的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信息传播网络。大广电是肩负大使命的广播电视在新世纪的发展目标,是在整体的视频产业链、产业网络、产业生态中,广播电视应该发挥的大作用,表现的大作为。大广电格局是媒介融合尤其是三网融合、电信媒体化、广电平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更坚实地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传播体系。要把现代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建设作为大广电发展的主攻方向,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广播影视媒体的现代化水平,提升信息保障和服务能力;要适应信息化和全球化条件下舆论传播的新特点新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争主动,加快实现由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变,由面向国内为主向国内国际并重转变;要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响,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加强总体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传播的有效覆盖率,确立危机传播的全国频率,同时加强研究,掌握危机时刻信息用户对信息接收的特点和规律。
3、更坚实地加强广播影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加快建设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要适应新形势,大力推动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要加大走出去力度,实现更大范围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要实施本土化战略,切实增强对外传播实效;要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提高认同度和接受度,更好地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声音,增进了解,消除隔阂,为社会主义发展事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强网络电视建设,加快建设体现国家水平、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网络电视台,创新网络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模式,鼓励原创节目,增强互动性,吸引广大网民上传和下载健康生动的网络视频,最大限度地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占领网络视频新阵地;要加强网络传播技术研发,充分吸收和利用国际上最新的互联网技术,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电视新技术,促进网络电视与手机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视等的融合,扩大网络电视的覆盖面。
4、更坚实地整合传播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全民共建、全球共享。首先是整合广电资源,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在各系统实现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整合全国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资源与业务,在巩固、完善、创新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手段的基础上,本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事业与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实现模拟向数字转换、固定向移动拓展、服务从单一项多元发展,集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互补,多种传播方式为一体的现代广播电视联合舰队。其次是整合国内其他视频资源。广电视频资源以外,目前,国内还有其他各类新闻网站、综合门户网站和专业视频网站。除自制节目外,大量的用户上传内容构成这些网站海量的视频资源,成为主流媒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日常视频资料库。要发挥中国网络电视台视频资源总集成、总出口的功能,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将国内视频资源分门别类地整合起来,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是建立现代广播电视传播平台,使其具有数据采集分析、应急指挥辅助决策、播出资源调度、播出运行管理、播出效果反馈及紧急广播等必要的功能,将各种传播方式通过数据的交换和传递进行有效的集成和管理,最终将相对独立、多种传播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全民共建、全球共享的有机整体,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广电新局面,实现广电业的跨越式发展。